养生要牢记“三养”:一日安分以养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省费以养神。——宋·苏东坡
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春秋·孔子
精神豁达,知足不贪,食居慎节,爱好广泛。——春秋·孔子
富贵何欣欣,贫贱何戚戚,一为利所驱,至死不得息。(富贵了何等高兴,贫贱后何等忧惧;一旦为名利奔走,至死也不得安息。)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才谈得上富有。)——春秋·老子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春秋·孟轲
运动是生命的发条,欢乐是长寿的妙药。——春秋·荀况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善于养生的人就像放牧羊群一样,看它落在后面的羊只就鞭策它。意为改进做得不够的地方)。——战国·庄子
无功之赏,不义之富,祸之门也。——《晏子春秋》
神精有气,如鱼有水,气绝神精散,水绝鱼亡。——汉·《太平经》
人体平和,唯需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汉·张仲景
淡泊名利地位,动静相剂,劳逸适度。——东汉·华佗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东汉·华佗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坚求安。——三国·诸葛亮
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养生以不伤为本。(养生以不使生命受到伤害为根本。)——东晋·葛洪
神静而心和,心和则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则形伤。——北齐·刘昼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唐·孙思邈
行往坐卧,言谈语笑,寝食造次之间,能行不妄失者,则可延年益寿矣。——唐·孙思邈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干则劳形。——唐·孙思邈
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有益于老人也。——唐·孙思邈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唐·孙思邈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唐·孙思邈
衣食寝处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唐·孙思邈
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唐·白居易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唐·白居易
鸟饥缘食亡,人能为财死。钱是害人物,智者当远离。——唐·无名氏
内安于心,外安于目,心目皆安,则身安矣。——唐·无名氏
从来名利地位,皆起是非心。——唐·于武陵
举世尽从愁里老。——唐·杜荀鹤
人生须气健,饥冻缚不得。——唐·姚合
忍泣日易哀,忍忧形易伤。——唐·孟郊
形坚则气全。(形体坚实,内气就健全。)——唐·司马承祯
脾胃宁固,百疾不生。——宋·苏轼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引导关节,吐故纳新。——宋·苏轼
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宋·苏轼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宋·苏轼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宋·苏轼
养生要牢记“三养”:一日安分以养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省费以养神。——宋·苏东坡
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无事以当贵”,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过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这比大贵更能使人终其天年;“早寝以当富”,吃好穿好,财货充足,并非就能使你长寿,唯有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贵;“安步以当车”,人莫过于讲求安逸,肢体不劳,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晚食以当肉”,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食佳肴的贪吃无厌。)——宋·苏东坡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宋·欧阳修
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宋·欧阳修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
养生要戒“三惑”:老而不歇是一惑,安而不乐是二惑,闲而不清是三惑,三者之惑自戕贼。——宋·邵康节
精神不运则愚,气脉不运则病。——宋·陆九渊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
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致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宋·王安石
心安病自除。——宋·陆游
动则生,静则息。——宋·杨万里
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宋·温革
晚食当肉,缓步当车,无罪当富,无祸当福。——宋·温革《琐碎录·医家类》
生难得老来闲。(晚年能有闲暇,是很不容易的。)——金·元好问
安乐之道,唯善保养者得之。——元·邹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元·罗天益
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成哀;可谓和养生矣。——明·万全《养生四要》
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认脾胃为先。——明·张介宾《景兵全书》
心为一身之主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明·程文囿《医述》
言谈有节,可以延年。——明·龚廷贤
爽口物多终作疾。——明·李时珍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养生之方,首先节欲。(保养身心的方法,首先是节制欲念。)——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