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论》中指出:“饮食不节易生百病。”有的专家早就提出:“营养过剩等于慢性自杀。”中老年人由于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故所消耗热量相应减少。如果每餐食之过饱,易诱发多种疾病:由于增加胃肠负担,会引发胃肠道疾病;由于进食过于油腻,营养不平衡,会导致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等多种疾病。节制饮食应该讲究科学.
其一,进食应有常。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饮食以对”的论述,是说按时进食才能使身体及时获得维持健康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从而使气血旺盛,五脏得养。在进食时还应做到:精神愉快,神定气稳;过于劳累时,不要立即进食;饭后30分钟以内,不宜从事剧烈运动。
其二,进食应适量。《老老恒言》中指出:“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要求每餐应吃七八分饱,切忌饱食。一般来说,早餐宜吃精,午餐宜吃饱,晚餐宜吃少。专家们特别强调晚餐应早、素、少。早吃,可降低尿路结石发病率;吃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而脂肪、蛋白类以少吃为好;
其三,进食应多样。《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粮菜肉果等应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兼食可获得合理营养;偏食则导致气血、阴阳平衡失调。营养学家建议人们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野素粗杂”饮食:吃“野”可防病健身,吃“素”可延年益寿,吃“粗”可少病体健,吃“杂”可营养平衡。
其四,进食应细嚼。《医说》中曰:“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据现代科研证实,细嚼慢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至理名言。正由于咀嚼时间长,不仅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胃肠道发病率,而且咀嚼还增加唾液分泌,有杀菌解毒、延缓衰老、美容肌肤和防癌抗癌等多种保健功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