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读书笔
(2012-11-22 23:37:43)
标签:
练习时间outliers机遇传承成功 |
分类: 个人成长 |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读书笔记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被《快公司》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曾是《华盛顿邮报》商务科学专栏作家,目前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作者的其他作品有The
Tipping Point 《引爆点》,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序言——什么是Outlier
书名Outliers 是一个统计学中的术语,中文翻译过来叫做“离群值”。
他讲了一个故事来解释。故事的讲述了一个在美国不起眼的,名叫Roseto的村庄,村子里的住着的都是意大利移民。有一天,一个名叫 Wolf的医学教授在这个村子附近的一个地方举行了一个讲座。其后,讲座上的一个听众告诉Wolf:“他本人在当地行医十七年,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来自Roseto村的心脏病患者。”这件事让沃夫教授很是惊讶,因为心脏病在美国是太过常见的疾病了,十七年竟然一例都没,这有些类似天方夜谭,于是沃夫组织人力,对这个村庄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让沃夫大为吃惊,因为除了上述情况属实外,他还发现这个村子里的人身体都出奇的好,死亡只是由于“衰老”,仅此而已。沃夫教授将这种,不能用常理规则解释的,存在于我们日常经验之外的现象称之为Outlier.Roseto这个村庄就属于 Outlier。
沃夫教授很想知道Roseto这个村子里的人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好?他从Roseto人的饮食、日常活动、遗传基因以及地理位置都做了研究。发现上述都不是Roseto人健康的原因。而Roseto人正真健康的原因是Roseto这个村子自身,换句话说,是村子的社会结构导致村民的健康,而不是个人的因素。
在概率分布上,总有一些游离于正常分布之外的值,这些异常值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当做专门的研究对象。
在智商测量上,也总有一些这样的现象,要么是一些偏执狂,要么是一些疯子,这些异常值总是超出常人的理解,成为所谓的异类。
在衡量成功上,同样如此,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明星们是如何做到的?谁会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又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呢?
《outliers》一书正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哪些成功人士呢?是智商?是学识?还是其它?
第一部分:机会
序言——什么是Outlier
书名Outliers 是一个统计学中的术语,中文翻译过来叫做“离群值”。
他讲了一个故事来解释。故事的讲述了一个在美国不起眼的,名叫Roseto的村庄,村子里的住着的都是意大利移民。有一天,一个名叫 Wolf的医学教授在这个村子附近的一个地方举行了一个讲座。其后,讲座上的一个听众告诉Wolf:“他本人在当地行医十七年,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来自Roseto村的心脏病患者。”这件事让沃夫教授很是惊讶,因为心脏病在美国是太过常见的疾病了,十七年竟然一例都没,这有些类似天方夜谭,于是沃夫组织人力,对这个村庄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让沃夫大为吃惊,因为除了上述情况属实外,他还发现这个村子里的人身体都出奇的好,死亡只是由于“衰老”,仅此而已。沃夫教授将这种,不能用常理规则解释的,存在于我们日常经验之外的现象称之为Outlier.Roseto这个村庄就属于 Outlier。
沃夫教授很想知道Roseto这个村子里的人的身体为什么这么好?他从Roseto人的饮食、日常活动、遗传基因以及地理位置都做了研究。发现上述都不是Roseto人健康的原因。而Roseto人正真健康的原因是Roseto这个村子自身,换句话说,是村子的社会结构导致村民的健康,而不是个人的因素。
在概率分布上,总有一些游离于正常分布之外的值,这些异常值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当做专门的研究对象。
第一部分:机会
第一章 马太效应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作者分析加拿大曲棍球项尖运动员集中出生于1、2月份之原因,因为加拿大曲棍球运动员少年组的法定注册时间为1月1日,一个1月2日生日的孩子比一个12月31日生日的孩子在入选时整整大了一岁。对于9,10岁的孩子来说,大1岁的孩子会在智力和体力的发展上多出1年的竞争优势,从而创造出很多机会和机遇。同样道理,是美国棒球项尖运动员集中出生于8、9份,是因为美国棒球运动员的注册时间是7月31日。这个就是马太效应的体现,好的会越好,坏的越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第二章 10,000小时理论
“在汉堡,我们必须每晚表演8小时。”
作者分析天才等于1万个小时理论,长时间的练习能让人脑吸取各种技能信息,保证一个人成为专家。那么,你有1万个小时练习时间的社会环境吗?如果不是从很小时候就开始,如果你不坚持,就不可能达到1万个小时的训练标准。你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你不能太贫穷;你不能处于太落后的地方,生活工作中给你练习的时间非常少。事实上,大部分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人,他们都需要一些特别的安排——例如进入全明星队、甲克虫乐队汉堡时间(每天表演8小时)、社会需要(比尔盖茨时代之电脑发展)——或者是某种特别的机遇,使得他们能够达到1万个小时的训练标准。
第三章 天才的烦恼(一)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小孩,那就完全没有必要知道他的IQ是多少。”
成功和智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果一个人的IQ达到120左右,那么再增加智商并不会在现实世界给他带来明显的优势。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以一敌百》中曾说道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50,而兰根的智商是195。兰根的智商比爱因斯坦高出30%还多,但没有人会认为兰根比爱因斯坦更聪明30%。从近年来(自2007年开始)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25位美国人毕业的大学来看有好的学校,也有一般的学校。美国高中通过SAT考试选拔学生进入大学。能够上哈佛等名校的,通常IQ都在前15%。这说明只要智商达到一定程度,可以保证进入大学,就同样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在科研上做出贡献并不是只与IQ有关,和创造力也有很大的关系。没能进入像哈佛这样的顶尖名校,并不意味着在创造力上的劣势。显然,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或者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不是智商就能解释清楚的。
第四章 天才的烦恼(二)
高智商的兰根由于母亲的疏忽错过了奖学金申请,无法和校方沟通把上午的课换到上午,和不能融入学校生活等原因,只上了一半的大学,没有取得学位就离开学校了。他在工作的期间,深入阅读哲学、数学和物理学著作,他草草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构建大学认知的理论模型理论。但由于没有大学的支持,他的论文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学生杂志社发表。
而同样聪明的奥本海默,虽然在大学时,曾企图毒害自己的老师,但他通过谈判,能够仅受到留校察看,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处罚,而未被退学。而这种谈判的能力是一种实用智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应该怎样和他人说出自己应该说的话。“
智商和基因有关系,是先天的,而这种实用智商与成长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认为“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智商超过120,你就跟智商达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样大。”他觉得他只是找到了取得成功的共同点:比同辈人更努力地练习的机会,选择跟自己的文化传统匹配的探索领域。
第五章 Joe Flom的三堂课
一
世界上最成功的律师事务所(SKADDEN,ARPS,SLATE,MEAGHER&FLOM
LIP)刚开始从事的业务是当时大家都不愿意干的”代理权斗争、恶意收购兼并和诉讼业务”。后时过境迁,竟炙手可热,增长率达2000%,当别的律师事务所开始从事这项业务,世达律师事务所已在此经营十年(1万个小时)以上,谁与争锋?
二
出生的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两个事件是大萧条和二战,如果年轻人们在大萧条时期毕业,他一毕业就可能面临失业,在职业生涯上留下一个端点。如果在二战时期被应招入伍,那不仅是职业生涯的断点,有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作者还举了两个例子,两个来自穷人家庭的孩子,智商等条件相似,一个出生在婴儿潮时期,一个出生在生育低估。出生在婴儿潮的孩子因为社会教育资源紧缺,可能支付不起上学的费用,而出生在生育低谷的孩子,可能因为社会教育资源充分而享受良好的教育。
三
意大利人不同于犹太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打散工,或者给别人料理家务,或者做建筑工人。他们30年如一日地工作,但从没机会学习市场调研、学习工厂生产流程、接触流行文化以及与那些掌握着社会命脉的美国人讨价还价
而很多犹太人很快融入城市生活,逐渐建立自己的事业。
第二部分 传承
在“传承”部分,讲了两个故事:一是肯塔基州哈兰镇因游牧特征形成了家庭相互争斗的模式,社会学家称之为“荣誉文化”,为了荣誉感,不惜一切代价争斗。二是韩国森严的等级文化造成飞机频繁失事,终于用英语的话语体系解决了这个问题。用于说明你从你祖先继承到的传统和态度依然影响和决定着你的成功。
亚洲或珠三角的水稻种值经验,让我们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使我们亚洲,特别是中国人明白:辛勤劳动是可以有回报,这是种文化传承和继承,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每一位成功的人士都付出辛勤汗水,只有努力,终有回报。勤奋的物质使亚洲,特别是中国人获益良多,最典型的,莫过于数学方面的成就。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勤奋地学习吧,你学得比别人多,获得的机会自然比别人多!
一个成功的人,离不开内在潜质(就是1万小时的训练)、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和时代机遇的综合因素。
不只苦练还需要机遇,就是说一个准备充分的人+合适的机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