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春节前(2014年1月24日),我在“上证指数即将反弹上涨吗? ”中写道:“现在中国股市的大盘指数连续下跌,中国股民的销户数量猛增,大概符合了
DeMark 的极端超卖指标”。并且引用了 Tom
DeMark 的话说,“中国的上证指数现在正处于筑 底阶段,可能在二次探底到1952点之后大幅度反弹”。
结果春节过后股市开始的第一天(2月7日),早盘上证指数只是小跌,不仅维持在2000点以上,而且以当天的最高点强势收盘。今天(2月10日)上证指数又上涨了2%,中小板指数更是大涨了3.5%。
更早的时候(2013年12月30日),“默默投资”的“中国股票投资系统”发出了买入深圳创业板指数的信号(“芙蓉姐姐与创业板指数”)。从那时至今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买入并持有创业板指数基金的回报率已经达到了+19%。
如果此后一段时间,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保持住这种全面开花的势头的话,我估计中国股市的春天似乎已经来临。
********
今天我想说的另一个话题是,学会做一个适应市场变化的投资人。俗话说,在风险市场(实体经济或证券投资)上,唯一永恒的东西就是变化。没有任何一种资产的价格会永远上涨,也没有任何一种资产的价格会永远下跌。
以历史比较长的美国证券市场为例,1980年代的美国债券、1990年代的科技股票、2003-2006年间的美国房地产、从2001开始长达十年的黄金、以及从2009年至今的美国股市,都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大牛市。而2000-2002年之间的纳斯达克指数、2007-2008年的美国股票和房地产、2008年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2013年的美国债券和黄金,是狂欢之后的惨烈熊市。
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市场参与者的命运与大自然的法则类似,那就是适者生存、僵化者消失。在华尔街上有一大批人是永远的股票参与者,也有一部分机构投资人长期钟情于持有看似比较安全的债券,还有些没有主见的基金经理和证券经纪人推崇所谓的分散投资(某种比例的股票、债券组合)。可实际上,僵化地永远持有某一种资产和某两种资产的组合,指望不用再动脑筋、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迟早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滑铁卢”。
我曾经在“一个决定长期投资成败的量化指标”中写过:“如果账户资金从之前的最高点下降了33%,就需要上涨50%才能重新回到原点(假定还能够止跌回升的话);如果账户资金从之前的最高点下降了50%,就需要上涨100%才能重新回到原点;但如果账户资金从之前的最高点下降了75%,想要回到原点几乎就成为遥不可及的任务了。”
所以对于眼光长远的投资人来说,要顺应市场的潮流,跟住市场大趋势,在熊市扩大之前尽快退出,在牛市膨胀之际及时跟上。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资本账户的最大回调幅度降到最低。对于经历过几次大熊市还能全身而退的极少数有经验的投资人来说,买进卖出的决定也许可以定性地做出。但是对于大多数优柔寡断的普通投资人来说,建立和跟踪一个成熟的量化投资系统是明智的选择。
=========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依据事实数字,把握市场脉搏,运筹金融世界。
前一篇:创业板指数:中国版的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