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和通缩的政治含义

标签:
财经 |
经过美联储两次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之后,有些人坚信恶性通货膨胀是其必然的结果,也有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另一些人声称量化宽松计划是为了避免通货紧缩所必需的,随之而来的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比如原油、农产品、工业金属等原材料)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暂时的”。关于是通胀还是通缩的辩论在经济学家当中似乎是个永久的话题。
而实际上关于通胀和通缩的讨论不应当只局限于经济学的范围里,因为通胀或通缩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后果,所以有必要考虑到通胀和通缩现象的政治含义。
首先对于社会中的统治阶层来说,经济上的恶性通货紧缩是最可怕的,因为恶性通缩所造成的大规模失业、个人财产的严重损失、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是摊在表面上的,通缩的受害者们对他们在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和所看到的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性往往会出离愤怒而采取暴力手段。
例如在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的1930年代,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分崩离析,美国政府强制征收公民的黄金财产,甚至出动军警镇压民众的抗议,而民间对于敢向他们所痛恨的银行下手的知名劫匪们抱着仰慕和传颂的态度。而如今在即将展开全社会性紧缩政策的希腊,大批民众(多达5%的人口)已经开始走上街头游行抗议,年轻人与警察对峙的暴力行为也在屡屡发生。
当初美国的政客们在格林斯潘之后选中了毕生研究美国经济紧缩历史的伯南克继任美联储主席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当然伯南克也不负所望,在2007-2008年美国的经济、金融体系濒临崩溃之时,他和原财政部长鲍尔森一起迫使国会接受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通货紧缩的应急措施。伯南克当时的原话“如果不那么做的话,那么到了星期一经济就可能不复存在了”("If
we don't do this, we may not have an economy on
Monday.")可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我想伯南克是深刻理解如果放任恶性通货紧缩成为事实的话,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假如多达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贷款买房者们同时失去居所、眼看着自己的房子立刻被银行收走的话,那么他们的集体反应会是如何是很难预料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银行宁愿让他们赖账不付房贷、继续免费住在法律上属于银行的房子里长达一、两年的原因之一吧。
其次,恶性通货膨胀的社会后果也不比通货紧缩好多少。而且从历史先例来看,恶性通货膨胀几乎总是与失去了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中央银行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德意志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和现代津巴布韦的中央银行都是完全听命于它们各自政府的指令、无限制地印刷纸钞,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代表着大银行利益的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决策独立性的话,那它就不会采取类似于杀鸡取卵式的、自宫性的无限印钞行为,因为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之后的社会再也不会把印钞权交给一个无法维持货币购买力的中央银行,比如现在的津巴布韦政府正在试图建立起一个基于金本位的新货币。
现在的美联储从法律意义上讲,在决定货币政策时是相对独立于联邦政府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经济大衰退中虽然美国人平均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净资产、在房价和股市贬值上的亏损总计高达8万3千亿美元时,而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计划发出的货币总额却远少于这个数字。假如美联储增发了8万3千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货币的话,那美国的通胀早就失控了。伯南克之所以选择没有那么做,就是因为一旦美联储无法控制住通货膨胀率的话,美联储就有可能会失去作为中央银行继续印钞的权利了,它不符合美联储所代表的美国大银行业的长期利益。
因此美联储在必须避免恶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它在正常情况下想要达到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缓慢的通货膨胀(根据伯南克的说法,2%的长期通胀率是理想状态),毕竟隐蔽性地逐渐实现财富转移要比公开性地掠夺财富而引发社会动乱的几率要小得多。然而在经济大衰退之后的非常时期里,它还不得不竭力控制住在房价上的通缩速度、以逐步消化高达几万亿美元的房地产价值的缩水。所以把伯南克目前的货币政策比喻成高空走钢丝毫不为过,只但愿他不发生“黑天鹅”式的意外。
不同通胀环境下的资产表现

=========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依据事实数字,把握市场脉搏,运筹金融世界。
http://blog.sina.com.cn/murmuronhudson
而实际上关于通胀和通缩的讨论不应当只局限于经济学的范围里,因为通胀或通缩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政治后果,所以有必要考虑到通胀和通缩现象的政治含义。
首先对于社会中的统治阶层来说,经济上的恶性通货紧缩是最可怕的,因为恶性通缩所造成的大规模失业、个人财产的严重损失、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是摊在表面上的,通缩的受害者们对他们在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和所看到的社会上的种种不公平性往往会出离愤怒而采取暴力手段。
其次,恶性通货膨胀的社会后果也不比通货紧缩好多少。而且从历史先例来看,恶性通货膨胀几乎总是与失去了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中央银行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德意志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中央银行和现代津巴布韦的中央银行都是完全听命于它们各自政府的指令、无限制地印刷纸钞,从而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代表着大银行利益的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决策独立性的话,那它就不会采取类似于杀鸡取卵式的、自宫性的无限印钞行为,因为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之后的社会再也不会把印钞权交给一个无法维持货币购买力的中央银行,比如现在的津巴布韦政府正在试图建立起一个基于金本位的新货币。
现在的美联储从法律意义上讲,在决定货币政策时是相对独立于联邦政府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经济大衰退中虽然美国人平均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净资产、在房价和股市贬值上的亏损总计高达8万3千亿美元时,而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计划发出的货币总额却远少于这个数字。假如美联储增发了8万3千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货币的话,那美国的通胀早就失控了。伯南克之所以选择没有那么做,就是因为一旦美联储无法控制住通货膨胀率的话,美联储就有可能会失去作为中央银行继续印钞的权利了,它不符合美联储所代表的美国大银行业的长期利益。
因此美联储在必须避免恶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它在正常情况下想要达到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缓慢的通货膨胀(根据伯南克的说法,2%的长期通胀率是理想状态),毕竟隐蔽性地逐渐实现财富转移要比公开性地掠夺财富而引发社会动乱的几率要小得多。然而在经济大衰退之后的非常时期里,它还不得不竭力控制住在房价上的通缩速度、以逐步消化高达几万亿美元的房地产价值的缩水。所以把伯南克目前的货币政策比喻成高空走钢丝毫不为过,只但愿他不发生“黑天鹅”式的意外。
不同通胀环境下的资产表现

=========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依据事实数字,把握市场脉搏,运筹金融世界。
http://blog.sina.com.cn/murmuronhudson
前一篇:QE3何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