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家隔离读韩愈

(2022-12-03 20:31:24)
标签:

《送幽州李端公序》

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

霍小玉传

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

分类: 随笔


2012年在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坟庄村西北发现一座古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这处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2013年6月23日考古人员将大墓墓志开启最终确认墓主身份唐代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在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北京房山长沟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墓以排名第22位入围度终评名单。202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刘济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吸引了国内多家知名媒体的关注,北京电视台还在6月23日大墓墓志开启当天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今距离当年大墓墓志开启已有近10年的光景,昔日墓葬刚刚被发现时,在媒体上产生的轰动效应已褪去,当年据说要在原址兴建遗址博物馆,但搜遍网上新闻竟无一丝消息,还记得当年有考古专家在现场对刘济及夫人的墓志铭做拓片制作作业,而今搜遍网上,也找不到墓志铭拓片的影印件,心中不免有些许的失望。

偶读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李端公何许人也?注释中说端公名益,宰相揆之族子,大历四年(唐代宗年号)登第,贞元中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辟为府从事”原来李端公就是李益,宰相李揆的侄子,唐代宗大历四年进士及第,唐德宗贞元中期在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的府中做从事。注释中提到的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正是北京房山长沟唐代大墓主。

 

有唐宋八大家之首美誉的韩愈一生写下无数冠盖古今脍炙人口的文章,《送幽州李端公序》只是他众多作品之一。在这篇序文中,韩愈巧妙地通过他人之口道语幽州司徒公之”,大大地赞扬了一番李益的老板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的贤能。韩愈写给李益这篇序文,一方面赞扬李益其为人佐刘济的从事甚忠”,知道他“意欲司徒公刘济功名流千万岁”所以希望他能规劝刘济“帅先河南北之将,来觐奉职,如开元时乎!”,表达了韩愈希望李益能以安史之乱引以为鉴,维护国家统一,使人民免遭涂炭。言语中充满爱国爱民的情怀,满满的正能量。而从唐朝宰相权德舆给刘济写的墓志铭上看,刘济也确实如韩愈所期望,在王师问罪于常山时(在常山反叛的节度使王承宗他能与朝廷一心,旗帜鲜明地讨伐叛军率先蹈厉,累上功捷或许是韩愈在《送幽州李端公序》中对李益的劝说起了作用,也许刘济本就是忠臣良将,又何须他人规劝。墓志铭中说他勤身裕物生聚教训,祁寒则颁以絮帛,大歉则振其仓廪,一方之人蒙被惠和嘉祥交于动植孝顺浃于州壤美化周行无不及焉这不就是一个悲天悯人,一心为民的好官形象吗?无怪乎,其死后墓志铭会由当朝宰相亲自撰写,备极哀荣。墓志铭中还说到陇西李益乐安任公叔皆以宾介荐延至郎吏二千石为近臣良守此又烈丈夫大君子旷度荦荦之为也”。说明李益后来能到朝廷做官,在礼部尚书的位子上退休,都有刘济这个贵人相助,同时说明刘济有举贤荐能,大公无私的大君子胸怀和美德。

唐朝宰相权德舆给刘济写的墓志铭,自己是从史料上收集到的,文物部门要是能把考古发掘文字资料公布出来,让更多的历史爱好者看到,使他们能把出土的实物资料与史料记载去相互印证,这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传播都是功不可没事,也一定是那些历史、文学和考古爱好者的福音。可惜我们的考古专家们大概把考古发掘,看做是他们千辛万苦娶来的新娘,只在没有他人的时候才会自己悄悄她的盖头来,独自欣赏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他们的工作和职责,可研究完成之后,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研究欣赏,对于普及历史,普及考古知识,传播传统文化,增进学术交流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而说到大名鼎鼎的李益,他是大历四年进士及第,其后并没有春风得意,骏马任骑,只是做了一个郑县尉这样的小官。因为进士在唐朝时含金量不高,只能证明有学历,尽管国家包分配,可也只是一个基层公务员。最后无奈只能辞职下海,投奔私企,好在他投奔的刘济是个正派人,要知道再往前退六十年,也是刘济这个地界,也是刘济这个位置,可就是安禄山史思明啊,安史之乱正是发生于此《新唐书》说:“益故宰相揆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贺相埒。”这里提到的李贺,正是号称“唐代三李”之一的李贺,(李白、李商隐、李贺),能把他与李贺相提并论,可知他当时是多么的知名,但无论如何对于今人来说李益确实没有达到像李贺那样耳熟能详的程度 ,可我们都知道中国小说的发展,到了唐朝趋于成熟,形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传奇小说,蒋防的《霍小玉传》,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作品。霍小玉传男主人公正是描写的李益 。明代汤显祖又将霍小玉传改编为《紫钗记》,今天在京剧舞台,影视剧中都不难找到霍小玉传和《紫钗记》,由此可知李益之所以大名鼎鼎了。

从欣赏韩愈文章起,无意在文章中发现了大名鼎鼎的李益,由李益又了解当年在今天京城附近叱咤风云的刘济,由刘济又想起多年前轰动一时的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坟庄村唐代古墓的发掘,细细品味,与古人对话,在这疫情严重的居家时期,还是蛮有意思的。

 

附:

韩愈《送幽州李端公序

原文:

元年,今相国李公为吏部员外郎,愈尝与偕朝,道语幽州司徒公之贤,曰:某前年被诏告礼幽州,入其地,迓劳之使里至,每进益恭。及郊,司徒公红帓首、鞾袴、握刀,左右杂佩,弓韔服,矢插房,俯立迎道左。某礼辞曰:'公,天子之宰,礼不可如是。'及府,又以其服即事。某又曰:'公,三公,不可以将服承命。'卒不得辞。上堂即客阶,座必东向。愈: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复,必自幽州始,乱之所出也。今天子大圣,司徒公勤於礼,庶几帅先河南北之将,来觐奉职,如开元时乎!李公曰:然。今李公既朝夕左右,必数数为上言,元年之言殆合矣。端公岁时来寿其亲东都,东都之士大夫,莫不拜於门。其为人佐甚忠,意欲司徒公功名流千万岁。请以愈言为使归之献。

 

 

试译: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相国李藩当时作吏部员外郎,我曾他一道上朝路上说起幽州检校司徒刘济的,李藩:前年由朝廷派遣到幽州告哀通告宋德宗驾崩他的管界他派来迎接慰劳的人频频赶来,每献都越来越丰厚等到了,司徒公刘济带着红头巾着靴裤、握刀,左右两边带了许多配饰穿着弓箭服佩戴箭矢袋,俯身站立在道路左侧迎接我礼敬地推辞道:'司徒公,你是天子不可如此多礼'等到了又以一身戎装待客:'司徒公,您是三公,不可以戎装接受宫廷的诏命。'终于他无法推辞了上堂时走的是西侧人走的台阶,一定让我坐在向东座。我说:安史之乱国家失太平日子到而今六十年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个甲子循环国家也该到复兴的时候了复兴一定从幽州始,因为这里是当年动开始的地方今天子非常,司徒公刘济热衷于应该可以帅先于黄河南北各路将领,来朝觐见尽臣子的礼法就像开元盛世时那样!李藩:对啊今李藩既朝夕在天子身边一定会常常对天子说起刘济元和元年所说的话必定会成为现实。端公你每年到洛阳为父亲做寿,东都洛阳的士大夫,没有不登门拜贺的你作为司徒公刘济十分忠诚的从事官一定想让司徒公刘济的功名流流芳千古那就请把我的话看做是为司徒公刘济能归附朝廷的献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