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与王介甫书》之四;司马光(熙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2018-04-04 22:44:59)
标签:
《与王介甫书》历史司马光 |
试译:
我从前与您交往,介甫您没有不看的书,而又特别喜好孟子与老子的话。而今您有皇上的恩宠,有显赫的官位,必定要先做孟子老子赞美的,而不是他们反对的。孟子说“仁德和道义就是仁德和道义,何必要扯上利益”又说:“作为百姓的父母官,让老百姓成年累月辛勤劳作,还不能赡养父母,还要举债度日,这还算什么父母官?”而今介甫您为政,首倡建立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让薛向在江淮推行均输法,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别派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来收取利息,使百姓愁痛,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这难道是孟子的志向吗?老子说:“天下人尊崇的圣物是不可图谋的,图谋它就会落败,把持它还会失去”又说“我无为,而百姓自然教化;我好静,而百姓自然端正;我无事,而百姓自然富裕;我无欲,而百姓自然纯朴。”又说:“治理大国就像厨师煎小鱼那样要有耐心。”今介甫您为政,尽数变更祖宗旧法,应在先的放后边,应在上的放下边,应在右的放左边,事成的被毁掉,每天日以继夜地辛苦工作,不得休息,却使上自朝廷,下至民间,从京师到四边,士大夫、官吏、兵士、农民、工匠、商人、僧侣、道人,没有一个能按部就班地生活,纷纷扰扰,不能安居乐业,这难道是老子的志向吗?为何介甫您从小读书,头发白了开始执政,却把所学的都丢弃,而去听信那些浅陋之人的谋略?
原文:光昔者从介甫游,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今得君得位而行其道,是宜先其所美,必不先其所不美也。孟子曰:“仁义而巳矣,何必曰利?”又曰:“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子之志乎?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又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又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何介甫总角读书,白头秉政,乃尽弃其所学而从今世浅丈夫之谋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