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译《与王介甫书》之三;司马光(熙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2018-04-03 21:29:32)
标签:

《与王介甫书》

历史

司马光

试译:

自古以来作为臣子而能称为圣贤的,没有超过周公和孔子的。周公孔子也不是没有过错,也不是无所师从。介甫您虽可说是大贤的人,但与周公孔子还是有距离的。而今您却以为自己的见解天下人都不能企及,别人说的如果合我心意就高兴,反之则厌恶,如此一来方正贤良的人如何能进取?而谄谀不端的人由如何能远离?方正贤良的人越来越疏远,谄谀不端的人越来越亲近,而想要万事处理的适宜,政令得以施之四方,太难了。能从谏如流,采纳善言这不仅仅是君主的美德,对于臣子也一样。从前郑国的人在乡校聚会,议论当政者的政策得失,有人建议取消乡校,子产说:“他们喜欢的我就照做,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他们是我的老师啊,我为什么要取消呢?”。薳子冯令尹,与他关系好的朋友有八人,都没有俸禄却有许多“超标的车马”。申叔豫以子南观起主仆二人腐败被杀的事情警告薳子冯,薳子冯怕惹祸上身而与这八人绝交,而后对他很。赵简子有个大周舍,好直谏,每日有记月有成绩每年有效。周舍死,简子时叹气说羊皮,不如一张上好的。诸大夫朝,只是听到唯唯诺诺再也听不到周舍的直谏我是因此而忧”子路只要有指出他的过失就高兴萧何做丞相曾有记录自己过错的历史。诸葛孔明做蜀国丞相训教部下说反复思考而找到解决办法就如同抛弃无用的东西找到珠玉可人内心都苦于不能做到极致,只有和为官七年,事情没想好甚至要反复十次”孔明对文书,主簿杨颙谏“治理是规矩的,上下不可相户代替,请让我持家作比喻,今有人使唤奴仆去耕种烧火做饭,鸡打鸣叫早,犬吠叫以防盗,家里的事情没有耽误的,所的都能办到。忽日要事必亲躬即使精疲力竭,终归一事无成难道是不如奴婢鸡狗是失掉了做家长的章法”孔明感谢他的提醒。杨颙去世,孔明痛哭三国吴国将领吕岱有一个很亲近的人叫徐原有才志,吕岱荐拔他做了侍御史。徐原忠壮,好直言,吕岱时有得失,而徐谏争好在公开场合说,有人告诉了吕岱,吕岱叹这就是我看重徐原的原因徐原去世,吕岱哀痛地说徐原是我吕岱益友,今不幸,我还能到哪里听到别人说我的过错呢这几位君子所以能功成名就都是由于乐于听到直谏,不讳过失的缘故。而像其余那些骄亢自用,不采纳忠谏而灭亡的人不可胜数,介甫您对从前历史的记载了解的很多当然无需我赘言再了解。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就是宽恕推己及人”诗经说“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握着斧头把做斧头把,可参照的并不远说到就是,要想得到手上面的,就要借鉴手下的,反之亦然,不必远处索求介甫您性情素来刚直,每与皇上讨论事情,如同和朋友在家中争吵,不能稍稍恭敬一些,从不考虑触犯龙颜可能遭到斧钺鼎镬的刑罚,而你的宾客下属谒见你,都会曲意迎合,对这些人您就亲善礼遇,一旦有说的与您意见稍有不同,或对您的变法稍有微词,介甫您就会勃然大怒,或者会责骂羞辱,或者让皇上貶逐这个人,都不等人家把话说完。皇上对您是这样宽容,而介甫您拒绝劝谏到了这种程度。是不是也太缺乏宽恕了从前三国时魏国的肃侍奉皇上能方正刚直而却喜欢下边的人对自己谄媚,介甫您不幸也几近如此吗这就是我所说的自信太厚。

原文:

自古人臣之圣者,无过周公与孔子。周公孔子亦未尝无过,未尝无师。介甫虽大贤,于周公孔子则有间矣。今乃自以为我之所见天下莫能及,人之议论与我合,则喜之;与我不合,则恶之,如此,方正之士何由进?谄谀之士何由远?方正日疏,谄谀日亲,而望万事之得其宜,令名之施四远,难矣。夫从谏纳善,不独人君为美也,于人臣亦然。昔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或谓子产毁乡校,子产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薳子冯为楚令尹,有宠于薳子者八人,皆无禄而多马。申叔豫以子南观起之事警之,薳子惧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赵简子有臣曰周舍,好直谏,日有记,月有成,岁有效。周舍死,简子临朝而叹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吾是以忧也。”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鄼文终侯相汉,有书过之史。诸葛孔明相蜀,发教与群下曰:“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董幼宰参书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孔明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公明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孔明谢之。及颙卒,孔明垂泣三日。吕定公有亲近曰徐原,有才志,定公荐拔至侍御史。原性忠壮,好直言,定公时有得失,原辄谏争。又公论之人或以告定公,定公叹曰:“是我所以贵徳渊者也。”及原卒,定公哭之尽哀,曰:“徳渊,吕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于何闻过哉?”此数君子者所以能功名成立,皆由乐闻直谏,不讳过失故也。若其余骄亢自用,不受忠谏而亡者,不可胜数,介甫多识前世之载,固不俟光言而知之矣。孔子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诗云:“执柯伐柯,其则不远。”言以其所愿乎。上交乎下,以其所愿乎;下事乎上,不远求也。介甫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不少降辞气,视斧钺鼎镬无如也,及宾客僚属谒见论事,则唯希意迎合,曲从如流者,亲而礼之,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不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詈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昔王子雍方于事上,而好下佞巳,介甫不幸亦近是乎?此光所谓自信太厚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