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阆的《酒泉子》词赏析(二)

(2013-10-24 09:48:37)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谈·随笔

 

                              酒泉子(十之六)

                                               

                                                 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西山在杭州西,山麓有灵隐寺,寺前有冷泉,泉难有飞来峰。再南,则三峰并立,曰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合称三竺。这一带风景清幽,是西湖周围的胜地。

    “灵隐寺前三竺后”一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景物,便是脱胎于潘阆的。“冷泉亭上旧曾游”,冷泉在灵隐寺前。远近景交融,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三伏似清秋”,意思是在这里游憩,即使在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了景在哪里,足便用了艺术上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扑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下片“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这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的灵气。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追缅杳无踪迹的慧理,遥寄自己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多次找来西山的画图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画图作为反衬,更为突出了西山的灵姿秀气。“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画图”别本作“画阑”,说在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

    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不以不露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李济阻)

 

   

    说明:李济阻教授在阐释“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两句词时,处理为想象。按今人的阅读理解,更愿意理解为当时的高树上经常见到白猿上下腾跃,猿声长啸,动中有静,传神十足。再加上相传的晋代僧人慧理蓄猿于冷泉亭左侧的呼猿洞,更增添了此地的一份传奇和灵秀。此地从前究竟有没有生活着白猿呢?这首词的妙处还在于描绘酷热的三伏天仅用了“似清秋”一个词,在酷暑难当的盛夏,有避暑胜地静谧清凉,白猿不为倦怠,惬意腾挪,意趣盎然,给了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何等景致优美神清气爽的避暑胜地啊,何等的令人向往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