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髯公关云长和曹操

(2012-03-06 08:14:57)
标签:

美髯公

送美女十人

取信于天下

分类: 杂谈·随笔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讲到关公兵败下邳,被曹兵团团围在一座土山上,经张辽相劝,曹操接受关公三约之事,关公方肯投诚曹营。曹操本不欲赞同关公三约之事,张辽从中劝说道:“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操曰:“文远之言甚当,吾愿从此三事。”操退兵三十里,关公引兵回下邳,见府里毫发未动,二位嫂夫人安然无恙,乃出城投降曹操。

     曹兵班师还许昌。关公收拾车仗,请二嫂上车,亲自护车而行。于路安歇馆驿,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关公自居外宅。
  操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关公都送与二嫂收贮。关公自到许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公尽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却又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敢退回。操闻之,又叹服关公不已。
    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然口虽称羡,心实不悦。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操问张辽曰:“吾待云长不薄,而彼常怀去心,何也?”辽曰:“容某探其情。”次日,往见关公。辽曰:“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公曰:“愿从于地下。”辽知公终不可留,乃告退,回见曹操,具以实告。操叹曰:“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

    后来关公随曹操出征,连斩了袁绍的两元大将颜良和文丑,令曹操倍加钦敬,表奏朝廷,为关公加官进爵,以示关爱。无奈关公探听得刘皇叔刘备身处河北,便决意要辞曹操,奔赴河北寻找刘备。典故“心在曹营心在汉”便出自于此。曹操闻知关公要走,便欲挽留。关公拜辞,曹操一连数次回避不见,张辽亦托疾不出。关公去意已决,封金挂印,不辞而别。 

    却说曹操正论关公之事未定,左右报关公呈书。操即看毕,大惊曰:“云长去矣!”忽北门守将飞报:“关公夺门而去,车仗鞍马二十余人,皆望北行。”又关公宅中人来报说:“关公尽封所赐金银等物。美女十人,另居内室。其汉寿亭侯印悬于堂上。丞相所拨人役,皆不带去,只带原跟从人,及随身行李,出北门去了。”众皆愕然。操曰:“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后面便有了关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民间流传甚广,脍炙人口。到了后面,不想曹操大将夏侯惇因关公杀其部将,不放过关公,欲擒拿马下。曹操特意两次遣使者飞马赍公文遍行诸处,放行关公。夏侯惇以丞相不知关公“于路杀人”为由,不予放行。双方正欲交锋,忽张辽又飞马而来,传丞相曹操钧旨,闻知关公过关斩将,恐于路有阻,特差辽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关公始得走脱前行。

    小说读罢,不由地令人拍案称赞,叹为观止。按说关公在曹操阵营,一介沙场武夫,因战绩卓著,位列封侯,也该功成名就,安逸享乐了。然关公却不为功名利禄美女所动,视之皆为身外之物,弃之如粪土,却去追随当时正漂泊不定、无处安身的刘备,不顾前程渺茫,命运多舛,并细心保护照顾好刘备内眷,非大丈夫坦荡荡光明磊落之胸襟不能为也!难怪曹操几番赞叹关公真义士也真丈夫也,关公之为人行事,真乃天下大丈夫是也!非但曹公敬慕,凡读书至此,又有几人能不为关公所作所为所感动折服呢!古之义士,多有褒扬,言指具有高尚的道德原则或有情操,有正义感,有操行、明辨是非的人。义士之人,多为后人所景仰,舍生取义,大义凛然,不苟且偷生,为做人之楷模典范。

    曹操霸业初成,为了笼络人心,爱才惜将,也是可圈可点。曹操有言:“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前言?”曹操为了笼住关公的心,听信张辽之言,按常规之法操作,三日五日大宴小宴关公,送关公绫罗绸缎金银玉帛,送关公美女十人,送关公异锦战袍,送关公赤兔马,封关公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关爱有加,不可谓不周不全,力阻关公一颗去心,欲留关公在曹营效力。金钱美女官爵,逾古至今,人皆贪图也。一般人,安能不为所击倒?关公不为所动,男子汉大丈夫浩然气概油然纸上,令多少人赞叹不已。此处,可谓曹操低估了关公一颗义士之心,以下策奉迎,始料未及,也只有那些媚俗奉承之士才会尽入彀中。

    关公要走,曹操挽留不及,亲引众将相送,回城路上叹想云长不已。等到关公过五关杀六将,杀了曹操许多部属,曹操还念念不忘关公,与繁缛公文中连传谕三道公文,最后知关公于各处关隘杀了六员部将,还亲派张辽传谕放行,既往不咎,不可谓想念不周到,对关公仁尽义至,也是爱其才敬其义,显得曹操大度磊落。试想,三军将士知曹操厚待关公,取信于天下,哪个还能不用命效力,以死报国?这正是丞相曹操精明之处。汉室将倾,军阀混战,割据一方,非信义不能救天下,非信义不能力挽狂澜。

    掩卷而思,今人夫若何?我们不可苟责关公的“愚忠”,也不去鞑伐那些世俗附炎趋势之徒。信义于天下,胜过诓骗欺瞒,胜过虚伪空白的法律文本。小说中张辽用典故“豫让众人国士之论”劝说曹操留用关公,就很有意思。大意是智瑶曾经给豫让以人格的尊严,所以,豫让誓死也要捍卫智瑶的人格与尊严,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士为知已者死”。仁爱与恒爱,这不正是中华民族追求的最高尚的道德情操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