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荣李家大院游记

(2011-09-04 11:43:12)
标签:

旅游

自行车

健康

http://s12/middle/64a7df73tac16012a300b&690

8月27日,骑迹单车俱乐部一行10人骑行万荣,一览晋南乃至晋、秦、豫黄河金三角独一无二的巨商豪宅李家大院。

http://s1/middle/64a7df73tac156f52c210&690

李家大院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院将坐落在黄土高原上。李家大院始建于清末民初,整个建筑精致、雕刻绝伦,院落布置有趣,是一座反映晋南民居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所居大院共有院落五组二十一个,现保存完好的院落有十一个、占地一百四十六亩,相当于十个乔家大院面积的院落。和山西晋中其他晋商大院相比,其中许多建筑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http://s7/middle/64a7df73tac157271d586&690

经半个世纪的修建,古院落群有20组之多,另有祠堂、花园等,共占地二百余亩,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列有序,浑然一体;体量宏阔,用材肥硕;装饰考究,坚固耐用;结构严谨,古朴典雅。精雕细琢不失其雄,刀劈斧砍不失其精。特别是木雕、砖雕、石雕等饰品,处处显示着晋南民间多子多福、耕读传家,延年益寿、富贵平安等吉祥含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民族社风和文化心理特点。李家大院建筑不仅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和南方徽式建筑风格,另因西院院主李道行一百多年前娶英国女子麦氏为妻,部分建筑为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从而使李家大院既具晋南藏风聚气四合院的民族风格,又具徽式园林雅舍同秀美的江南特色,并展示着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风采,是华北乃至九州大地别具一格、博采众长、南北相融、中西合璧的一朵民居建筑的绚丽奇葩!http://s6/middle/64a7df73tac1606c3ea95&690

http://s5/middle/64a7df73tac160f6c96f4&690

http://s7/middle/64a7df73tac15fd3a0e86&690

  建后的李家大院景区由古建区、民俗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笑话博览园等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吃、住、游、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文物旅游胜地。古建区将展示李氏家族艰苦创业、诚信经商、乐善好施的事迹和李子用生平史料等。民俗区将展示晋南商人农事习俗、人生礼仪、岁时节庆、商业习俗等;仿古区将围绕“晋商根脉在河东,华夏文明源运城”这一主线展示中国商业史和晋商发展史。农业生态园将有四季水果和无公害蔬菜供游人采摘品尝。

http://s2/middle/64a7df73tac1616157c41&690

    李家大院景区建成将会弥补晋商大院在晋南一带的空白,也会弥补运城市民俗博物馆的空白,而且对弘扬晋商精神、展示慈善文化和中西融合的特色文化,对当地建设黄河金三角旅游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资料称,李家大院院主李子用为晋南一代富商,其资产庞大,以商号居多,早年间,李子用从晋南到甘肃,一路上不用住店,都住自己的商号。他和他的英国夫人去世后,所有资产全部收归国家。
  李家大院景区由运城煤运分公司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预计建设工期为两年。整体规划由原来的一百二十五亩增加到一千余亩.

李氏家族的史事:  

1、李氏家族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被人称为“李善人”。原万泉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每逢天旱,村中闹水荒。民国初年,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李家牵头出资组织全村人打深井,解决了全村人的吃水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经常轰炸西安,为保护家人和街坊四邻的安全,李道荣在西安市的甜水井街靠南城墙边修建防空洞,李氏家族把济困当已任,视善举为本份。凡闫景村、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家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家亲送棺材一口,让其入土为安,以示对死者的哀悼。逢年过节,对村中的贫困户,李家总要给点粮钱,使其度过年关。

民国十九年(1930年),瘟疫流行,为了保全村民性命,李家从运城购回“十点水”(防疫用药),向全村户户发放,以度疫情之灾。

1930年秋,阎锡山动员全省各地富户资助兴建公路。李氏家族兄弟,共捐钱36000块,代表万泉县的西片和南片共36个村庄,每村1000块银元。1931年前后,猗氏至万泉的公路破土动工,一年后建成。
民国17年,河东大旱,死人无数。李家兄弟倾力相救,为灾民共捐款6000块银元,并且在薛店村家庙、阎景村祖师庙运城池神庙三处设粥场舍饭,长达一年之久。

http://s9/middle/64a7df73tac161cc69dc8&690

2、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县内孤山洪水暴发,闫景村内房屋多数倒塌,粮食多被淹没,其衣食无着不下百余人。李敬修、李敬伦同侄子李道升组织家人为村民取土盘灶,劈柴煮米,舍饭施衣,使村民无一受饥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太白昼见,日赤无光,河东大旱,小麦未收。老百姓饥寒交迫,无法生活。李敬修、李敬伦同侄子李道升拿出数十斛粮食赈济村民。当时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特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牌匾一块,以示表彰。

3、李道升也十分注重教育。他慷慨捐赠银五百两,在高村庙建成育婴堂。县立高等小学校筹建,又捐银千两,以资兴办。本村国民学校经费紧张,再次资助银三十两。李道升一生不追求功名利禄,潜心修身养性。他认为,人才是立国之本,只有振兴教育,才能强国富民。李家建造学堂私塾院,专门用于教育后代。

李家不仅重视对的子女教育,更重视尊师重教。每年冬至这一天,李家的男主人都会特意宴请教书先生,家庭主妇都要穿上褶裙、带上求学子弟向教书先生行礼。李家教育后辈要读经书不读死书,活学活用。大院的一块影壁上砖雕的 “司马光砸缸”图,就是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在影壁的两边有一幅对联: “拥林千顷眼底苍浪方悟种德若种树”, “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作文即做人” 意思是:当你拥有了千顷森林,看着那树涛滚滚才能领悟到做善事就如种树一样,积善成德,才有好的回报。当你存书万卷,写下大量文章之后才知道做人就跟做文章一样,要从小事做起,方成大器。

http://s4/middle/64a7df73tac166728c8b3&690

有一年,有两个小偷到李家偷东西,刚上到房顶,李道升就发觉了,高声说:“房上的人请下来吧!夜深危险,如果掉下来摔伤了,家中的父母谁来奉养?等我给你搬梯子!”小偷听了以后非常惭愧,下来跪地磕头,李道升送了他们一些钱粮,并叮咛以后有难处就来找他,从此再也没有人进李家偷过东西。

李道升的五位夫人,都是仁爱慈善的人。每逢过年过节,她们都会组织儿媳们给长工们送去酒肉饭菜,毫无怠慢,吝啬之意。村里只要有人求助,她们都会全力相助。她们去世以后,闫景村的村民送了她一块“懿德千古”的合村匾,李家善举之风,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

4、李道行的第三房妻子麦氏居住的院落大门上有这样一幅对联,“三省台前设棋枰欢留朋友,一经楼上藏书籍遗训子孙”。三省是指《论语》里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一个人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呢?  

麦氏教子女们学英语,她又精通汉语,熟读中国历史,她仿效我国古代的“四大贤母”教育子女,引用“断机勖学”、“ 画荻传书”、 “精忠报国”等古训说服子女,对孩子们的小错误从不姑息迁就。麦氏弹得一手好钢琴,并会拉手风琴,经常用钢琴、手风琴教子女学音乐。麦氏提倡男女平等,坚决反对子女早婚,并坚持婚姻自由。麦氏的先进理念影响了李家人,他们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同时,思想更加先进,行为更加文明,生意更加兴隆。

http://s3/middle/64a7df73tac16732f7222&690

http://s10/middle/64a7df73tac16219612f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