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爱的科学狂人

标签:
父母选择教育生命教育 |
分类: 小多图书 |
做个有爱的科学狂人
文/小乙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神匠,叫赫法伊斯托斯,他能用金子造出能说话会走动的机械人。《荷马史诗》中这样描述他们:
[……]
形同少女,栩栩如生,全用黄金铸就。
在今天看来,这不就是由微电脑芯片控制的机器人吗?而且现代科技更进一步,能把机械和人体完美结合起来。飞行、宇宙空间探索、海底航行,机器人、生化人,一步一步,神话变成了现实。有心理学家说,原始人类好比一个人的童年,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幻想。而对一个人来说,好奇和幻想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呢?
笔者有一个朋友,她说自己的孩子成天沉溺在超人、钢铁侠那样的世界里,对于学校的“正业”没什么兴趣。就考试和升学来而言,妈妈的担忧不无道理,不过要是从积极的一面想,如果引导孩子把自己的幻想成为日后科学研究的动力,岂不是更好?如果您也有这样的孩子,不如和他一起读一些科技类的童书吧,比如,“小多童书”推出的“尖端科学”系列中的《进入仿生时代》。
这本书中最先吸引我的,是一个生物医学博士的童年经历:他叫仙兴格,小时候特别喜欢乐高玩具,“从那时起,我就对工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小学后,由立志要帮助残疾人。于是他的老师鼓励他,把自己的两个梦想结合起来。再后来,他努力地拿到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博士学位,专门研究人工假肢,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而一个相反的例子,可以在著名的《小王子》中看到,“我”在六岁时的画作得不到大人们的认可,被规劝学一点“正经的”,结果“我”的艺术才能就止步于六岁的水平。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入仿生时代》当然没有停留在励志故事的层面,而是用浅显的语言向小读者们解释了仿生学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并且分几个篇章介绍了它的应用领域:除了制造假肢,仿生学还可以有望帮助我们研制出模仿人类大脑工作的计算机、让盲人重获光明的假眼、实现皮肤输入、以及解除糖尿病人痛苦的胰岛素泵,甚至还可以让受伤的野生动物重新自如地生活在大自然中。
通常来说,一本科普书充分解释了某一种科学原理后就该结束了。而我个人常常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越是先进尖端的技术,它的争议性往往越大,一旦被滥用,其造成的后果也超乎人们的想象。这当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科学工作者的科研态度,更取决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伦理素养。另一方面,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难免带来一些麻烦和困扰。这些都是所谓的科技的“双刃剑”。所以,向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时,只是提及科技“高大上”的一面是不够的。令我惊喜的是,《进入仿生时代》这本书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在书接近末尾的地方,作者设想了一些场景,希望小读者自己来讨论。比如,场景一,有一种药丸,吃了之后能让学习效率提高,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希望顺利通过一个重要的考试而获得奖学金,你会支持还是反对他服用药丸呢?再比如,妈妈害怕孩子走丢,在她的书包里放置了追踪器,但是有的时候阴差阳错,追踪器会给妈妈错误的信息。如果现在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能在孩子的皮肤下植入追踪器,你会赞同吗?
上述问题的答案,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要看在什么样的条件和情景中,而且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有利有弊。对于小读者而言,这样的讨论不是为了获得答案,而是在于养成一种全面考量各种因素,审慎地做出决定的习惯。
除了《进入仿生时代》之外,“尖端科学”系列还包括《超越月球的想象》、《追寻我们的祖先》、《科学能拯救地球吗?》等一共11册。纵观整套书,和《进入仿生时代》的写作手法类似,都是立足在某一个真实的事件或一个学科横切面上,讲故事,介绍科学方法,分析数据,让小读者们一起思考问题,经历过程。书中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几个学科的交叉,甚至涉及到伦理道德和社会科学领域,这就让读者有了跨学科的眼界。如果您感兴趣,可以在当当网站上了解到更多的信息。http://product.dangdang.com/22787829.html#ddclick_reco_reco_buy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