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8-03-30 09:15:49)
标签:

论语、国学、缠中说禅

分类: 缠中说禅论语

缠中说禅《论语》详解(52

u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可以温故而知新为师矣

子曰:             新,      () 

直译孔子说:蕴(积聚)故有的 而 智慧 鲜活的创造,应当 用 代温故而知新

         矣。

直译作为  效法目标 

意译孔子说:应当把“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作为君子“见、闻、学、行”“圣人之道”所师法的目标啊。

 

杨伯峻: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穆:先生说:“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乃可作为人师了。”

  穆:孔子说:“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详解:这章,大概没几个中国人不知道的,但所有通常的解释,都如上面三位一样,错得离谱。按这通常的解释,如果所有人都能“温故而知新”,那不人人都成老师?而那些毫无根基,只为颠覆而颠覆的人,不都成了大老师?“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就可以当老师,那谁能保证“温习过去”就一定可以“知道未来”?又是哪个上帝的冷战让过去一定映射为未来、旧知映射出新知?

其实,“可以”不是白话文里的一个词语,而是“可”+“以”,“温故而知新”因强调而提前,相当于“可以温故而知新为师矣”。“可”,应当;“师”,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定是某人,所有学习、效法的对象、目标都是“师”。“”,通“”,积聚、包容;“”,故有的,这里指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的本字,智慧;“”,鲜活的创造与呈现。“温故而知新”,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

“由知、德者,鲜矣!”,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的君子,永远处在创新、创造之中啊。“”,就是蹈行、践履“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智慧所得,“温”所得,是一种积聚、蕴藏,没有“温故”,就没有智慧的创新与创造,没有“由知、德者,鲜矣!”。

高原注:这个“故”,指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既包括前人沉淀下来的智慧,也包括自己在蹈行圣人之道而得到的收获,即别人的和自己的两部分。

而“知新”,其“新”如果不能“温故”,那就不能成就真正鲜活的智慧,没有积聚、蕴藏是无智慧可言的。这种相互相成的“温故”而“知新”,是“见、闻、学、行”“圣人之道”可以“为师”的。

高原注:这里指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温故”促进“知新”:就是说通过不断积累旧的智慧,促进当下创新与创造。这点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当一个人在某方面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经常涌现一些创新、创意出来,“熟”不仅能“生巧”,还能创新。

二是当下智慧的创新与创造所得,又成为“温故”的资源。

孔子、儒家绝不泥古师古、好古是师其智慧好其智慧,而智慧必须在当下能活用出新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把“温故”当成在故纸堆里找些原则、准绳来勾画、预测未来,只能是愚行。“习旧知而开新知”只能是某种扩充知识的途径,但决不是唯一的,更不可以此为“师”。

类人猿的“旧知”,无论如何去“习”,都开不出网络世界的“新知”。但智慧是超越这一切的,无论是“新知”还是“旧知”,都离不开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这才是真正可以为“师”的。

缠中说禅白话直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应当把“积聚、蕴藏故有的、经过时间沉淀、检验的智慧而保持智慧当下鲜活的创造与呈现”作为君子“见、闻、学、行”“圣人之道”所师法的目标啊。

高原注:“温、故、知”的解释能够理解,但“新”的解释,表示不理解,当然杨伯峻、钱穆、李泽厚的解释更不能接受

“知新”,我理解就是“新的智慧,更高的智慧”;温故而知新,意即:集前人之大成而获得更大、更高的智慧;温故而知新,即:可以师法“集前人之大成而获得更高的智慧”的这样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