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在期待中发展》发于《宿迁日报》2.7

标签:
宿迁日报春晚期待发展杂谈 |
分类: [原创]岁月如歌 |
春晚在期待中发展
(2013年2月7日《宿迁日报》“杂说”A7版)
曹木静
临近年底,春晚又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近日,央视蛇年春晚进行了集体彩排,而围绕谁上春晚的讨论也是不断,“小品王”赵本山最终退出春晚舞台让许多人惋惜也让许多人欣慰,“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首登春晚舞台则令人充满期待,“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及众多明星,也使春晚更具活力与看点。
春晚是中国人精神的年夜饭,是春节里不可或缺的精神盛宴,而其节目的多样性,选材的广泛,更是其它任何一个活动所不能比拟的,人员众多,场面宏大,明星阵容,节目繁多,既要现代前卫,又要传统古朴;既要歌舞相伴,又要相声小品;既要草根大众,又要明星大腕;既要格调清新,又要雅俗共赏,宛如一道宴席般,众口难调,可以说集众人之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年夜盛宴,委实较难。
近十年来,春晚每年都在尝试进行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从节目编排,到演出人员选配;从舞台效果到观众反响;从文化内涵到大众价值取向,都进行了极大的变化,但每年春晚过后,真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能称得上好的节目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当然跟现如今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民众整体审美观念变化有很大关系,但真正值得大家反思的,还是节目本身出了问题,舞台华丽,服装耀眼,但节目质量却乏善可陈,始终无法令人在内心上达到共鸣。
近十几年来,社会飞速发展,文化娱乐生活日益多元化、多样化,人们对于传统艺术似乎缺乏了像从前那般的关注与认可,这与传统艺术的发展步伐缓慢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美的、高尚的东西,不论时代怎么发展,人们对于艺术享受与精神陶冶都是不会变的。能时刻关注人类命运,关注大众喜怒哀乐的,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为时代鼓与呼的作品,定能受到青睐与喜爱,现如今艺术家在创作上缺乏过去那种一门心思,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品质与风格,心浮气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的现象较为严重。今年再次退出春晚的赵本山就坦言,上春晚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自我的表现,还来自观众对作品的期待,因此,在面对作品质量不甚高的现实,最终赵大叔还是选择了退出。
春晚大家依然在关注,而且期待更高,对于进入“而立之年”的春晚来说,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压力,但不管如何变,节目质量是硬道理,创新是不二法门。只有不断推陈出新、贴近大众、贴近实际,才能适应社会变化中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这对于春晚今后的每一步发展与变化,同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与价值。
感谢编辑采用,报纸链接;http://epaper.sqdaily.com/sqrb/html/2013-02/07/content_374802.htm
http://s7/mw690/64a2c15dtd53732377016&690
http://s16/mw690/64a2c15dtd5373283160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