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游客是怎样炼成的
(2012年10月9日《上海法治报》
B06-读者呼声)
□曹木静
近日网上曝出了一组游客不文明、不优雅的照片,有站在风景墙上照相的、有坐在文物保护栏杆上的、也有跨越护栏的、更有因
“内急”而随处
“方便”的……,不一而足。更有几张照片令人触目惊心,在一片游客休息区内,四处都是白色塑料袋、快餐盒、饮料瓶、易拉罐,俨然是一个大垃圾场。今年的国庆长假,由于受高速通行免费
(7座小型车)的影响,许多游客都采取了自驾游的方式,而一些景点的客流量也出现了井喷的状态,但火爆、热闹之后,留给景区管理者及社会的却是无尽的烦恼与思考。
出现这种状况,固然有各景区人流量过大、管理难度大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由于游客自身缺乏应有的环保意识及卫生理念所致。一般的景点,都有垃圾回收箱。随意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不仅破坏了景区的卫生秩序,同时也影响到了其他游客赏玩的兴致及心情,这是一种损人又损己缺乏公共道德的行为。很多媒体及网友发出了
“文明游玩”的呼声,殊不知不乱扔垃圾,言行举止文明,不仅仅是对游客自身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培育社会文明,提升公共文明素养的迫切任务。
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外出旅游的机会也增多了,但在公共场所的文明素质却亟待升级。有些人在家里是好丈夫
(妻子)、在社区是好居民、在单位是好职工,可一到了公共场所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环境破坏者,陋习恶习都暴露无遗,说到底,还是公共文明理念未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公共文明是社会文明不断前进的一面镜子,而公民文明素养的提升,却是一个潜移默化、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小到家庭的垃圾分类,大到公共场合的垃圾处理、行为举止,既要有相应的法规制度的出台与监管,同时也需要每位公民的自觉行动和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营造出
“文明无小事”,
“人人有道德,人人守公德”的良好氛围。针对景区垃圾成堆攀升的现象,各景区要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引导与管理,尤其是在黄金周这样的旅游旺季,适当地加大服务力度,诸如标识牌、包括人为引导等,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景区垃圾的承载量。
个人文明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一个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在高物质化的今天,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职工,都应该自觉地树立起文明出行,文明游玩的理念,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让如画的风景,真正为每个人所陶醉及享受。
感谢编辑采用,报纸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shfzb/html/2012-10/09/content_895454.htm
http://s6/mw690/64a2c15dgccc1f54a4655&690
http://s4/mw690/64a2c15dgccc1f57ffc1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