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何以一火再火(原创文章)
(2011-12-09 07:45:39)
标签:
网络文学创作振兴空话文化 |
分类: [原创]世态万象 |
网络文学何以一火再火
文/烟雨水乡
电影院里的“黑马”是《失恋33天》,遥控器搜的是《钱多多嫁人记》,上网发帖议论的是《裸婚时代》、《倾世皇妃》。这些当下最热门的影视剧并非出自哪位名家的名著名篇,更没有文学奖项的光环,而是改编自拥有数亿点击率的网络小说。这些热门影视剧,不仅大受观众欢迎,而且得到陈凯歌、安七炫等知名导演和演员的青睐。
从当年的小李飞刀、宁财神到如今的沧月、南派三叔,网络文学已经逐渐走出过去的那种单纯的堆砌转变成为今天的大众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而日益为受众所接受,对于作者来说,发文便捷,网友阅读也方便,对于传统的纸质文学,不论是报纸还是杂志,阅读周期都较长,而网络作为一个大众平台,更新更快是其主要特点,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化。
较之热热闹闹的网络文学的风生水起,传统文学却走入了一个死胡同,创作陷入僵局,作品缺乏持久的生命力,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以文学的名义在市场与大众之间进行着苍白地博弈,尽管每年也有那么几部作品能引起大众的关注与热议,但比起网络文学的来说,还是显得十分稀少。
比起传统文学来说,网络文学用语鲜活,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也没有太多的束缚,更重要的是它将人们心目中的文学,从神殿放回到了人间,过去在大多数人看来(包括作家),文学是很神秘的崇高的伟大的,这种高姿态使得文学从来都离普通大众很远。
在如今商业化越来越浓烈的今天,欧美文化的融入与演进,影视圈、文艺圈的许多作品创作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之中,纯文学作品阅读起来很精彩,文字老练,描写细腻,但与市场确很远,而网络文学恰恰拥有了一种市场化本能的需求,换句说,是大众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也有人反驳,网络文学作品太俗气、太世侩了,但对于民众来说,能反映他们内心深处某种需求,即是好作品。
如果传统文学创作不能摆脱自我创作的桎梏,那振兴文学只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