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者谈教育

(2010-02-05 10:11:24)
标签:

news

新闻报道

分类: 新闻报道NEWS
http://s9/middle/64a24467g7ed0fa7cbd08&690

    要谈西式教育,没有谁比苏文骏更有发言权。在英国伊顿公学上中学,牛津上大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硕士的他带着西方教育的理念,在中国创办了包玉刚实验学校。

    如果说哈佛与耶鲁大学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大学则是21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

    苏文骏先生(Philip Sohmen),1978年出生于香港,8岁赴英留学,13岁获得奖学金考入举世闻名的英国伊顿公学。在伊顿公学就读期间曾担任伊顿公学游泳队的队长和学生会主席。之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就读期间,他曾获得牛津大学的奖学金,是全英5位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他亦曾代表牛津大学参加4项体育项目的比赛,并作为游泳队的队长获得“牛津蓝”(Oxford Blue)的殊荣。圆满完成牛津大学的学业后,他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亚洲经济并获得东亚研究优秀论文奖。2003年,苏文骏先生回到中国,继续弘扬他家族的博爱传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着巨大的贡献。200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和他的外祖父,已故世界船王、著名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包玉刚先生,他以包玉刚的名字命名,创办了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致力于为祖国培养具备丰厚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他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香港青年联合会和上海青年联合会理事、宁波大学发展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以及牛津大学中国奖学金基金会理事。

英美教育各有千秋
    林一:您毕业于举世闻名的英国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这样的教育经历让很多人羡慕又可望而不可及。已经有如此骄人的教育背景,您为什么会选择去美国继续读书?
    苏文骏: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在英国读书13年,已经充分了解和体验了英国的教育体制以及英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英国的大学本科学制3年,毕业时我还很年轻.所以想继续学习深造。同时,我深知自己将来一定要回到中国为祖国和家乡做点事、尽一份力,所以想抓紧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美国在经济、科技和教育方面是世界领先国家,我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地了解美国的教育,学习更多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如果说哈佛与耶鲁大学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大学则是21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实用教学”的教育理念自学校创办至今一直影响着斯坦福大学的成长,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十分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林一:您先后在英美两国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您能否简单谈谈英美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
    苏文骏:英美两国的教育体制都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英美两国教育的不同之处,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那就是无论中国、英国还是美国的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考大学。在录取标准方面,英国的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如果成绩没有达到学校的要求是不能录取的。而美国的大学录取考试成绩比如SAT、AP只占其中一部分,招生老师还要看学生的GPA(年级综合排名),看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看学生有何文体特长,参加了什么社团、兴趣小组,甚至进行了哪些社区服务。因此,美国的学校教育实践性很强,跨学科教育的特点也很明显,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极强。
    林一:从小学到研究生,您所就读的学校可以说都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您认为英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如何使您从中受益?
    苏文骏:我想最主要的是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在伊顿公学,学校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更要探索书本外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知识。
    同时,我充分挖掘了自身潜力,学会了在挑战中进步。除了每天上课、学习之外,我在读书时还曾学习过钢琴和小提琴。我的外公教导我“勤俭建业、持恒健身”,游泳、水球和划船一直是我钟爱的体育运动。我曾是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游泳队的队长,也是香港水球队的队员,代表香港参加包括世界杯和世锦赛在内的重要赛事。在严格的训练和激烈的竞争中,我不断挑战自己也接受别人的挑战,我懂得了公平竞争、以实力取胜的道理,做到胜亦谦虚、败亦优雅,最终我在挑战中进步,在挑战中成长。
    美国的学校有非常多的选修课程和社团、兴趣爱好组,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会找到学习的地方。美国学校还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比如,我在斯坦福读书时,我们学校的同学和校友当时正在创业,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Google。现在,Google已经非常成功了,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英国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在美国我学会了只要有能力和决心.任何不可能都会变为可能。

我希望中国的教育也能国际化
    林一:能否谈谈您创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初衷?
    苏文骏:中国的发展很快,而且越来越国际化。祖国已经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连国际奥委会主席都称赞“无以伦比”,上海也将在明年举办世博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我们的国家与世界接轨,我希望我们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一定只看重结果,要多为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的教育也能国际化,与国际接轨。
    包玉刚实验学校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和我的外公包玉刚先生诞辰90周年而创建的非营利学校,由我们包氏家族出资建设。该校是一所国际化的中国学校,提供12年一贯制的学历教育,所有的课程均由以中文和英文为母语的教师教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用中英文双语教授中国的教学大纲。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承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包玉刚实验学校采用国外非营利私立学校的运营模式,即办学不为取得资金回报,学校的收入全部用在学校的发展上,同时也靠热爱教育的慈善家捐款支持学校。

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一定只看重结果,要多为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
    林一:通过在中国办学并考察多所中国学校,您觉得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哪些优势?
    苏文骏:中国人一直非常注重教育。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能够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教师知识渊博、责任心很强。中国的学生十分聪明,上课听讲认真,守纪律。孩子们懂礼貌,很尊敬老师,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学习都很刻苦努力。中国学生到国外去学习经常获得最高的考试分数。
    林一:您为包玉刚实验学校带来哪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
    苏文骏:我们注重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习惯.教授孩子流畅的中英文,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鼓励孩子独立分析,激发孩子创新联想力,播种孩子对社会的责任心,增强孩子的领导力和团队精神。我们非常注意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发展,十分注重因材施教,我们相信这些也会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服务教育、公民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我们的课堂充满了国际化的氛围,所有学科均由以中文或英文为母语的教师授课。本校老师和学生来自18个不同的国家,使孩子们从小接触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并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相处合作。每班平均不超过25人,师生比例1:8,关注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力,因材施教。在假期和课余时间,通过艺术、体育以及社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增强学生的流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林一:最后,您想对中国的学生和家长说些什么?
    苏文骏:我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一定只看重结果,要多为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爱因斯坦或者莫扎特,但是我深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致力于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创造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家长也无需在择校问题上感到太大的压力,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上。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当孩子们学有所成之时,我都希望他们能回到祖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

    后记:采访结束后,苏文骏先生又立刻接见了奥地利参观访问代表团。代表团的团长是奥中友好协会名誉主席、苏文骏先生的父亲苏海文博士,代表团的成员是奥地利国内各行业最知名的专家以及奥地利知名企业家,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是为包玉刚实验学校非营利教育基金筹款。为了中国的青少年教育发展事业,苏文骏先生的身影一直是那样忙碌。教室里、操场上不时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和欢声笑语。我们有理由相信包玉刚实验学校能够越办越好,孩子们都能身心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兼容中西的国际化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