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灯古镇----我之所见,我之所爱

(2012-04-19 21:33:04)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读书

健康

教育

情感

生活

杂谈

休闲

娱乐

时尚

千灯古镇

分类: 游记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之美称。

    双休日,同学聚会在千灯古镇,这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囯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家乡。

   今日把我千灯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发此博文与博友分享!

 

http://s13/middle/64a2036bgbe07d2cfdd9c&690



    走进千灯古镇,只见居民住宅缘河而筑、临水而居,驳岸列排、河埠成市,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

    来到神往已久的千灯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有:“千灯古镇:四个金色大字的牌楼。走过牌楼进入千灯古镇,前行大约百米左右便是古镇景点的停车埸和售票点,边上就是状元码头和恒升桥。在恒升桥上可以一览无余的观看古镇全景。走下桥,前行几十步左拐便踏上江苏保存最完好,最长的石板街,走在石板街上前行几十米便是古镇景点之一的顾坚纪念馆。

 

http://s14/middle/64a2036bgbe07c7ad70ad&690


 

    据《千灯在线》网站记载,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之美称。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她美丽、富饶、古老而充满生机,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没想到千灯更小。说通俗点,就是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几个名人故居。没有什么东西好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好吃。”假如这是你游千灯的感想,那你不是真正的游客,只能说你没雅兴。

 

http://s4/middle/64a2036bgbe07cad43f43&690



  千灯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难让游客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游千灯古镇应该去寻千灯的文化。

  千灯历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顾炎武、顾坚等,古迹有:秦峰塔、古戏台等,文化特色的店铺有:聚珍堂、雅玩阁等;就历史文化名人顾炎武而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顾炎武作为封建时代的伟大学者,他的道德言行,学问文章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世的进步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

 

http://s11/middle/64a2036bgbe07d02b3b5a&690



    顾炎武故居修复后为五进明清建筑,形成了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在昆曲鼻祖顾坚纪念馆,以昆曲为中心,以历代各种戏剧人物为展品,表现中国戏曲发展史;典当行是一座前店中厅后宅的双排四进明清古建筑群,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是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典当之一;秦峰塔园区主要展示宗教文化,登塔远眺,古镇风貌一览无余;绵延1.5公里的千年石板街,由2073块条形花岗石铺成,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道,行走于古街窄巷石板之上,两侧楼宇挑檐而出,小楼相依,形成江南古镇“足踩青石板、头顶一线天”的特有风貌;而少卿苑内展示的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陶器、石器和精美玉器,从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延续到崧泽、良渚、马桥文化,被列为“中国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千灯类似的文游之地还人很多,绝非一天二天能看透的,需要你慢慢的去品,才能体会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才能了解真正的特色独具的千灯。

 

http://s8/middle/64a2036bgbe07d681b737&690



  千灯镇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阜民丰、风物清嘉,是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故乡,也是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有关“千灯”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很多,有的说:“原来这里有数千个的土墩,所以称‘千墩’”;有的说:“原来这里长有茜草,所以称‘茜墩’”;更有的说:“原来这里灯多,所以称‘千灯’”。

  其实,千灯的旧称千墩,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城东南36里,三甲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为该地土墩上长满了一种草:“根可以做红色染料,也可以做药材,这种草称‘茜草’。”所以,在那时把“千墩”易名为“茜墩”。“茜墩”这个地名一直用到解放后。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点不妥,应该用这个“灯”更好。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的使者,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 “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一九六六年四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名为“千灯”至今。

 

http://s2/middle/64a2036bgbe07db503791&690



  可是,当进入新世纪,千灯这个江南古镇在开发旅游可谓“四面楚歌”:远的有乌镇、西塘,近的有周庄、锦溪、甪直、同里……在江南,水乡古镇灿若群星,它们纷纷打响了“水乡游”的品牌,作为旅游刚刚起步的千灯,如何在群星包围中实现“突围”呢?

  聪明的千灯人,在旅游开发上,以灯为灯,千灯,千灯——灯必不可少。为此,今天的千灯,正在古镇区建设一个集灯之大成的灯艺术馆,开发灯艺术品,准备收集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灯,将相思廊和千灯浦两岸用灯点缀,在三里石板街上悬挂各色彩灯。到时候的千灯,街上有灯,桥上有灯,岸上有灯,塔上有灯……在古镇区勾勒千百盏灯齐明,万家灯火的红火场景……那时,游客们日游周庄,夜游千灯,真是人在街上行,胜似灯中游,届时,真是名符其实的“千灯”了。

 

 

 

由于此次只是匆匆过客,仅是初步印象,但是感觉上是值得一去的,千灯古镇物华天宝 ----江南最值得一去的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