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能完成的波段操作

(2014-01-04 16:04:34)
标签:

波段操作

价值投资

股票

技术分析

资金

分类: 杂文随笔

方三文,最近写了本《老二非死不可》讲投资互联网的逻辑,虽然我没有看,但书很火。

他是网易副总编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担任《南方周末》头版编辑。离开《南方周末》后,方三文先在〈21世纪经济报道〉挂单,然后北上参与创办东方早报,后来又回到《南方都市报》任编委。方三文曾被好友形容为对传统媒体的发展“过度焦虑”,在加入网易之初曾表示不会再回纸媒体了:“在网络媒体干过的人,都不会再回去了。”

2010年3月开始筹办“雪球财经网”及“I美股”。

 

雪球也是我常去的网站,确实不错,里面也有很多高手,对于基本面的分析,可以互相补充。因为这本书,因为天天上“雪球”,所以想起了他的一篇文章,是三年多以前写的:《波段操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此,也把这个网站推荐给没有看过的朋友 雪球:http://xueqiu.com/   我比较喜欢用里面的自选股功能,我几十个公司的动态信息更新很全面。

 

我来聊聊关于波段操作吧,我对他这个题目完全认同。

由于工作原因,会用到非常多的技术分析、大盘分析等等。对于技术分析我还是很认可的,主要是可以判断趋势。但用技术来做波段,我自己不太认可,或者说无法做到。我对于技术分析,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你永远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这句话我想每个人都能体会。我们总想买在低位,卖在高位,但总是跟不上,甚至被颠倒操作。

其实,如果你做右侧交易,永远不可能买在最低位,甚至较低位。为什么呢?

因为最低位是左侧出来了,也就是跌出来的,右侧交易者不可能去买。而次低位是反复多次的假突破后的某一次,也很难判断。

比如(下图),我这次最有把握的技术买入点,最后还是失败。

http://s15/mw690/001Qe33uty6FwJI27HU4e&690

操盘线B点说明技术指标达到上涨要求了,翻上并站稳30天均线,均线翘头,LTSH指标也是进入强势,更有把握的是超级资金的长时间背离流入,这还不可靠吗? 所以当时我坚定的自己看多,让别人也看多。结果是一路大跌。。。。。。。。。。 事实证明买早了。

但第二次起来后,大盘出现了暴涨。(下图)

http://s13/mw690/001Qe33uty6FwJMAidK5c&690

很多人在“2”的这波中都不敢进去,因为前面的几次反弹都失败了,年底杀跌又这么凶。 即使像我当时在“1”的时候这么肯定的人,大盘这波起来时还是非常犹豫,有太多担心的东西了。 结果连续的大阳线拉伸,实际上散户大量资金进去实在“3”这里。因为涨起来不敢做,前期的拉伸又太凶,大家都等着回调,它就是不回调。

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能及时出来的并不多。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被这波大盘股拉伸误导,致使后面的创业板行情错过。创业板起来没有发现,涨多了始终不敢进入,只得看着创业板一点点涨上去。

我自己也错过了很多创业板机会,主要是没想到今年tmt行业能够如此火爆,12年我想不通的东西,今年都暴涨了。

诶,真是应了雷军的风口论啊,哪天看到猪在飞也不奇怪了。

 

所以,你永远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我还是认为做自己了解的股票,基本面选股,用技术规避大跌。千万别想着抓住市场的波段,获取最大的利润。那是超人的事!

 

我也见过做波段特别牛逼的人,可惜因为对的太多了,所以错了一次不承认,结果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什么才算是笑到最后呢? 我也不知道。。。。。

 

谨慎、谦虚、耐心,是做投资必不可少的!  

 

==================================================================

 

波段操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方三文

我开户的券商服务很周到,每天一早都给我发短信。碰到行情不好的时候,短信结尾通常是:大市方向不明,宜控制仓位,高抛低吸,波段操作。

 

每次看到这样的提醒,我就想大笑。我要是知道哪里是高,哪里是低,该在哪里抛,该在哪里吸,那我早就到拉斯维加斯度假去了,哪还在这里写评论。

 

我倒真曾有在几只股票上“高抛低吸”“波段操作”的经历。

 

有一只股票,我在27港币的时候买入,持有了大半年,涨到48港币,我觉得估值高了,就“高抛”了,想如果它再跌下来,我就再“低吸”。可是卖了以后它并不跌下来,而是一路上涨到72港币。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涨,郁闷至极。

 

幸好,后来出现了一次金融危机,股价还是跌下来了,一路跌到44港币的时候,我终于再次买入,觉得自己简直是股神啊,“高抛低吸”成功了。

 

后来这股反转,一路涨到90港币的时候,我再次“高抛”,想等它跌到七八十块钱再买回来。可是丫不听我的,在90港币左右盘桓一段,一路冲上了170!目前价格也还高出的我的卖出价格50%。

 

另一只股票,我的成本大概在11块,涨到13块的时候,也是市场特别焦灼,我想,就“高抛”一回吧,这回抛得还真准,股价很快回到11块,我又买回来。那个得意啊。可是股价再不上涨,一路下跌到6块钱,“低吸”成了套牢了。幸好后来股价再没继续下跌,一路反弹到17块,我又“高抛”了一下。可是这只股票再也没有给我“低吸”的机会,一路涨到六七十块去了。

 

从个人经历而言,“高抛低吸”都是阶段性地成功过,但结局无一不是杯具。

 

个案有偶然性,但我认为“高抛低吸”“波段操作”本身的想法是有问题的。

 

“高抛低吸”操作,有一个理论预设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股价会在一个“箱体”内波动,这样如果在高低极限之间买卖,就能赚到“波段”利润。

 

但是:从长期来看,股价不可能永远在一个箱体内,它总是要突破,要么向上,要么向下;另一方面,我们基本不太可能准确地知道它什么时候突破。这样的话,一旦向上突破,就是踏空;一旦向下突破,就是套牢。这就是高抛低吸的通常命运,以nb始,以sb终。

 

回到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上来。“波段操作”“高抛低吸”源于人的自大和贪婪,认为自己能准确预测短期股价,想赚到所有价格波动产生的价差。但我认为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准确预测短期股价,那简直是股神才能完成的任务,我见过偶尔预测准的(也许是押大小押中的),但没有见过一个始终能预测准的。

 

相比起来,还是评估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在这个行业里的竞争力,以及股价是否低估,要靠谱得多。这是格雷厄姆,彼得林奇,巴菲特一直在搞的事情。他们都不敢自命股神,我们还是放弃“高抛低吸”“波段操作”的幻想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