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正大 ——另类 “环保股”《红周刊》

(2013-10-07 22:37:16)
标签:

股票

分类: 公司与行业

在9月最后天的乾坤版培训聊F10时,我拿了“金正大”和“华昌化工”来做“财务分析”和“经营分析”的案例对比。对比的结果很明显,金正大各方面都比较不错。也看到了华昌化工没落的初步原因,今天正好看到红周刊里有一篇关于金正大的文章。一直蛮喜欢“文琳”的,可以说红周刊里最喜欢的作者。主要她文章简单直接,不空谈宏观,也没有模凌两可观点,更难能可贵的是,每次给的投资思路和股票都有些另类品种,但逻辑完全正确。这确实需要花很多功夫。 除了金正大,里面提到的其他几个公司,比如史丹利、鲁西化工都还是不错的。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化肥行业需求低迷,价格尚无上调动力。导致市场对其估值一直很低,从这几个股票的走势也能看得出。所以这个行业要走出低迷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里面的优质股还是值得留意的。

 

    (数据:2013上半年国内化肥行业盈利下滑,上半年化肥行业共实现收入4186.84亿元,同比增长10.17%;实现毛利542.86亿元,同比增长4.16%;利润总额171.32亿元,同比下滑19.53%。在上半年国内化肥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化肥行业毛利率达到12.97%,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我看了下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里面共十条,而文章提到的“缓释肥料”出现在第三条里,从顺序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初步理解,我认为,其实化肥涉及到的污染是全方位的,土壤、水源和大气。而全世界已经到了不可不用的地步,不用饿死,用就要改进。这应该的确是比较另类的环保理念,但又是实实在在的根源,远比事后处理污染的环保公司更重要。不治“本”,再发展环保企业也是浪费资源啊,说白了,所有环保企业全部是治“标”。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政府要真正去做可持续发展,去治污,应该大力扶持这样的核心技术。这其中也一定会产生某个未来细分行业的垄断霸主。

=====================================================================================

另类 “环保股”

《红周刊》:美股市场中的光伏板块持续大幅上涨,而A股市场中的光伏发电板块依旧延续不紧不慢的上升趋势,对光伏发电板块未来的走势,文琳有何新的见解。

文琳:既然是跨年度主题,就不必在意一时的涨跌,虽然本周咱们栏目中提及的多只光伏板块个股逆市创出了新高,但这仍只是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红周刊》:看来你是坚定看好光伏发电板块了。近期有关治理大气污染的信息不断出现,先有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随后北京大气治理“863计划”正式启动,同时发改委公布油品升级方案,这么多的新政策出台,文琳觉得对哪些环保类上市公司会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文琳:可以关注部分化肥类上市公司。

《红周刊》:请认真听我的问题,不要溜号,我问的是大气治理受益公司。

文琳:我不是回答你了么,化肥行业中的部分公司。

《红周刊》:化肥和大气治理有什么关系啊?哦,我明白了,您说的应该是车用尿素吧?

文琳:车用尿素是重型柴油车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必备产品,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此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柴油车车用尿素供应体系建设,车用尿素行业确实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但我要说的,比这个更重要。

《红周刊》:那您要说的是什么呢,我能想到车用尿素已经不容易了,实在想不出来别的。

文琳:先和你说说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吧!中国目前是世界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氮肥的利用率仅为2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0%~60%。

大部分无法被作物吸收的化肥,流失进入环境成为污染物。其中如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红周刊》:肥料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植物养分吸收速率不吻合的问题,难道就没法解决了?

文琳:当然有解决的方法,缓释肥料就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红周刊》:那缓释肥又是什么呢?

文琳:缓释肥释放原理是肥料中的养分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其释放的速率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吻合,这样作物吸收养分多的时候,就释放得多,少的时候就释放得少,极大限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因此在此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积极开发缓释肥料新品种,减少化肥施用过程中氨的排放。

《红周刊》:原来是通过缓释肥提高作物的吸收率,从而减少化肥对大气的污染,太专业的问题我们就不研究了,到底哪些上市公司和缓释肥料相关呢?

文琳:早在20世纪初,缓释肥料的概念就被提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缓释肥技术趋于成熟。近几年我国缓释肥料发展迅速,但缓释肥是一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新型肥料,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控释肥生产能力,其中如金正大、鲁西化工、芭田股份、新都化工、司尔特、史丹利等都在缓释肥领域有所布局。

《红周刊》:若以稳健的角度来分析,上述公司中较优秀的是哪家呢?


文琳:目前金正大的缓释肥生产能力为170万吨,为全球最大的缓释肥生产基地,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除170万吨缓释肥生产能力外,还拥有普通复合肥产能250万吨,硝基肥产能30万吨。

2013年上半年,公司部分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肥料销量同比增长36.87%。在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公司的菏泽金正大新建6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项目正在加紧进行设备安装,临沭基地10万吨/年水溶肥项目也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另外贵州金正大6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和40万吨/年水溶性肥料、广东4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预计明年投产。

上述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产能210万吨,为公司今后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