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究竟应该每年赚多少钱?

标签:
股票 |
分类: 价值投资 |
可能每个人对于收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资本市场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大概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放在中国也是一样的。我也把我自己心中的合理收益率和大家分享。
2013年国内8月的 M2余额达到106万亿,这个值究竟算多大,不用关心。我们要知道的是2003年M2 才只有21万亿,十年翻了5倍。那么平均 每年增长17%左右。
http://s12/mw690/649a8e94gx6D7jtNTQvbb&690
我们知道M2,其实就是政府印的钱,那么也就是说这十年政府以每年多印17%的货币速度来发行人民币,所以我们才会有每年的通货膨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中国CPI作假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生活物价明显的感受,M2的数据和CPI差距过大也是原因之一,而且是一个常识。每年多发17%的货币,咋只有3%的通胀呢?
那么有了这个数字,我们就可以大概的对自己投资收益率做一个负责任的预估,而不是凭感觉和抱着美好期望的理想值。
但强调,以下的分析,都是我自己的判断,仅供大家参考。毕竟不乏高人,我只能以自己能力范围来对自己未来几十年的投资收益做一个分析和期望:
一年定存3%,一年通胀平均 3-4%。 这收益率是必须超过的,否则就没有投资这事了。
国债5%左右。这可以当做无风险利率,这个收益率是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风向标。不管后面的债券、理财产品、信托还是股票,都是以他为标杆。
理财产品6-7%。 债券在不同的时期收益率不同,他只是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小部分,我就不谈了。理财产品严重受到了无风险利率的影响,大概略微超过一点,毕竟他要承担不定的风险。
信托8%-10%。 信托同样也是承担一定风险,并且有资金量的要求。是目前投资标的中收益相对比较高的。
好了,我们看完了目前投资市场中比较普遍的投资收益率后,来看看股票到底需要多少收益才是合理的。
首先,我想唠叨几句:市场上有很多模型计算信托、债券、股票等的收益率,但基本都是理论上的,特别是股票。并且我也不懂那些复杂的公式,总感觉它是数学家、经济学家为了科学上的进步而做的成果,和投资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投资,用常识是最佳方式。
比如,以前有位老师,他利用了非线性方程,例了很多公式,复杂的计算,然后计算出一个结果告诉我,我还满怀敬意的看他一步步分析,虽然听不懂。但他给我的公式结果是,证明了股票市场是充满了无数不确定性的,并且时间越长不确定越大,和你想象的距离越远。我听完,只有一个想法:老师啊,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谁都知道啊,只是您用复杂的公式证明了,但道理谁不懂吗? 有必要拿这么复杂的公式来证明一个谁都知道的常理吗?这就是数学家、经济学家。什么都要通过数理化过程来证明。对我们投资者来说完全没必要。所以大家以后不需要对模型、公式、这些东西害怕,更不必去敬佩哪个经济学家。他们把“吃饭”这么简单的事情,用一篇论文通过生理、医学、力学和无数专业名词来解释,有必要吗。
那么我怎么定义收益率的呢,我自己心里定的收益率应该是每年的复合增长率17%。
我们知道一年定期你的钱是贬值的,国债收益率是无风险收益率,投资收益达不到这标准还冒什么风险呢。再上去就是信托了,假设目前平均9%左右,以这个为基数。
第一,相比于信托,股票投资你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这样的付出在收益上,至少需要比信托高出三成,那么大概需要12%左右的收益率。
第二,加上它承受的风险是远远高于信托和其他理财产品,也必须再要有三成的风险溢价,那么收益就是16%。
第三,不管买卖频次还是手续费,从长期来看,相比以上投资,股票的损耗也非常巨大,还需要每年加上一个点的补偿,那么最终应该是17%的收益率。 那这样的收益率,基本刚好打平了货币发行增长率。
那么17%是应该有的合理目标,那有的人想了,20%可以吗,30%难道就做不到了吗?
我这里要强调,几年来看,30%是有可能做到的,但从20年以上的长期来看,平均收益率不可能保持这么高,为什么呢?(除了天才,我只谈普通人)
我们知道、资本市场哪里收益高,资金就会往哪里。 当一个人做企业每年30%利润、做股票也能够30%利润,那他一定会去做股票,因为股票远比做企业轻松,流动性也是开工厂不能相比的。 如果股票市场盈利的人普遍长期可以做到30%收益的话,那么企业其实就越来越少的人去做了,实体经济就会出问题,这样股票市场就完蛋了,导致股市收益率大幅下滑了。这是个死循环,所以,股市长期30%的收益率是不可能达到的。
那么,只有客观的把股票投资的风险、时间、精力溢价到其他投资品种的收益率上,得出一个合理的收益率才是我们要追求的。 如果你确实要长期30%收益率,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做企业。所以你去看全世界富豪榜100名、1000名、10000名,里面靠纯投资的人比例极少,有的也是天才。 其他都是靠企业发家的。
好了,下面就是我的结论:
做股票,年化收益率17%是我的目标,如果能够达到20%就已经完胜了。 超过20%就是股神了。
事实就是这样,希望在股市里一直走下去的投资者,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你不是天才,一个正常的市场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也是我不赞同年纪还不大的人做职业投资的主要原因,太难太难。 我也做过全职投资者,当我慢慢领悟到投资不需要天天盯盘、投资的收益率对于原始成本不多的人来说,难以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除了投资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比如感受职场文化、认识很多同事、和领导斗智斗勇、亲身感受管理和被管理、和客户之间的相处、朝九晚六上班、和大家一起放假过节,甚至挤地铁,都是一种生活感受。也是职业投资者所不能感受到的。
当我65岁时,如果达到了年化17%的收益率,我会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当我65岁时,如果我退休了,我会觉得我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有付出、有收获、也有参与。
当我65岁时,如果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因为我而获得了一点点的正面、积极的影响,不管是生活、投资、还是社会上的,我想我会很满足,因为当你付出了,也一定会从接触到的那一面得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