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唐诗一个无奈

2024-10-04 06:34:07
标签: 刘禹锡 杜甫 李太白 养生 健康
最近的自拍

       养生十九年,就像炒股十年,不断有人跟上来,也是不断有人跟着跟着跟没了。炒股跟没了不要紧,只要没买入就不会输,跟我买入的一定赢。养生跟没了,那就非同小可,不是病了,就是死了。到我这把年纪,不是病了这么简单,病着病着就就是人生的句号。昨天知道,我任团委书记时的一个团委委员死了。这个团委委员死亡之所以惊动我,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这个团委书记最近在思考召集团委委员吃一顿饭;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团委委员的体型变化也太大了,前几年在别人的转发中见过,一时没有认出来,胖成了另一个人,不仔细辨认一定认不出来。这应了黄帝内经关于老而全形的论断,每个人都是这样,老可以,但体型不能变,体型变了,就不是老的问题了。迄今为止,这还是个案,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病了。其实,别人病了和我有什么关系?这就看这个关系近不近了。关系远的,和我没关系;关系近的,就不能说没关系。因为我在养生,还每天宣传我的养生心得,按理说,我因为养生身体好的话,每天看我宣传的也应该养生身体好。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身体好的不是没有,只是身体不好的还是那么多。特别是和我走得很近的人,看到这些人身体不好,我真有点恨铁不成钢,产生了孤军作战,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的感觉。于是,我想起了唐代的三个诗人的三句诗。

       第一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亦是暮年,站在高处无比的惆怅,落魄的处境让杜甫心生悲凉,写下了这句无奈的诗。看着身边的枯叶不断的飘下,看着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杜甫感觉到的都是无奈,无奈这萧萧下的枯叶,也无奈这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杜甫一切都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枯叶落地,江水东去。这种心情是不是很像我看到我身边生病的人,为什么没有像我一样的养生,一样的健康?我写不出杜甫这样的诗,但我有和杜甫一样的心情。

       第二句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回洛阳,另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从苏州返回洛阳,在扬州相遇。诗人相聚容易激动,就一唱一和写起诗来。刘禹锡的这句诗就是在作答诗中的一句,这首诗非常悲凉,刘禹锡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以示自己的无奈。我想起这句诗,是因为这句诗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千帆和万木春。我就是千帆和万木,在别人病倒了,我却还健康;在别人辞世了,我还建在。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搁浅,我还在顺流而下;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倒下,我还在春风得意,这种心情不仅是无奈,还有侥幸。

       第三句诗是唐代诗人李太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是从山城重庆去扬州的路上,走的是水路,乘的是木舟,当时还是原始森林,猿声不断,顺流而下那是一个快,这样的场景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就是一个爽。在诗人的诗里,可能是描写的一瞬间,但在人生的长河中,也可以是一瞬间,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一晃就是百年。在这一晃中,还是有长有短,长的人一定是养生有道,短的人一定是有失偏颇。长的人是不是很像李太白顺流而下,短的人是不是很像两岸猿声?养生和做保险差不多,赞成的人很少,反对的人很多,这是因为那个时候还年轻,等到老了,就变成了猿声,因为养生的人早已顺流而下了。

       这三句诗很能体现我现在的心情,七十岁以后,这种心情越发强烈。第一个是无奈。养生不养生绝对不一样,像我这样养生的很少,对反对养生的人和不肯养生的人我确实没办法。特别是那些和我走得很近的人,也很难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到头来,我只能无奈地说这样一句话,那就是人不畏死何以以死惧之。第二个是侥幸。七十岁以后,我侥幸自己早早开始养生,因为身边的人不是病了,就是死了。看到身边的人一个衰老,我只能是侥幸,除了侥幸我还能做什么?和这些人理论吗?责怪这些人吗?人老了犯糊涂,我怎么伦理?病都病了,死也死了,责怪又有什么用?剩下的,只有自己的侥幸,侥幸自己的先见之明,还能健康的活着!第三个当然是李太白的心情,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人的心情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出现,一定是有了这种场景。这世界上,还有比健康更重要的场景吗?在无数的场景中,健康这个场景是最难的,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方法,方法对了,时间足够了,你不健康也难。当若干年以后,人生的轻舟越过万重山的时候,岸边的猿声能告诉你的,除了爽,还有什么?无奈,侥幸和这种爽的心情,在我心中交织,也是分不清什么心情重要,分清了才会焦虑。焦虑什么?焦虑我身边的这些人为什么不早点像我这样养生,拥有像我一样的健康。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好慢慢的回答。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