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炒股以少博多的思考
2024-05-04 06:29:34
标签: 妒忌 张扬 赚钱 养生 股票
我的有生之年不算短了,经历了七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回头看看这七十五年,我发现一个分水岭,那就是退休。
退休前,也有成功,但是失败更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赚到钱,变成了一介草民。究其原因,我确实找到一个,那就是协同能力比较差,常常是因为被妒忌而陷入困境。最大的困境就是失去了工作,沦落到为生计而奔波。
退休后,告别了失败,收获了屡屡成功。最大的成功,就是赚到了钱,再一次实现了穷变富。究其原因,我也找到了一个,那就是我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为无需和别人协商,我完全可以当机立断,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
短短十几年,我就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养生。不但形成了养生体系,还依靠这养生体系实现了身体健康,为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件大事是赚钱。十年赚到了一百万,还为今后的十年赚更多的钱打下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大盘的底部,在上海银行的历史大底,我储备了一百万,这个一百万就是生蛋的鸡,发财中最有可能实现的梦。这两件大事的成功都很难,难在哪里呢?因为这两个成功都是看得见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养生的成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证实,甚至需要一辈子的时间。相比之下,赚钱的成功可谓是立竿见影,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个月,赚钱是不能吹的,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所以,赚钱更彰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我的赚钱能力可以显示在炒股票的三次以少博多上。
第一次是在事业受挫,闲来无事的情况下研究起股票,当年的研究对象就是证券日报。研究的结果,就是挤出工资的部分买股票,以少博多赚了二十七万。为什么是二十七万呢?因为儿子出国留学需要学费,我在余姚路的一家证券所拿的现金是这个数,第一次拿那么多现金我怎么会不记得?几年工夫,几万变成了二十几万,我第一次尝到了炒股票的甜头。
第二次不是事业受挫,而是失去工作,在中宏保险做代理人赚了三万元积蓄。就是这三万元积蓄,我再次进入股市。这次进入遇上6124点的大牛市,一年我就见到了一百多万,只可惜得而复失,但也赚了十倍,三万变成了三十万。就是这三十万,几年后儿子结婚买房,变成了六十万,付了首付。第二次,我是悲喜交加,既享受了一夜致富的喜悦,也经受了得而复失的痛苦,这为第三次的以少博多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第三次的以少博多已经退休了,在别人开始养老的时候,我再次进入了股市。这次的目的很明确,必须改变贫穷的生活。当时,除了工资,所有的家当只有一万元现金。我说过,我是无可奈何,也是踌躇满志,我开始了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艰难历程。庆幸的是,我再次成功了。因为我不仅是向上做,还坚定的向下做,让我在十年中完成了理论上的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为什么是理论上呢?因为我达到一百万的股价比转股价还低,可以理解为我只是被套牢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我开始了解套进程,总市值不但创了新高,还让我见到了过去没见到过的八十万整数关,这个整数关是第一次见到,不出意外,今年可能见到第二个整数关,九十万。应该说,离一百万不远了。
第三次以少博多和以前两个以少博多有两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没有得而复失,而在上海银行里全部变成了成本。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成绩,我却创造了这样的成绩。这份成绩单,意味着我可以重新制定目标,把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改成千万的梦想。试想一下,是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困难,还是一百万博一千万困难?一个是一百倍,一个是十倍,可想而知。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千万,我还会有什么遗憾呢?
不要以为我把一百万改成一千万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我可能会告诉你,这是一个比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梦想更能实现的梦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会有时机,我实现一千万的时机可能已经出现。第一次以少博多是因为大盘还能齐涨齐跌,不管买什么股票都有机会。第二次以少博多是因为恰逢大牛市,垃圾也能飞上天。第三次以少博多的时机不是齐涨齐跌,也不是大牛市,而是注册制以后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也就是说,价值投资一定是主流。什么是价值投资呢?那一定是赚钱的公司,持续分红的公司,以及不会倒闭的公司。我知道上海银行不是最好的公司,但我知道上海银行可以价值投资,因为这个公司能赚钱,也能分红,倒闭的风险几乎等于零。这样的公司可以实现两个财富目标:一个是复利;一个是差价。前者可以摊薄成本,后者可以增加盈利,摊薄成本,极限不是零成本;增加盈利,可以打开上升空间。可以这么说,只要有耐心,就可以坐享其成。这是我的一个难得机会,却是被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将让我再次成功。
我可能是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种。退休前可以做些事,但做不了大事;退休后只做大事,而且成功的就是大事。这就是我的与众不同,不是一点点的与众不同,而是有点难以想象。不管有多少的难以想象,即使是新浪微博的审查,也不能阻拦我的成功,因为我的成功只是我能力的张扬,没有人能复制。我也为自己的成功惊诧不已,但我确确实实成功了,我敢于写出来,没有半点的虚张声势,只是我的能力可以张扬而已。
三次炒股以少博多的思考
我的有生之年不算短了,经历了七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回头看看这七十五年,我发现一个分水岭,那就是退休。
退休前,也有成功,但是失败更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赚到钱,变成了一介草民。究其原因,我确实找到一个,那就是协同能力比较差,常常是因为被妒忌而陷入困境。最大的困境就是失去了工作,沦落到为生计而奔波。
退休后,告别了失败,收获了屡屡成功。最大的成功,就是赚到了钱,再一次实现了穷变富。究其原因,我也找到了一个,那就是我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为无需和别人协商,我完全可以当机立断,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
短短十几年,我就完成了两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养生。不但形成了养生体系,还依靠这养生体系实现了身体健康,为长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件大事是赚钱。十年赚到了一百万,还为今后的十年赚更多的钱打下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大盘的底部,在上海银行的历史大底,我储备了一百万,这个一百万就是生蛋的鸡,发财中最有可能实现的梦。这两件大事的成功都很难,难在哪里呢?因为这两个成功都是看得见的,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养生的成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证实,甚至需要一辈子的时间。相比之下,赚钱的成功可谓是立竿见影,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个月,赚钱是不能吹的,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所以,赚钱更彰显出一个人的能力。
我的赚钱能力可以显示在炒股票的三次以少博多上。
第一次是在事业受挫,闲来无事的情况下研究起股票,当年的研究对象就是证券日报。研究的结果,就是挤出工资的部分买股票,以少博多赚了二十七万。为什么是二十七万呢?因为儿子出国留学需要学费,我在余姚路的一家证券所拿的现金是这个数,第一次拿那么多现金我怎么会不记得?几年工夫,几万变成了二十几万,我第一次尝到了炒股票的甜头。
第二次不是事业受挫,而是失去工作,在中宏保险做代理人赚了三万元积蓄。就是这三万元积蓄,我再次进入股市。这次进入遇上6124点的大牛市,一年我就见到了一百多万,只可惜得而复失,但也赚了十倍,三万变成了三十万。就是这三十万,几年后儿子结婚买房,变成了六十万,付了首付。第二次,我是悲喜交加,既享受了一夜致富的喜悦,也经受了得而复失的痛苦,这为第三次的以少博多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第三次的以少博多已经退休了,在别人开始养老的时候,我再次进入了股市。这次的目的很明确,必须改变贫穷的生活。当时,除了工资,所有的家当只有一万元现金。我说过,我是无可奈何,也是踌躇满志,我开始了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艰难历程。庆幸的是,我再次成功了。因为我不仅是向上做,还坚定的向下做,让我在十年中完成了理论上的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为什么是理论上呢?因为我达到一百万的股价比转股价还低,可以理解为我只是被套牢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我开始了解套进程,总市值不但创了新高,还让我见到了过去没见到过的八十万整数关,这个整数关是第一次见到,不出意外,今年可能见到第二个整数关,九十万。应该说,离一百万不远了。
第三次以少博多和以前两个以少博多有两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没有得而复失,而在上海银行里全部变成了成本。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成绩,我却创造了这样的成绩。这份成绩单,意味着我可以重新制定目标,把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改成千万的梦想。试想一下,是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困难,还是一百万博一千万困难?一个是一百倍,一个是十倍,可想而知。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一千万,我还会有什么遗憾呢?
不要以为我把一百万改成一千万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我可能会告诉你,这是一个比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梦想更能实现的梦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会有时机,我实现一千万的时机可能已经出现。第一次以少博多是因为大盘还能齐涨齐跌,不管买什么股票都有机会。第二次以少博多是因为恰逢大牛市,垃圾也能飞上天。第三次以少博多的时机不是齐涨齐跌,也不是大牛市,而是注册制以后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也就是说,价值投资一定是主流。什么是价值投资呢?那一定是赚钱的公司,持续分红的公司,以及不会倒闭的公司。我知道上海银行不是最好的公司,但我知道上海银行可以价值投资,因为这个公司能赚钱,也能分红,倒闭的风险几乎等于零。这样的公司可以实现两个财富目标:一个是复利;一个是差价。前者可以摊薄成本,后者可以增加盈利,摊薄成本,极限不是零成本;增加盈利,可以打开上升空间。可以这么说,只要有耐心,就可以坐享其成。这是我的一个难得机会,却是被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将让我再次成功。
我可能是属于大器晚成的那一种。退休前可以做些事,但做不了大事;退休后只做大事,而且成功的就是大事。这就是我的与众不同,不是一点点的与众不同,而是有点难以想象。不管有多少的难以想象,即使是新浪微博的审查,也不能阻拦我的成功,因为我的成功只是我能力的张扬,没有人能复制。我也为自己的成功惊诧不已,但我确确实实成功了,我敢于写出来,没有半点的虚张声势,只是我的能力可以张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