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不下杂烩面的量
2023-12-16 06:48:25
标签: 运动量 情绪 糯米糕 杂烩面 健康
环球港
我十分重视我的食量,一日三餐吃多少基本恒定。早餐两杯加味奶咖和一只烤馒头,三分之一根油条,两小袋重庆豆干。午餐杂烩面,欧式大碗一大碗。晚餐被我简约了,不是不吃,而是少吃不吃肉。形成一日三餐这点量,我差不多用了十八年,和十八年前相比,食物量应该是只多不少。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要吃下这点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要具备三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有一口好牙,能够细嚼慢咽。这是食物入口以后的第一道关卡,做得好有助于消化,做的不好会殃及脾胃,一旦脾胃受损,不再可能吃得下。第二个前提是脾胃功能良好,这是胃口好的根基。一般来说很难做到,到了七十岁更难做到,因为七十岁脾虚
,正常的五脏衰竭轮到了脾胃。所以,健脾开胃越早越好。第三个前提是四肢功能健全,脾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的运动可以提升脾胃的功能。为什么人老腿先衰?其根本原因就是脾胃功能不好了。所以,你想吃的多必须四肢运动到位。可以这么说,吃多少和运动量成正比,吃的多的人一定是运动量大的人,反之,一定是运动量少的人。我吃得多的道理也在于此,我没有一口好牙,但我有一口好的假牙,我坚持了十八年的健脾开胃,把脾胃功能调理好了,每天的日行万步成了我吃得下的必须,只要完成了日行万步,我就会感到胃里的食物在下去,可以吃下一顿饭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永远这样吃,什么时候把食物量减下来,怎样才会减下来,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一天一定是会来的,来了的结果可想而知。想不到上周出现了第一次的吃不下的现象,不是在早餐,也不是在晚餐,而是在午餐的杂烩面。
那一天的午餐杂烩面好像多了一些,欧式大碗堆起来的一大碗,确实比较夸张。煮的时候还没有觉得有点多,开始吃的时候也觉得味道不错,但吃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的食欲没有了,对剩下的杂烩面有了抗拒,这种抗拒应该是生理性,是身体觉得不想吃了。我知道再吃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也就把剩下来的杂烩面放到晚餐吃,也够晚餐的量了。从量的方面说,可能是多了一些,但过去也有多的时候,为什么今天就吃不下了呢?我找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完成日行万步应该在上午完成的量。我的日行万步一般分上下午两次完成:上午四五千步,主要是为了消化早餐的加味奶咖。应该说,早餐的这点量也不算少,不及时消化掉,很可能影响到中餐。这次好像更明显。下午六七千步,主要是消化午餐的杂烩面。因为午餐的杂烩面一直是量比较大,所以下午三点以后日行万步成了必修课。那天,问题出在上午,所以没有影响到晚餐,影响的是中餐,中餐的欧式大碗一大碗吃不下了。也就是说,早餐的加味奶咖没有完全下去,中餐的杂烩面怎么吃得下?上午只走了一千多步,这点运动量不足于满足肠满胃空的转换。
其实,这是一个主要因素,还有两个次要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次要因素是我的情绪有点不太好。曲黎敏有一个观点,影响情绪的因素中夫妻关系可能是第一位的,特别是退休以后,最接近的关系就是夫妻。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最接近的关系也就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关系。所以,除了老公,谁都可以笑脸相迎,看到老公就是一张驴脸。我家也是这样,结婚时就说“六冲”,现在是“七冲八冲”,每天都是噪音,身体好的时候,一笑了之,那天不知为什么情绪不太稳定,被莫名其妙的冲了一下,怒气油然而生。谁都知道“气的饭也吃不下了”这句话,那天胃口不好可能和“气的”不无关系。
另一个次要因素是我的饮食可能有点问题。前几天淘便宜货买了一大盒糯米糕,足足有七斤,其味道有点像橘红糕,应该是很好吃。问题是太多了,家里没人吃,只好我一个人吃,可能是吃多了产生的不消化。我觉得是这样。当年我有一个同事,只是吃了两只冷的肉粽就导致大出血,不得不摘除了脾脏。香港有一个富翁喜欢吃糯米食,但在百年以后就宣布不再吃了,理由很简单,糯米粘滞难消化。我的脾胃本就不太好,是健脾开胃后才恢复到现在的状态,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可能旧病复发。所以,糯米糕吃多了会影响到脾胃。这个因素也可以确定,是不是这样,纠正后就知道了。
第二天,吃不下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第一,我恢复了上午的日行万步。外出走走是需要理由的,我不太愿意没有目标的只是为了走路,即使是去菜场买一颗卷心菜,去超市买一盒牛奶,尽量找一个目标外出走一走。上午走是为了消化早餐,下午走是为了消化午餐,在消化的同时实现消耗。第二,我恢复了情绪的稳定。情绪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情绪可以主动干预。当然,身体好的时候容易些,身体不好的时候困难些,这是需要学习的,明白人做明白事,自己对自己负责。我的恢复,主要是找到化解来自女人的“六冲”,化解的方法只是理解,理解女人的生理变化,以及女人所面对的生活难处。情绪和心态有关,想通了一切都通了。第三,不吃的糯米糕怎么处理?七斤糯米糕还剩下四分之三,扔掉可惜,不扔掉怎么吃,我为此而纠结,至今还下不了决心。不吃当然是最好的,少吃行不行?看来,淘便宜货也是有利有弊,利是能省钱,弊是吃不了怎么办?为了健康不能吃,为了省钱是不是还得吃?这个问题只能冷处理了,先冻起来再说。我的健康问题一般来说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我每天的一切都是确定的,出现健康问题一定是每天出现了不确定的因素,只要把不确定的因素找出来去掉,一些可能就OK了。这次吃不下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等待着再一次的吃不下的出现。因为吃不下的问题一定会出现的,只是出现的早一些,还是晚一些,自然是晚一些的出现好一些。因为晚一些出现其根本的含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健康长寿的可能就会增加些。
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任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及时消除这些原因就是养生。我差不多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在许多人眼里可能不是事,在我的眼里可能都是事。把这些事处理好了,才是最切实的养生措施。我为什么不依赖医生,正是因为这些事,这些事没有人不会做,只是不知道怎么做,被忽视了。应该知道,大堤毁于蚁穴,小洞不补的结果一定是大洞吃苦。
第一次吃不下杂烩面的量
我十分重视我的食量,一日三餐吃多少基本恒定。早餐两杯加味奶咖和一只烤馒头,三分之一根油条,两小袋重庆豆干。午餐杂烩面,欧式大碗一大碗。晚餐被我简约了,不是不吃,而是少吃不吃肉。形成一日三餐这点量,我差不多用了十八年,和十八年前相比,食物量应该是只多不少。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要吃下这点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要具备三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有一口好牙,能够细嚼慢咽。这是食物入口以后的第一道关卡,做得好有助于消化,做的不好会殃及脾胃,一旦脾胃受损,不再可能吃得下。第二个前提是脾胃功能良好,这是胃口好的根基。一般来说很难做到,到了七十岁更难做到,因为七十岁脾虚 ,正常的五脏衰竭轮到了脾胃。所以,健脾开胃越早越好。第三个前提是四肢功能健全,脾主四肢肌肉,四肢肌肉的运动可以提升脾胃的功能。为什么人老腿先衰?其根本原因就是脾胃功能不好了。所以,你想吃的多必须四肢运动到位。可以这么说,吃多少和运动量成正比,吃的多的人一定是运动量大的人,反之,一定是运动量少的人。我吃得多的道理也在于此,我没有一口好牙,但我有一口好的假牙,我坚持了十八年的健脾开胃,把脾胃功能调理好了,每天的日行万步成了我吃得下的必须,只要完成了日行万步,我就会感到胃里的食物在下去,可以吃下一顿饭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永远这样吃,什么时候把食物量减下来,怎样才会减下来,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一天一定是会来的,来了的结果可想而知。想不到上周出现了第一次的吃不下的现象,不是在早餐,也不是在晚餐,而是在午餐的杂烩面。
那一天的午餐杂烩面好像多了一些,欧式大碗堆起来的一大碗,确实比较夸张。煮的时候还没有觉得有点多,开始吃的时候也觉得味道不错,但吃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的食欲没有了,对剩下的杂烩面有了抗拒,这种抗拒应该是生理性,是身体觉得不想吃了。我知道再吃下去,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也就把剩下来的杂烩面放到晚餐吃,也够晚餐的量了。从量的方面说,可能是多了一些,但过去也有多的时候,为什么今天就吃不下了呢?我找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完成日行万步应该在上午完成的量。我的日行万步一般分上下午两次完成:上午四五千步,主要是为了消化早餐的加味奶咖。应该说,早餐的这点量也不算少,不及时消化掉,很可能影响到中餐。这次好像更明显。下午六七千步,主要是消化午餐的杂烩面。因为午餐的杂烩面一直是量比较大,所以下午三点以后日行万步成了必修课。那天,问题出在上午,所以没有影响到晚餐,影响的是中餐,中餐的欧式大碗一大碗吃不下了。也就是说,早餐的加味奶咖没有完全下去,中餐的杂烩面怎么吃得下?上午只走了一千多步,这点运动量不足于满足肠满胃空的转换。
其实,这是一个主要因素,还有两个次要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个次要因素是我的情绪有点不太好。曲黎敏有一个观点,影响情绪的因素中夫妻关系可能是第一位的,特别是退休以后,最接近的关系就是夫妻。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最接近的关系也就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关系。所以,除了老公,谁都可以笑脸相迎,看到老公就是一张驴脸。我家也是这样,结婚时就说“六冲”,现在是“七冲八冲”,每天都是噪音,身体好的时候,一笑了之,那天不知为什么情绪不太稳定,被莫名其妙的冲了一下,怒气油然而生。谁都知道“气的饭也吃不下了”这句话,那天胃口不好可能和“气的”不无关系。
另一个次要因素是我的饮食可能有点问题。前几天淘便宜货买了一大盒糯米糕,足足有七斤,其味道有点像橘红糕,应该是很好吃。问题是太多了,家里没人吃,只好我一个人吃,可能是吃多了产生的不消化。我觉得是这样。当年我有一个同事,只是吃了两只冷的肉粽就导致大出血,不得不摘除了脾脏。香港有一个富翁喜欢吃糯米食,但在百年以后就宣布不再吃了,理由很简单,糯米粘滞难消化。我的脾胃本就不太好,是健脾开胃后才恢复到现在的状态,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可能旧病复发。所以,糯米糕吃多了会影响到脾胃。这个因素也可以确定,是不是这样,纠正后就知道了。
第二天,吃不下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第一,我恢复了上午的日行万步。外出走走是需要理由的,我不太愿意没有目标的只是为了走路,即使是去菜场买一颗卷心菜,去超市买一盒牛奶,尽量找一个目标外出走一走。上午走是为了消化早餐,下午走是为了消化午餐,在消化的同时实现消耗。第二,我恢复了情绪的稳定。情绪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情绪可以主动干预。当然,身体好的时候容易些,身体不好的时候困难些,这是需要学习的,明白人做明白事,自己对自己负责。我的恢复,主要是找到化解来自女人的“六冲”,化解的方法只是理解,理解女人的生理变化,以及女人所面对的生活难处。情绪和心态有关,想通了一切都通了。第三,不吃的糯米糕怎么处理?七斤糯米糕还剩下四分之三,扔掉可惜,不扔掉怎么吃,我为此而纠结,至今还下不了决心。不吃当然是最好的,少吃行不行?看来,淘便宜货也是有利有弊,利是能省钱,弊是吃不了怎么办?为了健康不能吃,为了省钱是不是还得吃?这个问题只能冷处理了,先冻起来再说。我的健康问题一般来说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我每天的一切都是确定的,出现健康问题一定是每天出现了不确定的因素,只要把不确定的因素找出来去掉,一些可能就OK了。这次吃不下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我等待着再一次的吃不下的出现。因为吃不下的问题一定会出现的,只是出现的早一些,还是晚一些,自然是晚一些的出现好一些。因为晚一些出现其根本的含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健康长寿的可能就会增加些。
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任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及时消除这些原因就是养生。我差不多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在许多人眼里可能不是事,在我的眼里可能都是事。把这些事处理好了,才是最切实的养生措施。我为什么不依赖医生,正是因为这些事,这些事没有人不会做,只是不知道怎么做,被忽视了。应该知道,大堤毁于蚁穴,小洞不补的结果一定是大洞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