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专家出来讲我的观点

2023-12-11 06:56:24
标签: 养生方法 健脾开胃 食物 营养 健康
 龙之梦

       养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任何方面,任何层次都是很重要,但其中有轻重缓急之分,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有节。在人的本能中,吃得下的占比超过六十,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的占比差不多是四十。就像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中,生活方式占比百分之六十,其他条件的占比不会超过百分之四十。为什么生活方式这样重要,生活方式中的吃得下更为重要呢?这是因为活着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人不能和动物一样生活,生活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食物决定的,吃什么,吃多少和怎么吃决定了人与动物的差别,也决定了人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活多久。这个结论,不但为五千年的文明史所证实,而且也为近代史的强烈对比所证实。境内的人均寿命在七十四年中迅速增长,其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食物越来越丰富,吃的好了,吃得多了。

       吃的好了,吃得多了,为什么能延长人的寿命呢?其中的道理不复杂,是中西医对人类预期寿命的研判成果。中医的研判成果早在五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明确,人可以活到天年,天年是120岁。西医的研判成果只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成果,根据动物的寿命推理,人的寿命应该是身体发育周期的五倍左右,这样的推理结果,人的寿命可以延长到175岁。不管怎么保守,人的寿命百年应该没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活到百年呢?我的观点很明确,必须维持食物量。五十岁吃得下七十岁的食物量就是七十岁,七十岁吃得下五十岁的食物量就是五十岁。什么是衰老?衰老就是越吃越少。为了证实我的观点,我今年七十四岁了,还保持着十八年前的食物量,甚至更多。早餐加味奶咖烤馒头,其中包含七十几种食物和药物,中餐杂烩面,欧式大碗一大碗,晚餐是被我简约了。这么大的量引起了知情人的反对,但我行我素,坚持了下来,反对的人不反对了,因为看我身体很好,不反对的人观察着,希望我的身体出现问题,其实,旁观者的态度也是我的心理问题,反对的不反对的,都是我考虑的问题。实践证明,我这样做的事实胜于雄辩,七十四岁的我在感觉上我还生活在十八年前,五十几岁的感觉。

       我希望我的观点能够得到认可,但在事实上我这是奢求。社会舆论上,占上风的是少吃一点,理由是两个:一个是少吃能激发饥饿基因,饥饿基因是一种长寿基因;另一个理由是老年人脾胃功能差了,少吃点不会伤及脾胃。七分饱就是社会舆论的挡箭牌。我当然反对这种观点,根本理由是这样吃的结果将导致营养不良。专家的言论中,可能是吃得多和吃得少的问题实属无聊,很少涉及,没有办法在专家的言论中寻找到吃得多还是吃得少的依据。所以,十八年的养生一直是孤军奋战。正像我的大弟所说,我的养生观点往往是歪打正着,说着说着我的养生观点就被证实了。多数的证实是我的身体变好的结果,别人不一定相信,但看到我还像十年前的模样,在疑惑中慢慢接受。少数的证实确实来自于一些专家的言论,这些言论只是在视屏上偶尔听到。这几天我看到一只视频,是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石汉平的一次访谈,这个访谈可以说是直接论证了我的观点。

       这个访谈的基本观点是老年人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这个基本观点,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一直认为,老年性疾病中很多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营养不良是怎样造成老年性疾病的呢?其实很简单,我是体重75公斤,每天的消耗是一定的,这些消耗怎样补充?不可能通过药物补充,只能通过食物补充。如果每天的营养补充小于消耗,那么身体就处在透支状态,难得透支不要紧,长期透支就严重了,这严重程度就是身体不得不衰老。衰老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消耗和补充的失衡。所以,延缓衰老没有好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吃点,用以保证消耗和补充的平衡。这种平衡的时间越长,衰老的时间就有可能被推迟,年轻的时间就会被延长。我这一观点在宣传中常常会阻力重重,反对理由中最理直气壮的是“我吃不下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不能无所作为。

       吃的越来越少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经济原因,可能是传统原因,也可能是身体原因。经济原因,我觉得不成立,我的养生实践证明,养生不需要花多少钱。原汁原味,没有深加工,食物价格不会太贵。传统原因是需要解锁,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了五分之一,难道还抱着二十世纪的老黄历不放?那时人均寿命只有多少岁,现在人均寿命又是多少岁,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思想也应该解放了。身体的原因倒是实实在在,那是需要采取实际的步骤。比如牙齿不好的,一定要把牙齿弄好,我就是一口假牙。比如肠胃不好的,一定要把肠胃调理好,中医的健脾开胃非常适合。比如运动少的,必须加强运动。我有这样的观点,吃得下和走得动绝对的成正比,走得动可以帮助消化,消化可以加强四肢力量。许多人的吃不下,其根本原因就是走不动,或者说不愿走。从我的实践来看,这些是可以改变越吃越少的进程的,只要吃的不少,你的体型就不会改变。这里有一个观点很重要,那就是老而全形者寿。老而全形者寿,这是《黄帝内经》的观点。其含义,确实令人深思!

       我的观点能得到专家的认可,确实令人欣慰。我是自学成才的,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其难度可想而知。我的养生方法是否得到认可,最关键是时间。一个时间是有专家出来验证我的观点的时间;另一个是时间是我能活多久的时间。这两个时间都能证实我的养生方法的正确与否,但我希望前一个时间能来的早一些,不要等到我百年以后才来证实。道理很简单,迄今为止我的养生方法十分有效,最有效的是我的身体感觉还在十八年前。这对于一个七十四岁的人来说,这有多难吗?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