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就是忙这张嘴
2023-07-30 06:32:32
标签: 一日三餐 食材 药物 忙 健康
改造后的上海影城一
有人反对忙,理由是忙就是心亡。其实,养生的人必须忙。不忙的结果可能会胡思乱想,产生情志病。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忙,而是忙的程度,你在忙什么?为什么你在忙什么是关键呢?很简单,你的忙和身体健康有关吗?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重要到会影响你的寿命。如果你的忙和健康无关,甚至会影响健康,那么这种忙应该是有害无利;如果你的忙和健康有关,有助于恢复健康,那么这种忙应该是无害有利。我每天忙什么?说出来有点好笑,每天忙的就是这张嘴。
我有一个邻居就是不想忙这张嘴,好几年前就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这个邻居比我大一二岁,进养老院前曾和我嘟哝过几句,意思是为了不想为一日三餐操心才选择了去养老院。这个邻居进养老院以后,我的门口就清静了。清静归清静,我还是会常常想起这个邻居进养老院的理由。一日三餐就这么忙,忙的人会这样的厌烦吗?想着想着我把这个问题想通了。可以这么说,连一日三餐也不想忙的人一定是老了。一日三餐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每天忙的一定是一日三餐。年轻人成家立业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安排好一日三餐,再忙也要不亦乐乎;老年人的一日三餐越来越简单,简单到了不想做了,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衰老了,衰老的没有精力弄一日三餐了。这种情况很普遍,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结果,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衰老的加剧。在这个问题上我想的很清楚,忙一日三餐是养生的重中之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话题《我每天忙的就是这张嘴》。
我的一日三餐已经定型了。早餐加味奶咖烤馒头,午餐杂烩面,晚餐彻底简约,仅仅是泡饭酱菜。按理说,定型了的一日三餐不应该忙了,到时候做就是了。其实,我的一日三餐还是有难度的,难在品种繁多。加味奶咖中七十几样食物和药物,杂烩面中的十几样食材,泡饭酱菜少了点,也需要备齐。每天百把样的食材和药材都要备齐,也够我忙的了。备齐的重点是这些食物和药物吃了以后的反应,一要觉得舒服,二要大便通。这二个反应需要每天进行调节。调节的方法需要智力,更需要时间和体力。智力,实际上是如何选择适应我的食物和药物;时间和体力,应该是如何去采购。如何选择适应我的食物和药物,我基本完成了,只是用的时间比较长,差不多用了十八年;采购的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成了每天忙的根本,备齐了才能一日三餐,不备齐如何一日三餐?这样,每天大量的时间和体力都用在采购上,这样的忙就是为了我的这张嘴。
采购可以分为网上和线下。
网上就是拼多多。拼多多上什么都有,为什么不能全部下单呢?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问题。比如葛根,线下的醇欣超市价格更便宜。比如山楂,同样的价格,线下的质量更好。另一个问题是质量问题。网上常常会是价廉物不美,甚至短斤缺两。比如百合,我现在不敢在网上买。比如南瓜子,我还是花一样的价格在线下买。所以,上拼多多不是拼多多什么都好,不上拼多多不是拼多多什么都不好。我只能选择好的在网上买,网上不好的就在线下买。这样的结果就是忙一些。
线下买,也不可能在一家店买,需要时间货比三家。我在中山公园住了二十几年,我知道哪里买什么,只不过需要体力每天走。我是学过华罗庚的《统筹学》,采购和日行万步就完美结合了。百把样的食物和药物几乎是每天都会有采购的需要。根据采购需要,我就需要确定每天的日行万步的路线。葛根需要穿过中山公园到苏州河边的醇欣超市去购买,这样一来一去差不多四千步。南瓜子需要穿过二个街坊到武夷路的一家路边小贩去买,来回需要走二千步。馒头可能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中山公园龙之梦。来去二千五百步。第二个方向是武夷路上的杏花楼门店。来去三千步。第三个方向是宣化路向东的清美,来去近千步。确实还有更远的:曹家渡有一家馒头店很好,还有一家面店很传统,我常去,来回六千步;买中药材我只好到静安寺的雷允上,来回也是六千步;新客站有一家保健品市场我也要常去,来回一万五千步。每天忙采购的就是在线下,方圆一万五千步的距离经常走。走确实很吃力,但我乐此不疲。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来不是笑话,也是为了这张嘴。每天那么多的食物药物吃下去怎么消化?就靠日行万步了。
一天时间中有四个小时在外奔波,上午二个小时,近六千步,下午二个小时,近六千步,这样完成的日行万步只是为了采购。采购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一日三餐吗?在我的养生理念中,一日三餐吃好了就健康,一日三餐吃不好就不可能健康。所以,我每天忙着张嘴不仅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战术问题,只是解决每天的一日三餐;战略问题,确实能解决健康长寿的问题。吃的问题在我的养生方法中占比大于百分之六十,只要吃得下吃的对可以缓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健康问题。为了这张嘴忙,忙的最值得!
回顾我十八年的养生经历,吃得下成了举足轻重。有人把唱歌放在养生的第一位,有人把人际关系放在养生的第一位,有人把保持良好的心态放在养生的第一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不能说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和吃相比,总有不足的嫌疑。吃是新陈代谢的始端,没有吃得下为前提,一切的养生第一位都得让位,让位给吃得下。每天忙唱歌没有错,每天忙交朋友没有错,每天忙着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没有错,错的是离开了一日三餐,再忙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阴阳是需要平衡的,唱歌心态交朋友都属于阳,没有吃得下这个阴铺垫,怎么能成为养生的第一?
最应该忙的就是一日三餐,这是养生的第一,没有第二。
我每天就是忙这张嘴
有人反对忙,理由是忙就是心亡。其实,养生的人必须忙。不忙的结果可能会胡思乱想,产生情志病。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忙,而是忙的程度,你在忙什么?为什么你在忙什么是关键呢?很简单,你的忙和身体健康有关吗?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重要到会影响你的寿命。如果你的忙和健康无关,甚至会影响健康,那么这种忙应该是有害无利;如果你的忙和健康有关,有助于恢复健康,那么这种忙应该是无害有利。我每天忙什么?说出来有点好笑,每天忙的就是这张嘴。
我有一个邻居就是不想忙这张嘴,好几年前就和老伴一起住进了养老院。这个邻居比我大一二岁,进养老院前曾和我嘟哝过几句,意思是为了不想为一日三餐操心才选择了去养老院。这个邻居进养老院以后,我的门口就清静了。清静归清静,我还是会常常想起这个邻居进养老院的理由。一日三餐就这么忙,忙的人会这样的厌烦吗?想着想着我把这个问题想通了。可以这么说,连一日三餐也不想忙的人一定是老了。一日三餐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每天忙的一定是一日三餐。年轻人成家立业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安排好一日三餐,再忙也要不亦乐乎;老年人的一日三餐越来越简单,简单到了不想做了,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因为衰老了,衰老的没有精力弄一日三餐了。这种情况很普遍,几乎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结果,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衰老的加剧。在这个问题上我想的很清楚,忙一日三餐是养生的重中之重。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话题《我每天忙的就是这张嘴》。
我的一日三餐已经定型了。早餐加味奶咖烤馒头,午餐杂烩面,晚餐彻底简约,仅仅是泡饭酱菜。按理说,定型了的一日三餐不应该忙了,到时候做就是了。其实,我的一日三餐还是有难度的,难在品种繁多。加味奶咖中七十几样食物和药物,杂烩面中的十几样食材,泡饭酱菜少了点,也需要备齐。每天百把样的食材和药材都要备齐,也够我忙的了。备齐的重点是这些食物和药物吃了以后的反应,一要觉得舒服,二要大便通。这二个反应需要每天进行调节。调节的方法需要智力,更需要时间和体力。智力,实际上是如何选择适应我的食物和药物;时间和体力,应该是如何去采购。如何选择适应我的食物和药物,我基本完成了,只是用的时间比较长,差不多用了十八年;采购的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成了每天忙的根本,备齐了才能一日三餐,不备齐如何一日三餐?这样,每天大量的时间和体力都用在采购上,这样的忙就是为了我的这张嘴。
采购可以分为网上和线下。
网上就是拼多多。拼多多上什么都有,为什么不能全部下单呢?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问题。比如葛根,线下的醇欣超市价格更便宜。比如山楂,同样的价格,线下的质量更好。另一个问题是质量问题。网上常常会是价廉物不美,甚至短斤缺两。比如百合,我现在不敢在网上买。比如南瓜子,我还是花一样的价格在线下买。所以,上拼多多不是拼多多什么都好,不上拼多多不是拼多多什么都不好。我只能选择好的在网上买,网上不好的就在线下买。这样的结果就是忙一些。
线下买,也不可能在一家店买,需要时间货比三家。我在中山公园住了二十几年,我知道哪里买什么,只不过需要体力每天走。我是学过华罗庚的《统筹学》,采购和日行万步就完美结合了。百把样的食物和药物几乎是每天都会有采购的需要。根据采购需要,我就需要确定每天的日行万步的路线。葛根需要穿过中山公园到苏州河边的醇欣超市去购买,这样一来一去差不多四千步。南瓜子需要穿过二个街坊到武夷路的一家路边小贩去买,来回需要走二千步。馒头可能有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中山公园龙之梦。来去二千五百步。第二个方向是武夷路上的杏花楼门店。来去三千步。第三个方向是宣化路向东的清美,来去近千步。确实还有更远的:曹家渡有一家馒头店很好,还有一家面店很传统,我常去,来回六千步;买中药材我只好到静安寺的雷允上,来回也是六千步;新客站有一家保健品市场我也要常去,来回一万五千步。每天忙采购的就是在线下,方圆一万五千步的距离经常走。走确实很吃力,但我乐此不疲。你知道为什么吗?说来不是笑话,也是为了这张嘴。每天那么多的食物药物吃下去怎么消化?就靠日行万步了。
一天时间中有四个小时在外奔波,上午二个小时,近六千步,下午二个小时,近六千步,这样完成的日行万步只是为了采购。采购为什么?不就是为了一日三餐吗?在我的养生理念中,一日三餐吃好了就健康,一日三餐吃不好就不可能健康。所以,我每天忙着张嘴不仅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战术问题,只是解决每天的一日三餐;战略问题,确实能解决健康长寿的问题。吃的问题在我的养生方法中占比大于百分之六十,只要吃得下吃的对可以缓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健康问题。为了这张嘴忙,忙的最值得!
回顾我十八年的养生经历,吃得下成了举足轻重。有人把唱歌放在养生的第一位,有人把人际关系放在养生的第一位,有人把保持良好的心态放在养生的第一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不能说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和吃相比,总有不足的嫌疑。吃是新陈代谢的始端,没有吃得下为前提,一切的养生第一位都得让位,让位给吃得下。每天忙唱歌没有错,每天忙交朋友没有错,每天忙着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没有错,错的是离开了一日三餐,再忙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阴阳是需要平衡的,唱歌心态交朋友都属于阳,没有吃得下这个阴铺垫,怎么能成为养生的第一?
最应该忙的就是一日三餐,这是养生的第一,没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