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七十万
2023-07-29 06:38:43
标签: 总市值 成本 牛市 最低点 股票
上海银行昨天收盘6.13元,这个价让我的总市值又见到了七十万。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这么在乎七十万?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十年前我只有一万元,十年后我有了七十万,这七十万来自不易;另一个原因是三年前我的总市值是七十万,三年后我的总市值还是七十万,这三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我还能保持七十万实属不易。这次以少博多,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应该是功成名就了。七十万是一个标志,三年前的七十万是我的最高市值,三年后的七十万变成了我的最低成本。最高市值意味着我的操作风格,短线炒作,高抛低吸足有成效,七年前的一万变成了七年后的七十万;最低成本意味着我的操作风格的转变,短线炒作变成了长期投资,高抛低吸变成了越低越买,这样才有了七十万的保值增值。我庆幸七十万没有得而复失,不知多少股民赚了,还没到拿到手就又输了,甚至还输到了肉里;我更引以为自豪的,是这七十万现在全部变成了我的成本,不但输不掉了,还能等着数钱。我大概是属于股市里一人赢的人,不但过去赢,现在也没有输,将来一定还会赢。
2013年初,我拿着一万元进股市的时候,应该是属于踌躇满志。如果不是踌躇满志的话,我也不会把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梦想写出来告知天下。这一告知,等于宣告了我将开始公开炒股。炒股票的难度显而易见,公开炒股票的过程等于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可能会成功,这成功能说明什么?可能会失败,这失败又能说明什么?我确实想说明什么,但我没有必要说明我想说明什么。当然,我是希望成功的,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说明什么,失败了,你什么也不是,又能说明什么?我就是这样,开始了又一次的以少博多的股市生涯,想不到十年后,我竟然成功了。
截至昨天,我回到了历史最高的总市值。这说明三年前赚到的钱不但在,还是全部赚到的钱。这三年中不是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股票的数量和每一股的成本。股票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股价下跌中的稀释,股价是在下跌,但我的股数却在增加,这样的下跌不影响我的市值。每一股的成本因为股数的增加而摊薄,持股成本低了也就抵消了股价下跌的损失。这就是股价下跌了三年,我的总市值还能保持在历史最高的原因。我现在持有114400股上海银行,成本下降到6.93元,还有输的可能吗?
上海银行的K线图可以告诉我,我的成本价在什么位置。复权看,最高价是10.66元,最低价是5.15元。不复权看,最高价是30.97元,最低价是5.15元。我的成本接近于最低价,远离最高价。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上涨空间大大的超过了下跌空间。这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跌了七年,比如参照别的银行股走势等,其结论是相同的。所以,我十分乐观的确认,我现在的总市值不是历史最高,可能是上海银行的总市值的历史最低。如果我这个分析成立,那么我的炒股生涯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七十万的失而复得,应该是我向下做的结果。试想一下,下跌的时候不向下做会是怎样的结果?如果吓得不敢补,那么股数不会增加,成本不会摊薄,现在的股价回升几乎没有了意义;如果吓得清仓了,那么接下来会出现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无法挽回损失;另一个可能是抄底成功再买了回来,应该是多买了许多。前者是庸人,后者是高人,因为这两种人都是假设,特别是后者,很少有人做得到,我这样说只是为了衬托我的做法。我的做法,应该不是最佳,但不会是最差,我至少成功的把三年前赚到的钱转换成了上海银行的成本,而且是最低的成本。
现在,我的梦想已经可以放大了。总市值的历史最高已经可以确认变成了上海银行的最低成本,一百万的股价成本降低到了8.74元,这个成本价和现价相比只有1.4倍。这样,十年后翻个三到五倍也就不是痴心妄想了。关键是,上海银行已经确认了历史最低点,大盘也确认了阶段性底部,一波新的牛市可能要开启,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又见七十万
上海银行昨天收盘6.13元,这个价让我的总市值又见到了七十万。有人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这么在乎七十万?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十年前我只有一万元,十年后我有了七十万,这七十万来自不易;另一个原因是三年前我的总市值是七十万,三年后我的总市值还是七十万,这三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我还能保持七十万实属不易。这次以少博多,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应该是功成名就了。七十万是一个标志,三年前的七十万是我的最高市值,三年后的七十万变成了我的最低成本。最高市值意味着我的操作风格,短线炒作,高抛低吸足有成效,七年前的一万变成了七年后的七十万;最低成本意味着我的操作风格的转变,短线炒作变成了长期投资,高抛低吸变成了越低越买,这样才有了七十万的保值增值。我庆幸七十万没有得而复失,不知多少股民赚了,还没到拿到手就又输了,甚至还输到了肉里;我更引以为自豪的,是这七十万现在全部变成了我的成本,不但输不掉了,还能等着数钱。我大概是属于股市里一人赢的人,不但过去赢,现在也没有输,将来一定还会赢。
2013年初,我拿着一万元进股市的时候,应该是属于踌躇满志。如果不是踌躇满志的话,我也不会把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梦想写出来告知天下。这一告知,等于宣告了我将开始公开炒股。炒股票的难度显而易见,公开炒股票的过程等于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可能会成功,这成功能说明什么?可能会失败,这失败又能说明什么?我确实想说明什么,但我没有必要说明我想说明什么。当然,我是希望成功的,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说明什么,失败了,你什么也不是,又能说明什么?我就是这样,开始了又一次的以少博多的股市生涯,想不到十年后,我竟然成功了。
截至昨天,我回到了历史最高的总市值。这说明三年前赚到的钱不但在,还是全部赚到的钱。这三年中不是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股票的数量和每一股的成本。股票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股价下跌中的稀释,股价是在下跌,但我的股数却在增加,这样的下跌不影响我的市值。每一股的成本因为股数的增加而摊薄,持股成本低了也就抵消了股价下跌的损失。这就是股价下跌了三年,我的总市值还能保持在历史最高的原因。我现在持有114400股上海银行,成本下降到6.93元,还有输的可能吗?
上海银行的K线图可以告诉我,我的成本价在什么位置。复权看,最高价是10.66元,最低价是5.15元。不复权看,最高价是30.97元,最低价是5.15元。我的成本接近于最低价,远离最高价。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上涨空间大大的超过了下跌空间。这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分析,比如跌了七年,比如参照别的银行股走势等,其结论是相同的。所以,我十分乐观的确认,我现在的总市值不是历史最高,可能是上海银行的总市值的历史最低。如果我这个分析成立,那么我的炒股生涯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七十万的失而复得,应该是我向下做的结果。试想一下,下跌的时候不向下做会是怎样的结果?如果吓得不敢补,那么股数不会增加,成本不会摊薄,现在的股价回升几乎没有了意义;如果吓得清仓了,那么接下来会出现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无法挽回损失;另一个可能是抄底成功再买了回来,应该是多买了许多。前者是庸人,后者是高人,因为这两种人都是假设,特别是后者,很少有人做得到,我这样说只是为了衬托我的做法。我的做法,应该不是最佳,但不会是最差,我至少成功的把三年前赚到的钱转换成了上海银行的成本,而且是最低的成本。
现在,我的梦想已经可以放大了。总市值的历史最高已经可以确认变成了上海银行的最低成本,一百万的股价成本降低到了8.74元,这个成本价和现价相比只有1.4倍。这样,十年后翻个三到五倍也就不是痴心妄想了。关键是,上海银行已经确认了历史最低点,大盘也确认了阶段性底部,一波新的牛市可能要开启,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