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这样描述有惊无险
2023-05-19 06:26:44
标签: 摔倒 有惊无险 敏捷 转身 健康
英国皇家馆藏
随着年龄的上去,害怕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有的可能是一辈子都在做的事也不敢做了。比如骑自行车,比如过马路。不敢做这些事,往往和一次偶然的事故有关。比如骑自行车的最后一次摔倒吓得,比如过马路的最后一次躲闪不及。我也进入了这样的年龄段,常会遇到一些事故在内心引起恐惧,不得不思考这件事该不该做,以后我应该怎么做。最严重的事故,莫过于抱着宝宝摔跤。就像命里注定一样,该发生的一定发生,这种发生竟然已经发生了三次。
第一次的摔倒记忆比较清楚,不是我记得,宝宝也记得,尽管那时宝宝一岁不到,宝宝还是记得摔跤的地方,每次经过那个地方,宝宝都会说“阿爷哇哇”。那次的摔跤很蹊跷,是车库的上坡,一只倒伏的隔离桩没注意,绊了一下我就倒下了。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宝宝就压在身下。神奇的是,我在一霎那间做了一个转身动作,变成了侧身,宝宝没伤着,我额头的右边伤着了。事后我有点害怕,如果宝宝压在身下,那就后果不堪设想,那时的宝宝太小了。
第三次的摔倒不需要记忆,因为发生在前天。这次我没有摔倒,是宝宝摔倒了。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下雨,宝宝要接回去。我抱着宝宝撑着伞,说是时间有点早,建议到附近的永和豆浆先躲一躲。就是这躲一躲,产生了危险。上永和豆浆需要走几级阶梯,最后一级阶梯我就想把宝宝放下来,就是这一放宝宝没有站稳倒了下去,因为我抱在宝宝的膝盖处,重心比较低,所以宝宝是头先着地,一旦这样,又是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宝宝的脸颊快要着地的时候,我扔掉手中的伞,把宝宝抱了起来。我是感觉到宝宝没事,抱起后一看,宝宝的脸颊上只是沾上了污水。因为整个动作事发突然,所以宝宝还是受了惊吓,大哭了起来。我一边哄着宝宝,一边庆幸再一次的有惊无险。这一次不同的是,我确实后怕了好长时间,甚至怀疑我的智商和体能,是不是我真的老了?
第二次摔倒就不太清楚了,但在我的照相册里还留有一张照片,额头的右边有一个伤口。依稀记得,那也是摔了一跤,但忘了是怎么摔的。正是我的额头顶了一下,才避免了对宝宝的伤害。如果第二次摔倒成了的话,那么宝宝在我手上摔跤已经过了一不过二二不过三的魔咒。问题是,我的记忆有点模糊,记不清是不是摔倒了三次,还是二次。第三次的摔倒后,我的心理变化有点大,生怕什么时候又会摔一跤,伤了宝宝怎么办?我想过两个措施:一个措施是一定要小心,凡是必须悠着点。但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凡是出事故都是发生在头脑一片空白的时候。许多人的摔倒都不知道是怎么摔的,这样很容易引起莫名的恐慌。另一个措施是让她帮我注意些,事发的时候可以拉一把。这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措施,道理很简单,我什么时候摔倒没有人能知道
,她也不可能关注我分分秒秒,总有疏忽的时候。我知道这两个措施不可能实施,剩下的就是担心和恐惧。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后怕,我知道这样想下去,我可能像许多老人不敢骑自行车,不敢过马路一样,不敢带宝宝了。怎么办?我也有点着急了。
昨天在日行万步的时候,我时不时的会想起这件事,不把这件事想通,我怎么带宝宝?宝宝是一定要带的,言下之意,这件事也必须想通。完成日行万步以后,我把这个问题真的想通了,那就是也可以这样描述有惊无险。
中国人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是阴阳两面,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抱着宝宝摔倒确实很可怕,弄不好会伤着宝宝。但是,我的三次摔倒确实有点讲究,那就是有惊无险。宝宝是受到了惊吓,但是宝宝没有危险,这个危险是我化解的。第一次化解,是因为我的一个转身;第三次化解,是因为我的敏捷。第二次化解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受伤了,宝宝没有受伤,一定是我的处置非常得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总有发生事故的道理。事故的有惊无险,也有有惊无险的道理。也就是说,我的智商和体能还是具备化险为夷的能力。在这意义上,宝宝是安全的,我必须有这样的自信。这样想通以后,我好像豁然开朗,一扫日行万步前的那种悲观和消极,树立起我还行的思想观念。一个人的变化,有时候就在一念之差。想得悲观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能干了;一旦想得乐观,好像又什么都能干了。当然,我也知道量力而行的道理,凡是必须小心,毕竟宝宝伤不起。
也可以这样描述有惊无险。可以悲观的描述,也可以乐观地描述,不同的描述不同的结果。悲观的描述,让我不敢再带宝宝。乐观的描述,让我知道怎样的带宝宝。有人说,该发生的都是命里注定,不该发生的也是命里注定,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每个人的运气。我相信我和宝宝的运气!
也可以这样描述有惊无险
随着年龄的上去,害怕的事情将会越来越多,有的可能是一辈子都在做的事也不敢做了。比如骑自行车,比如过马路。不敢做这些事,往往和一次偶然的事故有关。比如骑自行车的最后一次摔倒吓得,比如过马路的最后一次躲闪不及。我也进入了这样的年龄段,常会遇到一些事故在内心引起恐惧,不得不思考这件事该不该做,以后我应该怎么做。最严重的事故,莫过于抱着宝宝摔跤。就像命里注定一样,该发生的一定发生,这种发生竟然已经发生了三次。
第一次的摔倒记忆比较清楚,不是我记得,宝宝也记得,尽管那时宝宝一岁不到,宝宝还是记得摔跤的地方,每次经过那个地方,宝宝都会说“阿爷哇哇”。那次的摔跤很蹊跷,是车库的上坡,一只倒伏的隔离桩没注意,绊了一下我就倒下了。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宝宝就压在身下。神奇的是,我在一霎那间做了一个转身动作,变成了侧身,宝宝没伤着,我额头的右边伤着了。事后我有点害怕,如果宝宝压在身下,那就后果不堪设想,那时的宝宝太小了。
第三次的摔倒不需要记忆,因为发生在前天。这次我没有摔倒,是宝宝摔倒了。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下雨,宝宝要接回去。我抱着宝宝撑着伞,说是时间有点早,建议到附近的永和豆浆先躲一躲。就是这躲一躲,产生了危险。上永和豆浆需要走几级阶梯,最后一级阶梯我就想把宝宝放下来,就是这一放宝宝没有站稳倒了下去,因为我抱在宝宝的膝盖处,重心比较低,所以宝宝是头先着地,一旦这样,又是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宝宝的脸颊快要着地的时候,我扔掉手中的伞,把宝宝抱了起来。我是感觉到宝宝没事,抱起后一看,宝宝的脸颊上只是沾上了污水。因为整个动作事发突然,所以宝宝还是受了惊吓,大哭了起来。我一边哄着宝宝,一边庆幸再一次的有惊无险。这一次不同的是,我确实后怕了好长时间,甚至怀疑我的智商和体能,是不是我真的老了?
第二次摔倒就不太清楚了,但在我的照相册里还留有一张照片,额头的右边有一个伤口。依稀记得,那也是摔了一跤,但忘了是怎么摔的。正是我的额头顶了一下,才避免了对宝宝的伤害。如果第二次摔倒成了的话,那么宝宝在我手上摔跤已经过了一不过二二不过三的魔咒。问题是,我的记忆有点模糊,记不清是不是摔倒了三次,还是二次。第三次的摔倒后,我的心理变化有点大,生怕什么时候又会摔一跤,伤了宝宝怎么办?我想过两个措施:一个措施是一定要小心,凡是必须悠着点。但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凡是出事故都是发生在头脑一片空白的时候。许多人的摔倒都不知道是怎么摔的,这样很容易引起莫名的恐慌。另一个措施是让她帮我注意些,事发的时候可以拉一把。这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措施,道理很简单,我什么时候摔倒没有人能知道 ,她也不可能关注我分分秒秒,总有疏忽的时候。我知道这两个措施不可能实施,剩下的就是担心和恐惧。越是这样想,越是觉得后怕,我知道这样想下去,我可能像许多老人不敢骑自行车,不敢过马路一样,不敢带宝宝了。怎么办?我也有点着急了。
昨天在日行万步的时候,我时不时的会想起这件事,不把这件事想通,我怎么带宝宝?宝宝是一定要带的,言下之意,这件事也必须想通。完成日行万步以后,我把这个问题真的想通了,那就是也可以这样描述有惊无险。
中国人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是阴阳两面,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抱着宝宝摔倒确实很可怕,弄不好会伤着宝宝。但是,我的三次摔倒确实有点讲究,那就是有惊无险。宝宝是受到了惊吓,但是宝宝没有危险,这个危险是我化解的。第一次化解,是因为我的一个转身;第三次化解,是因为我的敏捷。第二次化解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受伤了,宝宝没有受伤,一定是我的处置非常得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总有发生事故的道理。事故的有惊无险,也有有惊无险的道理。也就是说,我的智商和体能还是具备化险为夷的能力。在这意义上,宝宝是安全的,我必须有这样的自信。这样想通以后,我好像豁然开朗,一扫日行万步前的那种悲观和消极,树立起我还行的思想观念。一个人的变化,有时候就在一念之差。想得悲观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能干了;一旦想得乐观,好像又什么都能干了。当然,我也知道量力而行的道理,凡是必须小心,毕竟宝宝伤不起。
也可以这样描述有惊无险。可以悲观的描述,也可以乐观地描述,不同的描述不同的结果。悲观的描述,让我不敢再带宝宝。乐观的描述,让我知道怎样的带宝宝。有人说,该发生的都是命里注定,不该发生的也是命里注定,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每个人的运气。我相信我和宝宝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