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成功来源于退休前的两件事
2023-05-06 06:14:39
标签: 复旦大学 棉纺公司 逻辑 巴菲特 历史
今后的路
退休后还有成功?有人会质疑,死也要死了,还会有成功?一般来说,确实是这样。特别是像我这样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人,实足七十三岁的人,还有什么可以成功的呢?说的难听一点,离人均寿命只有几岁了,已经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候了,还有什么成功可言?这就是我写博客十年的理由。连续写十年博客的人,没有可以写的成功是写不下去的,难道还有为写作而写作的人吗?至少我不是,我没有炫耀写作水平的本钱,有的只是成功后的记录,是为了告诉后人怎样才能成功。
我的成功是实实在在的成功,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魔术般的玄妙,有的只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被我付诸实施的结果。这个结果,在过程中很难说,但我还是说了,那是因为我想证明什么。退休十三年后,现在的我应该可以说,有两个成功已成定局。
一个成功是十八年的养生治好了我曾经有过的病,以后不再生病,即使生病也容易好。在一个百分之一百是病死的社会里,没病是一种奢侈,这成了我唯一的奢侈品。
另一个成功是我用了十年时间从一万加工资博到了一百万。这一百万可以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前复权的最高价11.06元乘以106200股;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净资产14.5元乘以106200股;第三种计算方法是6.38元乘以106200股。第三种计算方法就是我现在的市值,前两种计算方法意味着我现在被套。被套是炒股中的常态
,不能说被套的市值不是我的市值。股市里有一句话,那就是没有抛掉的股票不能计算市值。在我看来,上海银行处于历史性的大底,上升空间不可估量。所以,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任务也可以算是完成了。
这两个成功没人会认为轻而易举,谁都知道其中的难度。养生之难已经难到了被否定的程度,不知多少人一直在质疑养生的可能性。我却成功了,成功的奥妙很简单,我拷贝了《黄帝内经》,实用了《本草纲目》,借鉴了《伤寒杂病论》。炒股之难难到了只有一个人能赢,不知多少人黄世仁进去,杨白劳出来。我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这第四次的成功竟然出现在退休之后,确实来之不易。退休了,没有人像我这样还在工作,特别是2013年到2019年,我是紧绷着神经盯盘,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那段时间中,最经典的时刻就是国家队在银行股中的建仓被我抓住了,几乎每一天都在调仓换股,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市值翻倍。那个时候的博客几乎吸引了全部的股评界。炒股票的成功,不得不说巴菲特这个老师,我的炒股思路完全是舶来品。表面上看,我的短线操作是投机,本质上看,我的短线操作前提还是价值投资。我的炒股风格十分的稳健,基本的思路就是赢了来的钱不能再输了。满仓上海银行这三年,成了我风格的经典。养生难,炒股也难,因为难,才能说这是成功。我为什么要迎难而上?我为什么不怕难呢?这可能和退休前的经历有关。
退休前
,我不是没有过成功,只是这种成功不合时宜。所以,工作上的一点成功根本抵消不了我在工作上的失败。简单地说,1990年前不能说不成功,1990年后只能说败得一塌糊涂,甚至连工作也丢了。这才有了一年半的保险代理人,退休前的重新上岗。所以,1990年后没有成功可言,有的可能只是炒股的三次盈利。这种盈利的好处,基本解决了儿子的需求。退休后的成功有点像退休前的延伸,实质上却是因为1990年以前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1982年我在复旦大学的自学考试中毕业,拿到了大专文凭。我这文凭没有像许多人成了事业的敲门砖,我没有参加专升本,也就没有再升迁。但这张文凭分量很重,成了我退休以后再次成功的基础。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中,我的逻辑学得分最高。以后我才知道,逻辑学是一个工具,可以打开任何学科的大门。你可以不懂某一科的专业知识,但可以利用概念进行推理,这种推理往往是正确的,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比如养生就是一个逻辑过程。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五脏是健康的基础。五脏和外界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你健康的可能。这种关系可以按照逻辑来排序,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就是你的健康程度。这种处理过程就是养生。因为我是按照逻辑来处理的,所以一般不会错,即使你不懂医术,也不会错,才有了我今天的健康。比如炒股也是一个逻辑的过程。你想赚钱,必须有前提,这叫肯前肯后。炒股票的着眼点不应该是赚钱,应该是选好能赚钱的股票。选好后等着,什么时候抛掉才是关键,所以有人说会抛的才是老师。巴菲特说,一定要选择安全边际的股票。这就是前提!选好后,可能有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涨了。这样的股票一般应该落袋为安。第二个趋势是不涨也不跌。这种股票继续持有,等待涨的时候。第三个趋势是跌了。这种股票必须越跌越买。上海银行就是第三种股票,因为我越跌越买,才有了今天一百万的实现。逻辑是不分学科的,什么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只要你推理正确,成功很难避免。当然,其他学科也很重要,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单一的学科,一定是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
另一件事是我曾经担任过全国最大的组织科科长。棉纺公司的组织科长,即使是后来的棉纺印组织科长,都是全国最大的组织科长。一百多个单位,三万多党员,二十五万职工,这样的规模担任组织科长需要什么素质呢?必须是见过世面。别的不说,接触的人中层次就十分的悬殊,有上世纪二十年代入党的老干部,也有近年来入党的年轻人,如何管理好不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行为。要让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接受,你知道有多难吗?我却过来了,不但过来,还有声有色。这样的经历给我留下的经验十分宝贵,这种宝贵不仅是身价,更是实惠。比如,如何做好一件事,必须深思熟虑。养生是这样,炒股也是这样,必须是想好了,既然是想好了,就必须坚持。这里面的关键是不能有失误,失误的坚持不会是成功,只能是失败。所以,养生的方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炒股的标的也必须深思熟虑。这就是我成功的最大秘密。这种秘密
,即使公开,也没有多少人做得到,道理很简单,你做过像我一样大的组织科长吗?真的!做过和没做过确实不一样,一个善于深思熟虑,一个怎么也不善于深思熟虑。我的成功就是在深思熟虑中得到的,没有丝毫的侥幸。
一个是名校的毕业生,一个是超大型的组织科长,这两件事集于一身,成就了我,成就了退休的我。是的!有人说我工作时没有噱头,不但没赚钱,还落得个失业人员。但我知道,我的性格确实没有噱头。有人说,退休了,赶快抓紧时间玩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却以为以后的路还会很长。这种很长,可以在养生的研究中取得,也可以在炒股的盈利中优化。一句话,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第二春的开始。人生的第二春绝对比人生的第一春更加的有意义,因为人类的明天一定建立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之上,不会是科学的假设,更不会是胡思乱想。我是清醒的,因为我毕业于复旦大学,我做过全国最大的组织科长。仅此两件事就足矣。
每个人的过去决定了每个人的未来。我的过去不太顺利,但也知足,正是这种知足让我有一个别人不会有的未来。这个未来,就是活到天年,实现百万的梦想。
退休后的成功来源于退休前的两件事
退休后还有成功?有人会质疑,死也要死了,还会有成功?一般来说,确实是这样。特别是像我这样上世纪四十年代生人,实足七十三岁的人,还有什么可以成功的呢?说的难听一点,离人均寿命只有几岁了,已经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候了,还有什么成功可言?这就是我写博客十年的理由。连续写十年博客的人,没有可以写的成功是写不下去的,难道还有为写作而写作的人吗?至少我不是,我没有炫耀写作水平的本钱,有的只是成功后的记录,是为了告诉后人怎样才能成功。
我的成功是实实在在的成功,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魔术般的玄妙,有的只是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被我付诸实施的结果。这个结果,在过程中很难说,但我还是说了,那是因为我想证明什么。退休十三年后,现在的我应该可以说,有两个成功已成定局。
一个成功是十八年的养生治好了我曾经有过的病,以后不再生病,即使生病也容易好。在一个百分之一百是病死的社会里,没病是一种奢侈,这成了我唯一的奢侈品。
另一个成功是我用了十年时间从一万加工资博到了一百万。这一百万可以有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前复权的最高价11.06元乘以106200股;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净资产14.5元乘以106200股;第三种计算方法是6.38元乘以106200股。第三种计算方法就是我现在的市值,前两种计算方法意味着我现在被套。被套是炒股中的常态 ,不能说被套的市值不是我的市值。股市里有一句话,那就是没有抛掉的股票不能计算市值。在我看来,上海银行处于历史性的大底,上升空间不可估量。所以,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的任务也可以算是完成了。
这两个成功没人会认为轻而易举,谁都知道其中的难度。养生之难已经难到了被否定的程度,不知多少人一直在质疑养生的可能性。我却成功了,成功的奥妙很简单,我拷贝了《黄帝内经》,实用了《本草纲目》,借鉴了《伤寒杂病论》。炒股之难难到了只有一个人能赢,不知多少人黄世仁进去,杨白劳出来。我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这第四次的成功竟然出现在退休之后,确实来之不易。退休了,没有人像我这样还在工作,特别是2013年到2019年,我是紧绷着神经盯盘,生怕错过每一个机会。那段时间中,最经典的时刻就是国家队在银行股中的建仓被我抓住了,几乎每一天都在调仓换股,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实现了市值翻倍。那个时候的博客几乎吸引了全部的股评界。炒股票的成功,不得不说巴菲特这个老师,我的炒股思路完全是舶来品。表面上看,我的短线操作是投机,本质上看,我的短线操作前提还是价值投资。我的炒股风格十分的稳健,基本的思路就是赢了来的钱不能再输了。满仓上海银行这三年,成了我风格的经典。养生难,炒股也难,因为难,才能说这是成功。我为什么要迎难而上?我为什么不怕难呢?这可能和退休前的经历有关。
退休前 ,我不是没有过成功,只是这种成功不合时宜。所以,工作上的一点成功根本抵消不了我在工作上的失败。简单地说,1990年前不能说不成功,1990年后只能说败得一塌糊涂,甚至连工作也丢了。这才有了一年半的保险代理人,退休前的重新上岗。所以,1990年后没有成功可言,有的可能只是炒股的三次盈利。这种盈利的好处,基本解决了儿子的需求。退休后的成功有点像退休前的延伸,实质上却是因为1990年以前的两件事:
一件事是1982年我在复旦大学的自学考试中毕业,拿到了大专文凭。我这文凭没有像许多人成了事业的敲门砖,我没有参加专升本,也就没有再升迁。但这张文凭分量很重,成了我退休以后再次成功的基础。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中,我的逻辑学得分最高。以后我才知道,逻辑学是一个工具,可以打开任何学科的大门。你可以不懂某一科的专业知识,但可以利用概念进行推理,这种推理往往是正确的,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比如养生就是一个逻辑过程。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五脏是健康的基础。五脏和外界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决定了你健康的可能。这种关系可以按照逻辑来排序,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就是你的健康程度。这种处理过程就是养生。因为我是按照逻辑来处理的,所以一般不会错,即使你不懂医术,也不会错,才有了我今天的健康。比如炒股也是一个逻辑的过程。你想赚钱,必须有前提,这叫肯前肯后。炒股票的着眼点不应该是赚钱,应该是选好能赚钱的股票。选好后等着,什么时候抛掉才是关键,所以有人说会抛的才是老师。巴菲特说,一定要选择安全边际的股票。这就是前提!选好后,可能有三个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涨了。这样的股票一般应该落袋为安。第二个趋势是不涨也不跌。这种股票继续持有,等待涨的时候。第三个趋势是跌了。这种股票必须越跌越买。上海银行就是第三种股票,因为我越跌越买,才有了今天一百万的实现。逻辑是不分学科的,什么学科都离不开逻辑,只要你推理正确,成功很难避免。当然,其他学科也很重要,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单一的学科,一定是多门学科的综合运用。
另一件事是我曾经担任过全国最大的组织科科长。棉纺公司的组织科长,即使是后来的棉纺印组织科长,都是全国最大的组织科长。一百多个单位,三万多党员,二十五万职工,这样的规模担任组织科长需要什么素质呢?必须是见过世面。别的不说,接触的人中层次就十分的悬殊,有上世纪二十年代入党的老干部,也有近年来入党的年轻人,如何管理好不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行为。要让每一个层次的人都接受,你知道有多难吗?我却过来了,不但过来,还有声有色。这样的经历给我留下的经验十分宝贵,这种宝贵不仅是身价,更是实惠。比如,如何做好一件事,必须深思熟虑。养生是这样,炒股也是这样,必须是想好了,既然是想好了,就必须坚持。这里面的关键是不能有失误,失误的坚持不会是成功,只能是失败。所以,养生的方法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炒股的标的也必须深思熟虑。这就是我成功的最大秘密。这种秘密 ,即使公开,也没有多少人做得到,道理很简单,你做过像我一样大的组织科长吗?真的!做过和没做过确实不一样,一个善于深思熟虑,一个怎么也不善于深思熟虑。我的成功就是在深思熟虑中得到的,没有丝毫的侥幸。
一个是名校的毕业生,一个是超大型的组织科长,这两件事集于一身,成就了我,成就了退休的我。是的!有人说我工作时没有噱头,不但没赚钱,还落得个失业人员。但我知道,我的性格确实没有噱头。有人说,退休了,赶快抓紧时间玩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却以为以后的路还会很长。这种很长,可以在养生的研究中取得,也可以在炒股的盈利中优化。一句话,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第二春的开始。人生的第二春绝对比人生的第一春更加的有意义,因为人类的明天一定建立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之上,不会是科学的假设,更不会是胡思乱想。我是清醒的,因为我毕业于复旦大学,我做过全国最大的组织科长。仅此两件事就足矣。
每个人的过去决定了每个人的未来。我的过去不太顺利,但也知足,正是这种知足让我有一个别人不会有的未来。这个未来,就是活到天年,实现百万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