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仍没走出低谷
2023-04-29 06:49:46
标签: 拨备覆盖率 坏账率 金融创新 利润增长模式 股票
上海银行的股价符合预期,止跌于5.55元。但是,只是止跌而已,并没有出现明确的上升信号。相对应的是基本面,2022年的年报告诉了这一真相:上海银行仍没走出低谷。这个低谷从2019年开始,历时三年多,至今还在低谷中调整。这个低谷表明,上海银行上市后的转型一直没有完成,历史遗留问题拖累了上海银行的股价上涨。在某种意义上,历史遗留问题在最大程度上的解决,以及转型的布局完成才有可能看到上海银行的股价真正的上涨。这话怎么讲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可以从财务的调整上去理解。财务上有两个指标很重要:一个是坏账率。近三年,上海银行一直在消化坏账,坏账率一直在上升,近几个月维持在1.25。坏账率的上升,只能说明历史旧账正在不断爆发;坏账率的维持,并不能说明坏账率的基本解决。开银行不可能没有坏账,但必须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维持在1.25,只能说明二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坏账到此确实被制住了;另一个问题可能是人为的止住。我不知道上海银行的坏账率维持在1.25是属于两个问题中的哪一个,但我倾向是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前一个问题的结果应该是坏账率出现拐点,出现下降才是。看来,上海银行还在绞尽脑汁处理好历史坏账问题。另一个是拨备覆盖率。坏账率在上升,拨备覆盖率却在不断地下降,只能说明上海银行为了填补坏账缺口不得不动用历史上隐藏起来的利润。在这一点上十分清楚地说明,上海银行的财务调整远没有结束。财务调整的结束,才是走出低谷的基本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可以从利润的来源上去理解。上海银行的盈利模式一直比较传统,重批发,轻个人业务。这种状况的始作俑者已经死了,留下来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新行长的难题。我不知道新行长是什么特点,但新行长必须破题,不破题无法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历史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否则,上海银行很难走出低谷。2022年的年报,在财务调整的同时,强调金融创新,什么普惠性贷款,绿色贷款,民生金融贷款等等。我不知道这些金融创新的实际意义,但我关心这些创新会给上海银行会带来什么。现在的全部要求是要求上海银行能找到一个盈利模式可以让上海银行走出低谷。怎样走出低谷,什么时候能走出低谷,才是投资人最关心的一件事。但在2022年的年报中还是看不出。
上海银行进入低谷已经三年,新行长上任也有二年多了,2022年的年报还在调整。可以谅解的是,这三年的大环境不配合;不可谅解的是,为什么其他银行还能保持二位数的增长?现在的大环境开始好转,不知上海银行什么时候走出低谷?
上海银行仍没走出低谷
上海银行的股价符合预期,止跌于5.55元。但是,只是止跌而已,并没有出现明确的上升信号。相对应的是基本面,2022年的年报告诉了这一真相:上海银行仍没走出低谷。这个低谷从2019年开始,历时三年多,至今还在低谷中调整。这个低谷表明,上海银行上市后的转型一直没有完成,历史遗留问题拖累了上海银行的股价上涨。在某种意义上,历史遗留问题在最大程度上的解决,以及转型的布局完成才有可能看到上海银行的股价真正的上涨。这话怎么讲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可以从财务的调整上去理解。财务上有两个指标很重要:一个是坏账率。近三年,上海银行一直在消化坏账,坏账率一直在上升,近几个月维持在1.25。坏账率的上升,只能说明历史旧账正在不断爆发;坏账率的维持,并不能说明坏账率的基本解决。开银行不可能没有坏账,但必须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维持在1.25,只能说明二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坏账到此确实被制住了;另一个问题可能是人为的止住。我不知道上海银行的坏账率维持在1.25是属于两个问题中的哪一个,但我倾向是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前一个问题的结果应该是坏账率出现拐点,出现下降才是。看来,上海银行还在绞尽脑汁处理好历史坏账问题。另一个是拨备覆盖率。坏账率在上升,拨备覆盖率却在不断地下降,只能说明上海银行为了填补坏账缺口不得不动用历史上隐藏起来的利润。在这一点上十分清楚地说明,上海银行的财务调整远没有结束。财务调整的结束,才是走出低谷的基本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可以从利润的来源上去理解。上海银行的盈利模式一直比较传统,重批发,轻个人业务。这种状况的始作俑者已经死了,留下来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新行长的难题。我不知道新行长是什么特点,但新行长必须破题,不破题无法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历史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才是真正的解决。否则,上海银行很难走出低谷。2022年的年报,在财务调整的同时,强调金融创新,什么普惠性贷款,绿色贷款,民生金融贷款等等。我不知道这些金融创新的实际意义,但我关心这些创新会给上海银行会带来什么。现在的全部要求是要求上海银行能找到一个盈利模式可以让上海银行走出低谷。怎样走出低谷,什么时候能走出低谷,才是投资人最关心的一件事。但在2022年的年报中还是看不出。
上海银行进入低谷已经三年,新行长上任也有二年多了,2022年的年报还在调整。可以谅解的是,这三年的大环境不配合;不可谅解的是,为什么其他银行还能保持二位数的增长?现在的大环境开始好转,不知上海银行什么时候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