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要拷贝昨天

2022-12-03 07:25:25
标签: 拷贝 健康理念 逻辑 肝开窍于目 健康
柳暗花明

       养生可以分为有意识养生和无意识养生二种,这两种养生的方法的差异在确定性上。有意识养生的结果是确定的,无意识养生的结果不确定。因为正确的养生方法只有一个,意识到了就成功,没有意识到很难成功。什么是正确的养生方法呢?从理论上讲,你的养生方法必须符合《黄帝内经》。从实践上讲,你的养生方法能治愈你曾经有过的病,保证你以后不再生病。怎样才能意识到正确的养生方法呢?其实不一定要洞晓《黄帝内经》,关键是你的每一天生活的节律是否符合《黄帝内经》。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洞晓《黄帝内经》,说是读过《黄帝内经》,那也是皮毛而已。问题是寻找正确的养生方法并不需要洞晓《黄帝内经》,只要能治愈曾经有过的病,保证以后不再生病就是了。这是因为岐黄之道不在医院,早已融入到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里。也就是说,即使你是无意识养生,也能找到正确的养生方法。正确的养生方法就在民间,关键在于你的悟性。

       今天为什么要拷贝昨天?这是需要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昨天是正确的,昨天的生活节律可以让你不生病。什么是不生病?其中包含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曾经有过的病好了;另一个含义是以后不再生病。不生病为什么这样的重要?那是因为现在差不多百分之一百都是病死的,所以不生病显得异常的重要。怎样才能不生病呢?关键不是医生怎么说,而是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就是认知执行!认知是不是提高了,执行是不是到位了,这才是养生的根本。本能养生是我倡导的,我也在不断地落实,吃得下,拉的出,睡得着和走得动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而是我在做的每一件最切实的事。这些事很平常,平常到没有人不能做,其实人的一生每天都在做这些事,问题是你做到位了吗?没做到位,你不可能不生病;做到位,你可能不但不生病,还能治愈以前有过的病。这就是我今天拷贝昨天的前提。

       这个前提的建立,我差不多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十七年前,我浑身都是病,每一天都有健康问题发生。有时候,一天里发生好几个健康问题,真的让我忧心忡忡。十七年后,我基本没有什么病,不是没有健康问题,偶尔的健康问题也会让我疑心重重。只是这种疑心重重并不是忧心忡忡,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比如今天起床以后发现有点头痛。昨天夜里睡得很好,怎么会引起头痛的呢?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可能和昨天吃的羊杂有点关联。为什么是羊杂呢?因为昨天和前天没什么两样,只是多吃了点羊杂。羊杂的胆固醇比较高,是否会引起血压高?我不会去量血压,可能会做两件事来验证:一件事是吃好加味奶咖以后再看看。这是因为也有好几次的头痛都是在吃了加味奶咖后消失了。另一件事是今天不吃羊杂再看看。如果头痛是羊杂的原因,不吃羊杂就是去了病因,因此而病的病就会好了。所以,不生病应该是今天拷贝昨天的前提。

       前提有了,生活就变得十分地平静,平静的让人生疑。今天的凌晨五点就是昨天凌晨的五点,五点我起床了。今天的晚上八点半就是昨天晚上的八点半,八点半我睡下了。六点我加味奶咖了,七点我写博客了,九点我大便了,九点半股市了,十二点午餐了,下午三点日行万步了,五点晚餐了。时间没有那么正确,但一定在这个时间段,就可以知道我在干什么。为什么我要形成这样的生活规律呢?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这样的生活规律能够控制住我以前生过的病。以前我有过多少病,我很难记得清楚,反正以前经常吃药。那时的家庭药箱有一抽屉,有每天吃的,也有必要时找来吃的,找药是当年的生活要素之一。现在,我能说出的病只有三个:一个是灰指甲;一个是右眼帘外侧的肉疙瘩;一个是脚后跟干裂。这些都是保养的问题,是病也不是病。我不否认,我现在还在吃药,但都是调理的中草药。比如《杞菊地黄丸》,这是为了预防眼睛过早的老化。其他的中草药都在加味奶咖之中,为我的延缓衰老每天都在辛勤的劳作。试想一下,能治愈我原来的病的生活习惯我为什么不坚持呢?坚持的一定是智者,不坚持的一定是愚者。

       另一个原因是这样的生活规律能够让我不再生病。十七年的养生,我几乎没有生过病。翻开我的病历卡,唯一的记载就是湿疹,阴部的湿疹是我去医院的唯一理由。一个人是否生病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外感六淫;另一个原因是内伤七情。怎样消除这两个原因呢?我的看法是,根本在于你的五脏。五脏完好,功能健全,就能外防六淫,内控七情;五脏发生问题,影响到功能的发挥,很难外防六淫,内控七情。所以,是不是生病关键在五脏,这叫“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实际上,我的生活习惯的形成也是为了五脏,吃得下是为了营养,拉的出是为了肠清,睡得着是为了养血,走得动是为了消耗,五脏新陈代谢的盛衰决定了生命新陈代谢的盛衰。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生不生病就是检验你的生活方式对不对的唯一标准。既然我的生活方式能使我不生病,我没有理由再去折腾,还是老老实实的今天拷贝昨天。

       有人说,你这样生活是不是太乏味了?其实,真正的乏味正是不能这样生活。每天吃嘛嘛香有什么不好?每天拉得痛快有什么不好?每天睡得安稳的有什么不好?每天走得轻松又有什么不好?这是人的基本生活状态。退休前做不到,是因为生计;退休后做得到,为什么不做?实际上,生活应该是平凡的,之所以不平凡,不是因为形式上的求新,而是实质上的回归。道理很简单,身体还是五千年前的身体,你应该如何应对五千年后的文明呢?

       有人说,你这样生活是不是没意义?人类有两大事业:一大事业是繁衍;另一大事业是争取繁衍。前一个事业是根本,没有健康就没有可能。为什么是优胜劣汰?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繁衍。后一个事业是条件,没有繁衍的条件也就失去了可能。为什么需要舍身取义的人?不就是为繁衍创造条件。退休以后,健康变成了第一,也就是说,生活回到了人类的根本。人类的终极问题是生老病死,生的问题,我这一辈人早已解决,还需要解决的是老病死的问题,重点在老和病两个问题。谁能说这两个问题没有意义?

       我不敢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现在的养生方法也是一种尝试,和无数的人在一起努力。今天拷贝昨天,是因为我认为我这样做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十七年的养生让我有了这样做的前提。其次,昨天这样做不生病。第三,今天这样做也能保证我不生病。这是什么力量支持我这样做?是逻辑的力量!我在复旦大学自学考试的时候,成绩最好的是逻辑学,当年我考了92分。逻辑有一个别的学科没有的好处,就是不需要专门的知识也能推理出正确的结论。比如,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这个命题如果成立的话,七窍可以观察五脏,五脏的滋养可以改善七窍。我为什么至今眼不花,耳不聋,可能和我平时十分注重养五脏有关?这就是五脏十样长寿方的好处。所以,养不养生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可能短期看不出,长期一定泾渭分明。我能今天拷贝昨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今天拷贝昨天,这是因为前提条件你有吗?

       说到底,养生只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生过的病好了。这个目的的达成需要时间,我用了十七年。另一个目的就是不再生病。这个目的的达成取决于前一个目的达成。可以这么说,前一个目的不能达成的人,可能无缘与第二个目的的达成。不要以为养生可有可无,也不要以为养生很容易,实际上的养生全在每个人的悟性。悟出的健康理念才是健康理念,没有觉悟的健康理念再好也不是健康理念。我的健康理念很通俗,就是今天拷贝昨天。问题是,昨天的你健康吗?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