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饱的正解

2022-10-30 06:48:03
标签: 七分饱 肠胃 消化能力 气机 健康
五星红旗

       七分饱这个概念不知是何人提出来的,几乎没有人反对。如果我问,七分饱是多少呢?可能没有人知道。年轻人的七分饱和老年人的七分饱是一样的吗?对七分饱的解释,最多的是模糊数学,感觉到还能吃一口不吃了就是七分饱。这个解释,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因人而异,也有一个坏处,也是因人而异。试想一下,年轻人的七分饱可能是对的,老年人的七分饱一定是错的,这是因为消化能力太悬殊了。所以我说,七分饱适合年轻人,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消化能力减退了,本来就吃的不多,再来一个七分饱,还让老年人吃不吃?什么是衰老?衰老就是越吃越少。这是我对衰老的解释。为了预防衰老,我会尽量的多吃一点。根据就是我常说的那句话“七十岁的人吃得下五十岁的食物量就是五十岁”。那么,七分饱到底是多少呢?其实在《黄帝内经》早有解释。

       《黄帝内经》在《胃肠》和《平人绝谷》中可以查到详细的数据。

       《胃肠》中主要是讲了肠胃的长度。从唇开始到肛门,一共长六丈四寸四分。其中,唇到牙齿长九分,牙齿到会厌三寸半,会厌到胃一尺六寸,胃长二尺六寸,小肠长三丈两尺,回肠长二丈一,广肠长二尺八寸。

       《平人绝谷》中主要讲肠胃的容量。这一篇中也讲到肠胃的长度,但似乎少了点,只有五丈八尺四寸。这是因为剔除了唇到会厌的长度。这样的长度能容纳多少水谷呢?可以容纳九斗二升一合的水谷。这是满打满算,实际上不是这样。正常的容量应该是胃满肠空,胃空肠满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意义,就是保证气机的上下通畅,让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这样,实际上的肠胃容量应该是九斗二升一合减半。

       看完《黄帝内经》这两篇,就可以得到七分饱的正解。那就是九斗二升一合减半再乘以0.7。这里的关键是换算。《黄帝内经》的那个年代可能在春秋末期和汉朝的初期。我查了一下,那时的一斗可能是四斤。我没有认真的考证过,按四斤还算,正常情况下,肠胃的容量应该是十二斤左右。这样计算的结果,基本上和《黄帝内经》的结论相符。

       黄帝问岐伯,一般人不进食,七天就会死亡为什么?岐伯的解答就是结论。岐伯说,由于肠胃之内经常容留谷物二斗,水一斗五升,所以一般健康的人,每天都要解大便两次,每次排出二升半,一天共排出五升,七天内总计为三斗五升,将肠胃中所留的水谷完全排尽。没有了水谷的滋养,人就会死了。这个结论中,肠胃中可以容留三斗五升。这就是一日三餐的量。这个量进行换算,就是十二斤左右。就是说,每天的七分饱,就健康人来说,应该是八斤水谷以上。再进一步说,每一顿的水谷不能少于三斤。

       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科学上没有解释。但在实际考证上,基本是这样。年轻人容易过,老年人容易不及。其中的关键,就是消化能力。消化能力涉及五脏,首当其冲的就是脾胃。年轻人脾胃功能好,所以容易过;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所以容易不及。也就是说,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七分饱都不容易,年轻的关键是对食欲的控制,老年人的关键是健脾开胃。我为什么在老年人中反对七分饱,就是这个道理。

       七分饱,不能只凭感觉,必须量化。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全部。一天要吃十二斤水谷,这就是结论。

       注:换算不一定正确。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