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IMAX的渊源

(2014-11-13 21:21:15)
标签:

杂谈

       我是一个狂热的IMAX影迷。若干年前,我有幸(或不幸)在东京新宿的高岛屋看了IMAX版的迪斯尼音乐动画片《幻想曲2000》,当场身中巨毒,从此不能自拔。想想看吧,70毫米规格的胶片,10倍于常规电影的清晰度,8层楼高的银幕,音效是12000瓦的功放驱动的6组44只喇叭,放映机灯泡的功率更高达15000瓦,可以用肉眼从月球上看见,什么人能抵挡这样的感官盛宴?

  从那以后,每当在外旅行的时候,我都会事先搞清楚当地有没有IMAX影院,把看IMAX电影看作是旅游中的头等大事。朋友们都笑我本末倒置,可是有一次到台湾开会,完事后只有大半天的机动时间,我竟然说动了同行的王光东和聂伟,一起去台北天文馆看了IMAX版的《人体奥秘》。这两位老兄,起先是死活不肯把仅剩的这一点点宝贵的游览时间放在“看电影”上面,等到最后从剧院里出来的时候,都两眼迷离,浑身瘫软,连呼过瘾,一致认为不虚此行,害得我差一点不敢告诉他们浦东上海科技馆早就也有IMAX了。

  住在波士顿的时候,正好遇上Comcast公司大力推广高清晰电视,我禁不住诱惑,买了投影仪,订购了一些高清晰的频道。其中有一个叫INHD的频道,差不多每天都有一个IMAX影片。可惜,尽管我有低音炮和100多英寸的大屏幕,那个感觉同在真正的IMAX影院里还是天差地远。遇到像《蜘蛛侠2》和《黑客帝国3》这样的电影出来时,还是得到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去看。久而久之,我开始觉得事情有些不大对头了,我发现自己正在患上电影冷漠症,而该症的病因正是IMAX!怎么说呢,IMAX的视觉冲击太强悍,太刺激,看得多了,人的兴奋阈值不知不觉被大大提高,再看普通电影的时候,人就麻木了,疲软了,兴奋不起来了。IMAX是“ImageMaximum”的缩写,意义是“最大影像”,大场面、大空间、大视角、大动态,一言以蔽之:大!到最后我们的胃口(眼睛)也被撑大,再也容不下那些平凡之物了。

  我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有一次我和一帮朋友去缅因州的阿卡迪亚国家公园玩。这是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的公园,以大海、悬崖、礁石和红叶著称。到了那里,朋友们都对四周的景色赞叹不已,只有我一个人觉得稀松平常,不过如此。最后,我们登上了海拔最高的卡迪拉克峰顶,在这里可以对四周作360度的全景鸟瞰:东面是大西洋,因为遥远,雪白的浪花细腻得就像牙膏一样,把它们包围着的海湾和小岛勾勒出非常清晰的线条。北面对着巨大的峡谷和峭壁,气势磅礴。就在这一览无遗的绝顶,我的感觉找到了。但与此同时,我又觉得这周围的一切非常眼熟,好像在哪里看到过似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IMAX!我终于脱口而出。这个景色好像IMAX啊。尽管阿卡迪亚国家公园从来没有被拍成IMAX电影,但IMAX是最喜欢在它们的影片中选取这样的景观的,它们也特别偏爱超广角度和全景式的俯拍,就像电影明星们无不喜欢导演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拍他们的面孔。

  这是多么可悲啊。禅宗讲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我倒好,见山是IMAX,见水也是IMAX,整个儿被IMAX化了。不过,我恐怕也不是唯一一个被IMAX毒化的牺牲者吧。去看看那些好莱坞的大片,哪一部离得了大场面、大视角?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IMAX或者说影像的逼真化和极限化是未来电影甚至整个文化娱乐的发展方向。从前,IMAX影院只是科技馆和博物馆的专利,风光片和科教片的代名词,如今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会同步推出IMAX的版本。《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麦隆甚至认为所有电影都应该用IMAX格式来拍摄。好莱坞学IMAX?IMAX学好莱坞?还是好莱坞和IMAX都是我们这个时代视觉文化越来越居于压倒性统治地位的表征?在这席卷一切感官知觉的视觉盛宴面前,我们有选择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