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4月02日

(2010-04-02 15:51:24)
标签:

杂谈

                      孤独的力量

 http://s5/middle/64909a7dh833c43e033d4&690

 

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心灵,你知道吗?你看世界的眼睛,是别人所没有的。这是你的特长。

 

在以真人为题材的传记片《坦普·格兰丁》的开头,女中学生坦普·格兰丁去亚利桑那姨妈家的农场度假。她一下飞机,迎接她的是扭曲视线的热浪,螺旋桨令人心悸的旋转,还有守候在那里的人群声嘶力竭的喊叫。对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这一切也许还可以忍受,但是对一个孤独症(Autism)患者,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最典型的特征是患者沉浸在自己世界里,与他人的交流非常困难。公众对孤独症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电影《雨人》。达斯汀·霍夫曼在里面扮演一个完全自我封闭但却具有超人记忆力的奇异天才。《雨人》固然让人们对孤独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却也以其猎奇和夸张的情节造就了孤独症患者的刻板形象,甚至有误导之嫌。近年来,随着调查显示孤独症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之的关注持续升温。影视中,孤独症也随之成为热门题材,并开始出现真实细腻展示孤独症患者世界的佳作。《坦普·格兰丁》便是其中之一。

 

初一看,坦普一点也不像“雨人”那么奇怪,也就是个普普通通,长相比较平庸的邻家女孩。可是我们马上发现她说话的声调不对头,平板、机械、急促。她的情绪很不稳定,对很多东西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比如说,门。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逐渐开始知道她的神经质的根源。坦普的世界和我们的不太一样,她听到和看到一些我们听不到也看不到的东西。正是感觉的异常敏锐和丰富,使她的大脑处在一种超负荷的状态,崩溃也就在所难免了。

 

通过闪回,我们还知道。她小时候的情况还要糟糕,到4岁还不会说话,对母亲的呼唤置若罔闻。1951年坦普被诊断为孤独症。在那个时候,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尚浅,甚至把病因归咎于母亲的冷漠和教养不当。医生建议把坦普送进精神病院,普母亲不信这个邪,费劲全力诱导她开口说话,并坚持一定要让她上普通的学校。

 

对这个我行我素,既难以理解别人,也更难以被别人理解的学生而言,学校的日子非常艰难,欺侮和歧视是家常便饭。不幸中万幸的是,坦普遇到了几个富有爱心而又极具前瞻性的老师。尤其是卡洛克博士,看出她的“缺点”恰恰有可能是她的长处,便处处诱导扬长避短,最终让她走上热爱科学的道路。坦普对其他人觉得困惑,别人对她的任何触碰都会让她痛苦。但是动物却使她安心。超常的听觉能让她辨别不同牛叫的区别,也让她醉心思索这其中的意义。在姨妈的农场上,她看到一种器械,把奶牛从两边夹住,可以起到抚慰奶牛情绪的作用。在一次焦虑的爆发中,坦普有意无意地冲进了奶牛中,把自己的身体伸进了“奶牛抚慰器”,发现自己立刻放松了下来。

 

坦普进了大学,环境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最后,她动手替自己做了一个类似奶牛抚慰器的挤压机,每当焦虑不安的时候,就把身子伸进去挤压一番,以此度过难关。就靠着这个挤压机,她完成了大学学业。直到今天,她还在使用这个机器,并为之申请了专利,使之成为孤独症患者和其他需要缓解压力的人的辅助治疗工具。

 

坦普对动物非同寻常的理解和认同使她获得了非常独到的发现,也使她走上一条动物保护主义者的道路。她从安慰动物的方式中寻找自我安慰的手段,再从自我的心理需求出发,去感悟动物的行为模式。对动物的关爱,成为她在人类那里没有得到的情感的补偿。最终,坦普成为世界著名的动物学家。她处处为家畜考虑的人性化设计,为美国超过半数的的家畜圈养场所采用。

 

    坦普对门有天生的恐惧,确实,人生的一扇扇门向她关闭,可是,她最终走过的门,是绝大多数常人一生也难以穿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