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经》4
(2013-10-27 21:07:48)
标签:
来自网络何福堂媒介英文秘书股票 |
分类: 闲言碎语 |
读《圣经》4
生平
1804年已修读神学两年的马礼逊年22岁,主动致函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简称“伦敦会”)申请要求前往中国传教。他在书上写到:“求上帝将我置于困难最多和从人类眼光中看来最难成功之布道区域中”。这一申请被接受后,伦敦会还聘请旅居英国的中国人杨三德教授马礼逊中文。他又学习一些天文及医学知识,期望与利玛窦采取一样方式,以传授西方科技的人材进入中国。因为他深知当时清朝并没有开放,不具有传教的自由。为了进入中国要有其他的切入点,而医学和天文是当时西方较先进的方向,因此他希望接着这个做为交流的媒介以顺利进入中国。
1807年时马礼逊自英国启程来到中国,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伦敦至广州航线。公司为免运载传教士而得罪禁教的清政府而拒载马礼逊。他只好先到纽约再转往广州。在纽约那边换船并且申请手续。在办手续的时候,纽约船坞公司职员知晓其将前往中国,便以轻视的口吻对他说“马礼逊,你以为靠你一个人,就可以改变中国过去5000年来对于偶像的崇拜吗?”,那时马礼逊回答一句有名的话:“我不能,但我相信神能”,他以这样的信念与信心抵达中国。他于1807年5月12日离开纽约,乘坐三叉戟号商船,9月4日抵达澳门。
1807年9月7日,马礼逊进入广州,因为不能够合法地进入中国内地,所以滞留在广州的十三洋行,在美国驻广州领事馆一位领事的庇护下隐居。1年间隐居在广州和澳门苦学中文。1809年他与英军医官莫敦的女儿结婚,同年被东印度公司聘为高级译员。从此马有了一个公开的身份,往来于广州与澳门。马礼逊秘密学习中文,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情形,以预备向中国人传播福音。开始时遇到许多艰难,但后来他的中文学得相当好。
工作方式 – 广传福音的预备
1812年马礼逊就开始编《中文文法》(又名《中文法程》)。因为他深知无法自由传道,但是如果西方传教士要来中国一定要学好中文。
在秘密刊印传教书籍时,马礼逊结识了一批为其服务的刻印工人,1814年9月9日时,广东省香山县人蔡科(二十世纪一份不太可靠的文献指其名为蔡高,有误)接受马礼逊替他受洗,他是第一位中国更正教的信徒。
1818年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兼活字版印刷所。
1823年12月更正教信徒梁发被马礼逊按立为中国第一个更正教的牧师[2]。他协助马礼逊做印刷工作。梁发在1832年用中文写了一本《劝世良言》,于乡试时派发给赴考生员。这本《劝世良言》就是日后太平天国开国者洪秀全的思想根据。
1823年马礼逊出版了一部重要的汉英对照字典:《华英字典》。当时大部分的欧洲人都懂英文,因此懂英文的传教士就可以根据这部字典来学习中文或从事翻译工作。所以《华英字典》和基要真理的小册,是马礼逊的重要贡献。在这项奠基性的工作中他得到梁发和其他一两位中国助手的帮助。
翻译圣经
1810年他来中国才三年,就已开始翻译《使徒行传》、《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马礼逊在1813年将《新约》(《耶稣基利士督我主救者新遗诏书》)全部翻译完毕,并在广州秘密出版。
1819年与另一位伦敦会传教士米怜一同完成《旧约》的翻译工作,在马六甲出版。
到1823年,新旧约圣经合并出版,名为《神天圣书》。(在年前的庆祝马礼逊来华活动中,香港曾出版其影印版)马礼逊所翻译的中文圣经是第一本中文圣经,在此之后还有麦都思翻译的中文圣经(1843年),但马礼逊的翻译本因为时间最早和翻译严谨、贴切,所以他这部中文圣经后来被大部分人使用。
出版杂志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了第一份中文民间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这本杂志介绍西方科学、律法和一些新知识,也讲述到教义和圣经的。他介绍一些新资料,让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些了解,同时也对圣经的教义有些了解。
在马六甲英华书院附设了一个活字版铅字印刷的印刷厂。这是戴德生的岳父伦敦会传教士台约尔(Samuel Dyer)创建的活字版的华文铅字,可以大量印刷圣经和传教杂志。
办学堂
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教育华人青年及儿童,及栽培后进的来华传教士,是华人的第一所洋学堂。1843年,英华书院迁至香港,造就许多香港的基督教人才。
1828年,梁发跟古天青在广东的高明县也设了第一所基督徒的私塾,也就是给小孩子读书的学校。这是初期的新式学堂,除了教文学、文化外,也教圣经,介绍西方的科学、地理知识以及英文。
长眠澳门
马礼逊之墓(于澳门基督教坟场)去世前被任命为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的秘书兼翻译。
1834年8月1日,在广州去世,埋葬于澳门基督教坟场。
马礼逊有六个子女,女儿嫁给合信医生。
著作
1.《神道论赎救世总说真本》 1811, 广州
2.《问答浅注耶稣教法》1812, 广州
3.《古时如氏亚国历代略传》1815
4.《养心神诗》 1818
5.《年中每日早晚祈祷叙利式》 1818 马六甲
6.《神天道碎集传》1818 马六甲
7.《西游地球问见略传》1819
8.《神天圣书》 1823 马六甲
9.《古圣奉神天启示道家训》 1832 马六甲
10.《杂文编》1833
11.《祈祷文赞神诗》1833 澳门
12.《广东省土话字汇》 1812
13.《英国文语凡例传》
14.A Gramme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815
15.A View of China, 1817 Macao
16.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822
17.Memoirs of Rev. William Milne 1824 Malacca.
18.Notice concerning China and the Port of Canton, 1823
Malacca
19.The Evangelist 1833 Macao
以其命名事物
香港
摩利臣山,位于湾仔
摩利臣山道,摩利臣山山脚道路
摩理臣山游泳池,摩利臣山公共游泳池
摩理臣山工业学院,香港第一所工业学院,现改称“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摩理臣山分校”
摩利臣街,位于上环
马礼逊纪念碑 (香港),位于跑马地香港坟场
马礼逊堂,位于薄扶林香港大学赛马会第二舍堂村
马礼逊楼法定古迹何福堂书院旁
澳门
马礼逊纪念碑 (澳门),位于澳门基督教坟场
台湾
台中马礼逊美国学校,位于台中市水湳
相关书籍
《马礼逊回忆录》 马礼逊夫人编 (中译本:顾长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苏精。《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2005年。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