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金斋 5月15日股指期货观点与策略

(2013-05-15 08:33:51)
标签:

基石

加油!

法国

走好

交易策略

股票

分类: 今日策略

马金斋 5月15日股指期货观点与策略
一、今日观点:
昨天,欧美股升幅较大,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均创历史新高,中概30升幅较大,德国DAX指数收盘价创历史新高,富时100指数创2007年11月1日以来新高,法国CAC40指数收盘价创2011年7月7日以来新高,CRB指数较小幅下跌,今天亚太股市早盘走好,早盘日经225指数创2008年1月4日以来新高,外围市场表现对今天国内市场大利好。
深圳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出炉消息,利好今天市场。
昨天,沪深300大跌,沪深两市场总成交量小幅减少,沪深300成交量比上个交易日小幅增加,为近期中等水平;沪深300成交金额在沪深两市场所占比比上个交易日大幅增加,为近月很低水平;300金融地产跌幅稍小于大盘。
昨天,5月期指稍大幅贴水收市,贴水幅度收窄7点,6月期指价格低于5月和9月期指,6月期指大幅贴水,贴水幅度收窄2点,空头力量稍减,空方很强势。目前,4个月份基差都在正常水平。
昨天收市,期指重要会员持仓量显示,空方力量比上个交易日巨幅减少,空方仍很强势。综合看,此因素对今天市场影响利好。
昨天收市,股指期货总持仓量大幅减少,为历史第7高。整体上重要会员持仓结构变化巨大,最大的变化是国泰君安巨增净多持仓,成为首号多头。5月期指多头力量巨减,多空力量均衡。市场分歧严重。濒临结算,火药味很浓。
从3月28日至昨天(5月14日),沪深300为典型中性盘整行情,主要盘整区间在2420-2560,密集成交区间在2440-2530;从春节后(2月18日)开始下跌至今的行情看,近日反弹已经上破下跌压力线;4月8日以来,形成三重底。
这个星期五5月期指结算,从昨天重要会员布局看,多逼空机会大增,此因素大利好今天市场。
目前,沪深300中期中性,短期稍弱,2450有一定支持,2540有一定压力。

二、策略:
今日马金斋盘前市场多空预测评级为:中性。
主要运用日内趋势市交易策略及中期盘整市交易策略。

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市3周年。
马金斋,路遥知马力
做好每一单交易。
要战胜自己的弱点。
节奏该快就快,该慢就慢
交易幅度该大就大,该小就小
该转向就转向,不该转向就不要转向
尊重市场,也看重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加油!

附:沪深300股指期货3周年(2013-04-13 14:54:17)

沪深300股指期货3周年
2010年4月16日,是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日子,沪深300股指期货诞生。
从此,沪深两大股市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力量,两大市场有了重要的做空机制,两大股市向成熟市场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从此,马金斋从长期战斗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转战到沪深300股指期货,这是马金斋生命里很重要的一个事。
我作出决定转战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决定还稍早,2010年1月31日,马金斋股指期货博客诞生,这是一个转战的标志,从此,马金斋这个名字诞生。
专业、勤奋、长期、连续,这是马金斋股指期货的一大特点。
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市以来的三年里,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
市场的发展很快,由小到大,由幼稚到比较成熟,马金斋也跟随市场而适应和变化。
市场的水很深,马金斋深知其中的困难。付出很多的努力,不断的克服困难,不断的进步。
上世纪90年代曾做恒生指数期货和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后面又有连续10余年外汇保证金交易经验,具有丰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经验。但我对国内股市的知识很有限,就花费多的时间补课。很高兴,现在对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国内股市因素已经达到很熟悉,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这些经验和知识,是我有信心取胜于这是市场的巨大力量源泉。
静心于乡村,很规律的生活,简洁的家庭与社会关系,纯净的思考状态,这是我能客观分析与交易、长期保持高质量的重要基础。
三周年,战战兢兢,尽心尽力,学习-思考-挫折-思考-提高,三年,是我转战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重要准备期。三年,已经形成良好的市场分析系统和交易系统。一匹好马,将更好的驰骋于辽阔的市场。
市场,我所敬畏,以后的每一个日子,我仍将勤奋和努力。
马金斋在这个市场前线工作时间还有9年余,到了这段时间的尾端回头看,我们会发现,2010至今的三周年,是一个高楼大厦的坚固基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