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金斋三大交易纪律与资金管理

(2012-10-21 19:34:38)
标签:

财经

马金斋

沪深300

股指期货

股票

分类: 交易思维

马金斋三大交易纪律与资金管理
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经开市2年半余,期间,马金斋严谨认真工作,形成较稳定的交易模式。
三大纪律和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重要基础。
这些,也是马金斋长期稳定持续取胜于这个市场的重要精神财富。
一、三大交易纪律及说明:
1、一单的绝对最大亏损度不超过100点。(极端情况,交易不可控情况除外。)。
马金斋解释:每次交易100点的极端风险度,是马金斋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规律后慎重定下的一条重要交易纪律。这条纪律远在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市以前定出,至今认为是很好的一条交易纪律,而且马金斋短线交易两年半来,至今无一次触动这个红线。
这条纪律执行至今,效用很好,这是马金斋能够自然交易、业绩稳定向好的一个重要基础。
在马金斋三大纪律中,这条纪律产生最早,影响更大。
两年半来,合作人也多次提出能否减少每单交易的这个最大风险度,马金斋很慎重的思考的结果是不能改动。试想,如果改动到每次最大风险度为很多人能接受的40点,几乎每半个交易日交易都面临着触及止损位,每次交易亏损的几率大增,这样势必影响马金斋每次交易的心态,不能自然交易,把技术有效地发挥出来。
如同拳击手走向拳坛,要想取胜,首先要能有效击打对方,其次要尽量躲开对手的击打,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抗击对手较强力的击打。不能对手轻轻一击就倒地投降,这样的拳击手是没有前途的。
马金斋的止损观:止损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大的亏损,同时也要避免每次交易不必要的亏损。这样,就要求预设的止损有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有意外的大的行情逆向运行,就止损,或提前止损;如果无这样的意外的逆向行情运行,这个单就不要亏损出局,而要等待盈利平仓。
这样,我们的交易的实质就是:亏损很难,盈利就很容易。我们胜利的机会比失败的机会要大很多。这是马金斋取胜于这个市场的思想精髓。
2、消灭“套牢”二字。
马金斋定义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套牢”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持仓超过3个交易日,且账面亏损超过50点。
马金斋解释:这条纪律产生于2012年8月18日。这条纪律是针对一些套牢时间较长、套牢点数较多的交易。
这条纪律,能缩减一些单的持仓时间,节约时间成本。
但这条纪律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会出现一些不该平仓的套牢单。但这个负面作用很有限。

特殊情况此纪律可稍放宽,但必须遵守第一条纪律。
3、不做逆市单。
马金斋盘前市场多空预测评级共5级,分别是:强多,多,中性,空,强空。
评级为中性时,可多可空,谨慎交易,慎重过市。
如果市场有单,如果盘中指标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持有多单,市场动态预测评级转变为空,就要立即平多单,交易转向空头。
预测评级为强多或多,不做空单,预测评级为空或强空,不做多单。
马金斋解释:这条纪律产生于2012年9月21日。产生的背景是9月18日出现一个接近100点的亏损单,二这个亏损单是马金斋早早明知道行情发展逆向运行后仍在等待,试图等待出现几率很小的利于自己的的行情。这是明显错误的。
现在马金斋交易大方向用科学有效的量化指标来确定,人为主观定方向的空间已经很小,大方向,相信客观的数据,错误的概率很低。
这是一条重要的纪律。这条纪律是在端午革新的大背景下产生。
这个交易纪律,使马金斋交易方向与交易策略正确的几率大增。
这个交易纪律,经过估算,可以减少过去两年多所亏损的70-99点的交易的亏损次数的约80%,可以节约大量交易被动期的交易时间,争取更多取胜的机会,业绩可提高百分之六十。

是纪律,就是交易的“红线”,不可触碰一次(出现不可控现象者除外。)。至今,三大纪律公布后还无一次触及“红线”。这是马金斋优异的交易纪律执行力的表现。
马金斋交易三大纪律,让马金斋交易有更好的心态,让交易更安全。这是马金斋达至“稳定、持续、高效盈利”交易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资金管理:
目前,因为沪深300指数在2000余点及中金所下调保证金比例,每手单需要保证金下调,马金斋所谈的标准账户由过去的50万人民币下调到现在的40万人民币。
每次基本交易为一手,特别看好后市的行情可以加码1手,如果前2单有盈利,仍特别看好后市,可再加码1手,第二手和第三手单一般限定最大止损度在15点,一般情况不过夜,第三手单绝对不许过夜。
第二次所下的一手单为很有限的风险;
第三次所下单对这波行情交易基本无风险。
这样,整体处于很有限的风险下交易,且具有强劲地盈利扩展力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