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教学案例(一)
九年级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教学案例(一)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用语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学生作用,学生已经有了元素符号读写和意义认识的基础知识,为本节化学式的书写做好了铺垫,而正确的认识书写化学式,也为下一章节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做好铺垫,化学式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该内容分为三个课时,化学式、化合价、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此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到化学式的概念和意义。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定义
2.理解并掌握化学式的意义
3.了解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能够准确读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来学习化学。
2.初步学习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能及时进行总结反思,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勤于思考和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
2.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式的意义。
【难点】化学式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课前小测:请同学们用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物质:(比赛开始了,看谁写的快!)
铁
二氧化碳
学生活动: 四位同学上黑板来写,其余同学在练习本独立完成。
教学环节二: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画如图5-1:
图5-1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H2O的奥秘。
教学环节三:合作探究
教师:同学看看刚才老师让大家书写的化学符号,这就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一个新的概念:化学式。试着观察这些化学符号有什么共同点,告诉老师什么是化学式?
学生:各抒己见:它们都是用英文字母来表示的;
它们是由元素符号组成的;
应该是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的;
1.化学式的定义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就叫化学式。
比如:氧气的化学式就是O2 ;水的化学式就是H2O ;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就是CO2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就是KMnO4.
注意: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2.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大家看H2O的化学式,你能从水的化学式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学生:看到它就知道它代表水这种物质;水中包含了氢元素、氧元素。
教师:大家总结的非常好,那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模型(展示水分子结构模型)大球代表氧原子,小球代表氢原子。
学生:充满好奇地看着水分子结构模型,有学生说出这也是H2O。
教师:这是一个水分子,也可以用“H2O”来表示,从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教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大家试着总结出化学式H2O具有哪些意义。
学生:分组回答,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来总结,不完整的由本组内同学补充完整。表示水,表示水中包含了氢元素和氧元素,表示一个水分子……
总结: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知道了化学式H2O的意义了,你能说出化学式O2,CO2的意义吗?
学生活动:分组回答,哪个组的同学可以一次准确说出全部含义,就能为本组多得一分。各小组纷纷派出代表发言。如下图
总结:多媒体展示化学式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看来这个问题已经难不住你们了,这关顺利通过,接着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些符号,它们都有哪些含义呢?
讨论:符号O、2O、O2
教师:展示氧原子的结构模型,分别摆出以上符号的微观模型。
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表5-1
|
|
宏观 |
微观 |
|
O |
表示氧元素 |
表示1个氧原子 |
|
2O |
|
表示2个氢原子 |
|
O2 |
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表示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
表示1个氧分子; 表示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 |
|
2O2 |
|
表示2个氧分子 |
教师总结: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后,就只有微观含义了。 强调:
3.化学式的写法
教师:这些化学式在书写上也是有规律的
总结:(1) 单质的写法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直接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金属单质:铁(Fe)
固态非金属单质:硫(S)
稀有气体:氖气(Ne)
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初中阶段常见到的这四种气体单质)
氮气(N2) 氯气Cl2)
(2) 化合物的写法
氧化物: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后边,其他元素在前边。
例如:CO2、SO2、H2O等。
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写在前,非金属元素写在后。
例如:NaCl、FeCl3等。
4.化学式的读法
教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化学式是怎么来读的?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熟悉的化学式有:O2读作氧气;CO2读作二氧化碳;SO2读作二氧化硫;Fe2O3读作三氧化二铁;Fe读作铁;S读作硫。
总结:(1)单质的读法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读元素符号的名称;
如:Cu读作铜
气态非金属:读某气;(某是指对应的元素符号名称)
如:H2读作氢气
(2)化合物(顺写反读)
氧化物:氧元素写在后面,读作“几氧化几某”
如:CO读作一氧化碳、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写前面,非金属元素写后面
读法:从后往前读作“某化某”
如:NaCl 氯化钠
读法例外:
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准确,又到了小组竞赛的时间了。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质卡片分别放在两个箱子里,A箱子中的卡片是物质的名称,要求学生写出化学式;B箱子中的卡片是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学生读出化学式。
游戏规则:各小组组长安排好组员出场顺序,每人分别从两个箱子抽取一张卡片,如答对,还有一次机会抽取卡片;如答错,则换下一位同学。累计答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A箱子中的物质:
铜
B箱子中的物质的化学式:
Fe2O3
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常见物质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认识了化学式 ;
……
知识梳理:
教学环节五: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2.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课外活动:阅读饮料的标签,看看你能收获哪些信息。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教师从传统的表演舞台上主动走下来,完成一个“演员”向“导演”的转变,而使学生从“观众”的“座位”上站起来。这样一上一下,使我们实现了从传统的“老师台上一头汗水,学生台下一头雾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向“民主、开方、自主、创新、探究”的新课改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学情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对学习化学式的意义重难点掌握情况良好。本节课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汉字和化学式的对比引出化学式,重点讲解了化学式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对于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从枯燥的知识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兴趣。
(二)不足之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