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滑双子星的少年中国说

(2015-03-23 08:43:57)
标签:

杂谈

《体育画报》记者 胡金一


闫涵和宋楠都成名于中国花样滑冰男单的低潮期——20099月,年仅13岁的闫涵在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中战胜众多国家队一线队员,获得冠军;两个多月后,宋楠在东京举行的国际滑联大奖赛总决赛青少年组中获得一枚银牌,刷新中国男单在国际青少年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然而这些本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对于中国男子单人滑来说,却终究抵不过失去温哥华冬奥会参赛资格带来的重创。2009年世锦赛上,唯一代表中国参赛的吴家亮短节目比赛之后排名第28位,没能获得进入自由滑的资格,然后又在命悬一线的奥运资格落选赛中出现失误,从1984年首次参加冬奥会就连续获得参赛资格的中国男单,首次无缘冬奥会。


当然,这些都不会打扰到“不知愁滋味”的闫涵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温哥华冬奥会精彩比赛的激动心情。闫涵说:“我喜欢看高桥(高桥大辅)、陈伟群他们滑冰,好像他们在冰上滑的时候,头上都顶着光环一样。那时候想都没敢想和他们能在一起比赛,就好像大家滑的不是一样的冰,那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其实,当年初次登上国际滑联青少年比赛舞台的闫涵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头顶光环的天才少年。200910月的国际滑联大奖赛青少年组土耳其站上,闫涵以182.54分的成绩获得冠军,虽然此后他因为骨折退出了赛季剩余的比赛,但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男单始终还在等待一位真正的冠军,也许闫涵在未来可以填补这个空缺。”资深花样滑冰记者塔妮娅·弗雷德在2011年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那年夏天,弗雷德特别来到广东观看了一场亚洲的青少年赛事,就是为了看看这位当时被花滑界称为“青少年组陈伟群(Junior Patrick Chan)”的中国少年。


2011年世锦赛上,陈伟群以短节目、自由滑、总分三项刷新国际滑联纪录的表现夺冠,除了节目本身跳跃编排的高难度外,更让人折服的是他在节目内容分方面的优势,自由滑比赛中,除了衔接一项获得8.93分之外,其他都在9分以上,而那次比赛中和他节目内容分最接近的亚军小塚崇彦,五项分数都在8.5分之下。而此时的中国男单,他们的节目内容分都还在6分左右徘徊。“当时的中国男单在编排、滑行技术和表演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一直没办法得到国际裁判的认可。尤其是实行新规则后,感觉中国男单一下子有点跟不上形势了。”李成江说。


先后执教过佐藤友香、浅田真央等多位世界冠军的日本著名教练佐藤信夫在来华授课时介绍,“花样滑冰选手在青少年时期的训练是以上冰时间为基础的,日本选手在青少年时期每天需要上冰四到五个小时,这样可以培养他们滑冰的感觉,使得他们日后的滑行步法更加流畅。”这些资深教练的执教理念给了教练贾曙光很大的触动。


在哈尔滨,贾曙光的训练组每天是做基础训练做得最多的,旋转、滑行,“同龄的孩子都开始跳三周了,而我们教练还让我不断的做压步、旋转、步法动作,我当时不太理解,但我相信她给我的,一定都是最好的。”凭借着这份相互的信任,贾曙光和闫涵走过了十年的师徒岁月。

2014年世锦赛结束后,闫涵在微博上发一张和贾曙光的合影,文字是:“我和我妈”。


http://mmbiz.qpic.cn/mmbiz/6LWA0DgfqTAicRibALIfgsy1d96FdiaUdhhOa505ePeiamyN2Px3zTw8Tde7ic0qenpaJBnLwYdoFXxNvWjyia4aeDBw/640?tp=webp&wxfrom=5


“闫涵,你那裤子,晚上拿来我给你缝上吧!”距离上海世锦赛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闫涵二月最后一周的训练量很大,回宿舍的路上,贾曙光发现闫涵裤脚的拉锁已经坏了,用一块白色胶布把开口的两头粘到了一起。


“闫涵是个挺让人操心的孩子,但不是上在训练上,他训练是很认真的。但有时候他情绪不是特别稳,就一直不像是个大孩子,平常也是丢三落四的,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所以有时候我就得跟着他,提醒着他。”贾曙光的女儿李西贝也是中国花滑青年队的一位冰舞运动员,但她的生活重心基本上都扑在了这个“不省心”的儿子身上。


一本国外的花样滑冰杂志曾经这样介绍闫涵:“闫涵拥有媲美陈伟群和小冢崇彦的滑行技术,三周半跳的幅度和流畅度、以及勾手三周的外刃起跳的标准程度,都是世界一流的。他的性格像小孩子一样淘气,微博自拍常成为粉丝们的讨论话题。”1996年出生的闫涵,不仅在冰场上改写了中国男单滑行落后的历史,冰场下的他也“颠覆”了外界对于中国男单运动员的印象。

在社交媒体上,闫涵会经常回复冰迷给他的留言,主动向冰迷要别人给他拍的比赛图片,今年四大洲锦标赛的时候,他还特别把冰迷挂在冰场四周支持他的海报都拍了下来,发到微博上感谢冰迷对他的支持。但同时,他会在微博上抱怨训练辛苦,秀出和朋友一起出门玩耍的照片,甚至会对那些不理解他的人做出强烈的反击。


“对于我来说我没把自己当成什么,我在微博里就是个普通人,我发我的微博,看我顺眼就看,不顺眼就别看。”闫涵在去年11月的一条微博中写,原因是有人质疑他在中国杯和奥运会冠军羽生结弦相撞是有“预谋”的。


“以前好像很少有运动员像你这样会直接反击别人的,你有点颠覆了我对运动员的传统理解。”当我这样告诉闫涵时,他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你是在夸我吧?”


“我并没有说想要跟谁不一样,大家所认为的那些我的不一样,只不过是因为我想要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想要过我喜欢的、自在的生活。而且我也不在意别人怎么去说我、想我,我本来也不是个乖乖男,而且我也不认为我平时乖乖的宅在宿舍里,就能成为一个好的运动员。我觉得好的运动员除了努力的训练之外,还是应该有一个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范儿,这样才能在这项运动中留下自己的东西。大家都一样的话,又有什么意思呢。”闫涵说道。


中国杯上的那次碰撞打破了闫涵的整个赛季计划,也让他的竞技生涯遭遇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低潮,2013-2014赛季杀入总决赛的闫涵在今年的两站国际滑联大奖赛中都没能进入前五,“以前人们都跟我说运动员有高峰也有低谷,应该像波浪一样往前走,但我并不理解/我从青少年的时期开始就一直很顺利,我不认为自己会有低谷。小时候受伤也不当回事儿,觉得它一定会好,也没想过它会影响我的运动生涯。但连续经历了奥运赛季,又要迎接本土的世锦赛,心理和身体都一直绷着这个弦,再加上受伤,难免会让人想得比较多。”


http://mmbiz.qpic.cn/mmbiz/6LWA0DgfqTAicRibALIfgsy1d96FdiaUdhh23JF3vJr2xegYnewLqLRYPticXibzg39wibyr3vlX3GcHhpLkcpRlZCvw/640?tp=webp&wxfrom=5
凭借高超的滑行技术和跳跃能力,闫涵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粉丝,他也成为继高桥、羽生之后亚洲男单的新势力。


值得庆幸的是低潮期并没有持续太久,2015年四大洲锦标赛,闫涵又找回了那个任性挥洒的自己,虽然只是追平了自己在四大洲锦标赛上的最好名次,但用他的话来说,“滑得很尽兴”,“其实四大洲的比赛不是说滑得有多么好,也不是说因为拿了奖牌,而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经历了这么多意外,终于滑出接近自己最好状态的节目了,我觉得很欣慰。”


在韩国,虽然日本男单八年来首次无缘四大洲锦标赛的奖牌,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丹尼斯·谭和闫涵仍然捍卫了亚洲男单的荣誉,有记者特别问到了怎么看待男单领域中亚洲面孔的崛起,“其实这些年亚洲男单的确水平很高,也因此大家对于中国男单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可能现阶段说追赶日本还很困难,因为他们人很多,但我也不希望说中国会和菲律宾、韩国这些国家平起平坐,今年世锦赛,我就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们中国男单是有实力的。”


《体育画报》的拍摄安排在了月的第一个周日,阴沉了一周的北京终于因为一场雪放了晴。难得睡个懒觉,宋楠错过了食堂的早饭时间,只能给自己煮方便面充饥。可刚盛上第二碗面,闫涵推门进来了,一句话都没说就接过宋楠手里的面,吃了两口又放下了。


“走吧!”闫涵说着转身出门。宋楠叹口气,把他放在桌子上的碗给刷了。


整个上午的拍摄和采访都在两个小伙子的吵闹、耍宝中度过。


http://mmbiz.qpic.cn/mmbiz/6LWA0DgfqTAicRibALIfgsy1d96FdiaUdhhciaMWXw20cG4H0EJ3Ys9K6EGB2azZkicJUOZdVeH5n3iaianZ5jBJJRBEg/640?tp=webp&wxfrom=5


“我们也不是说能够在场上配合什么的,因为我们是个人项目。但当时拿到两个名额的时候,我真的也很希望能和宋楠一起去比。从我来国家队开始,我们俩不是说争这个名额,就是去争那个名额,现在我们终于一起比赛了。”去年的年东京世锦赛上,闫涵第七名的成绩为中国男单带回了久违的两个参赛名额,和他一起捍卫中国男单这份荣誉的是24岁的宋楠,这是他时隔两年再次站上世锦赛的舞台,也是他这个赛季第二次国际比赛。


http://mmbiz.qpic.cn/mmbiz/6WHJicdw8qEJoU2h6W3ne8h2Go9FiaKibtIOib8ugEiaIATdGllicJ9Z7GyUenJYEJRoxKgGmIQOXXl6zImk0hTUo6WQ/640?tp=webp&wxfrom=5


因为受伤,去年宋楠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好像大家说起我,都是觉得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虽然现在可以开这样的玩笑,但是几个月前躺在病床上的他看着电视里的比赛转播时,心里的郁闷也只有自己能体会。


和闫涵不同,2010年就来到国家队训练的宋楠亲身经历了中国男单青黄不接的岁月——作为老大哥的吴家亮已经在做退役的打算,而另外一位队友关金林则久久困扰于跳不出三周半的窘境。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宋楠的身上,第一个成人赛季,宋楠代表中国参加了2011年世锦赛,结果只获得了第22名。


“其实我知道大家对我的期待,大家都希望我能为中国男单拿回两个名额。我也很希望能够回报这些期待,那一年,我在心理盘算过,我赢了谁,再赢一谁,就可以进前十了。可能是想得太多了,反而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宋楠说。


2011-2012赛季开始前,当我问宋楠练得怎么样时,一向谦和、谨慎的他回答说:“很好!”看到我有些吃惊,他接着说:“真的练得挺好的,我说的是实话,因为练得真的太苦了。”宋楠的辛苦得到了回报,他在当年的中国杯和法国站大奖赛上都站上了领奖台,尤其是法国站的比赛,他在短节目和自由滑当中出色的完成了三个四周跳,技术分超越陈伟群,获得一枚银牌,创造了当时中国男单选手在成人组大奖赛中的最好成绩。


然而很可惜,宋楠的好状态并没有延续到世锦赛,2012年的四大洲锦标赛上,宋楠在比赛中出现高原反应,几乎晕倒在等分区,而这次意外对宋楠的体能产生了很大的消耗,接下来的世锦赛上,他再次无缘前十。而接下来的一个赛季,他先是在中国杯上和美国选手相撞退赛,随后又在世锦赛前腿部肌肉拉伤,在争夺奥运名额的2013年世锦赛上名列第15位。


此时,头顶世青赛冠军光环的闫涵也已经升入了成人组。而中国男单,只有一张去索契的门票。


最终的结果,大家已经都知道了。


2013年底的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结束的那天晚上,宋楠回到酒店后,坐在床上吃着臧文博提前给他留出的晚饭,怕饭冷了,师弟特意把盒饭放在了暖气上温着。


“你刚才不应该那么做,”坐在他对面的韩聪说。


韩聪也许指的是宋楠在比赛结束后用力地拍冰场板墙的事情。宋楠没回话,韩聪好像还想说点什么,但终究没有开口,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个失意的晚上。


局势在临近奥运会之前再度发生转机——已经到达索契的闫涵莫名失去了比赛状态,“我忽然什么都不会跳了,没有原因的,就是什么都不会了。”闫涵站在索契的冰场上,看着同场训练的其他运动员嗖嗖得在身边滑过,脑子里一片空白。


“其实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就是紧张,但我已经紧张的不知道那是紧张了。而且害怕,害怕好不容易拿到的名额付诸东流,因为大家都想比冬奥会,如果我真的比得很差的话,我对不起所有人的努力,”闫涵说。


得知情况的代表团领导在看了闫涵的训练情况之后,只能通知留在国内的宋楠做好替补的准备,在家过年的他又赶回了北京。


“其实我当时也知道去的机会很渺茫,而且当时已经放假了,要把放松的心情收回来,再重新准备比赛也很难。但既然需要我,我肯定会全力以赴的准备,”宋楠的训练一直持续到27日索契冬奥会团体赛开始的那一天。闫涵以85.52分的成绩排在团体赛男单的第四名,宋楠的替补任务结束了。


因为伤病的困扰,宋楠在2014年底曾经有过退役的念头,但离开的念头闪现的同时,宋楠也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对白色冰面的眷恋,“我觉得这项运动给了我一个舞台,能够展现自己的舞台。可能我现在的状态不是最好的,但我在努力的找回最好的自己。既然还有能力,我就想继续下去。以前总是在想目标、成绩,现在真的只是因为喜欢。”


“什么时候接受不能去奥运会的事实的?”索契冬奥会闭幕很久之后,我曾经问宋楠。


“有可能就是那一瞬间,也有可能是很久。”宋楠想了一会儿,回答说。真正让他想通的,是后来教练李炜跟他说的那段话,“竞技体育一直都是要进步的,如果闫涵不能超越你,那么中国花样滑冰就无法往前走。”


最近,为了备战世青赛,一直在各个省队训练的小男单们也都来了北京,18岁的张鹤、17岁的金博洋都具备了四周跳的难度,而更年轻的郝言也在逐渐提升难度,他们也许很快就会站上宋楠、闫涵成名的舞台上,到那时,闫涵也就不再是队里的“老幺”了,“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说美国、加拿大是花滑强国,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谁很厉害,而是因为他们随便谁都很厉害,他们就像是枝繁叶茂的大树,只要正常的维护就可以等着接果实。我不是说想自己能够怎么样,而是说这条路,如果我走好了,后面的人也会好走些。”



http://mmbiz.qpic.cn/mmbiz/6LWA0DgfqTB4QacXxpeNwpQAicwicic1VXVL7qlyia8YJMUlcwibLvic1fkXoYURjEBHCLEnsYbcId6EOHAfCfLhwohw/640?tp=webp&wxfrom=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