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体育画报》记者 胡金一
"抛四"曾经为中国双人滑带来过期待和梦想,但那些略带遗憾的故事都已经被封存成为历史。如今,隋文静/韩聪和彭程/张昊翻开了那本尘封多年的"四周秘籍"。
"有了!"应着赵宏博的喊声,隋文静右脚落冰,单足滑出,首体的国家花样滑冰队训练馆里一阵掌声。2014年的最后一个周五,中国花样滑冰队双人滑组重启抛四周跳后的第四节训练课,隋文静/韩聪在第21次尝试中成功落冰。这距离他们上一次在比赛中尝试"抛四"这一动作,已经间隔了两年多的时间。
十几年来,抛四周跳一直是中国双人滑无法避开的话题,而这一切是从如今站在场边作为教练的申雪和赵宏博开始的--在盐湖城那个充满争议的夜晚,图兰朵公主的美丽笑容凝结在落冰滑出后意外跌倒的瞬间,像流星一般灿烂,而转瞬即逝。很多年后,申雪回忆说:"落冰那一刻,我以为我成功了,但是很遗憾,我们没能够创造历史。"其实,他们最终还是创造了历史,只不过是在八年后,而那一次他们没有"抛四"。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申雪/赵宏博再次站在了历史面前,而现在要去冲击"抛四"的是他们的弟子彭程/张昊和隋文静/韩聪。
从技术定义上说,双人滑的"四周"有两种--捻转四周和抛四周跳,早在1977年,俄罗斯双人滑组合就在欧锦赛上完成过捻转四周这一动作。中国第一对在比赛中完成这一动作的运动员是张丹/张昊,是在2000年的世青赛上完成的。本赛季,隋文静/韩聪和彭程/张昊都在比赛中采取了这一难度动作,并且具备比较高的成功率。
和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目前已经分别有人在比赛中完成过五种不同的四周跳不同,目前国内外双人滑运动员基本上都尝试的是抛萨霍夫四周跳(quadruple-throw Salchow Jump),"因为点冰跳会有一个制动的时间点,不像刃跳那么流畅,会影响速度,而且刃跳当中,萨霍夫起跳的时候女伴的轴心相对比较正,所以目前大多数双人滑都做的四周是萨霍夫跳。"曾经带领中国双人滑冲击"抛四"的双人滑教父姚滨解释说。
“如果可以在比赛中同时完成‘抛四’和‘捻四’,必然会给对手带来心理困扰,对于自己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
这个基础分值为8分的"抛四"比难度分值最高的"抛三周跳"要高2.5分。除了分值的诱惑之外,具备这样的难度储备无疑也可以增加选手在裁判心目中的分量。"如果一对双人滑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同时完成'抛四'和'捻四',必然会给其他对手带来很多的心理困扰,对于自己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韩聪说,虽然发挥并不算完美,但"双四"伴随着他们走过了辉煌的青少年时期。
从2002年的《图兰朵》到2006年的《龙的传人》,"抛四"带给了中国双人滑的除了期待和梦想,还留下了略带遗憾的悲壮故事,而随着申雪/赵宏博的角色变化、张丹的离去,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就只有张昊还站在白色的冰面之上。"其实'抛四'的能力我一直都具备,但是和彭程合作之后,要给她一个适应时间,刚来的时候,她在跳跃、表演、滑行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成熟,所以不适合再给她加难度。这两年多以来,我一直在等待这个时机。"张昊说。2005年,张昊和昔日的搭档张丹在全运会上成功完成抛四周跳,虽然因为只是国内比赛,这一动作没有得到国际滑联的认证,但这却是双人滑选手第一次在有记录可查的比赛中成功完成"抛四"。
从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到隋文静/韩聪,中国双人滑一直在向最高的技术难度发起冲击。
而和张昊一样期待着时机到来的人还有赵宏博。
"宏博让我给节目做B计划,他说要为自由滑当中加入'抛四'和'捻四',以便他们在备战冬奥会的过程中加难度。但你要告诉我,现在你们这两个动作的成功率是多少?"
"'捻四'我们之前在比赛中已经在用了,'抛四'我们还没开始练呢,所以没有成功率。"
"什么?宏博一定是疯了!"
这是加拿大著名编舞教练劳瑞·妮可和张昊之间的一段对话,时间是在2013年的9月底。作为中国国家队主要合作的编舞教练,劳瑞特地在赛季开始之前从多伦多飞到北京,为备战冬奥会的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改进节目编排,而赵宏博的要求无疑给这位经验丰富的顶级编舞教练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般来说,难度动作加在节目的什么位置,怎么加,是要看这个动作的成功率的,但现在他们告诉我彭/张还没有开始抛四周跳的练习,这真的是一个挑战,不管是对他们,还是对我。但不管怎样,宏博是教练,他需要一个B计划,那么我就要给他一个B计划。毕竟赛季还没有开始,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劳瑞一边说着,一边穿上冰鞋,然后对站在冰上的彭程和张昊说,"来,我们来干活吧!"
"你知道我为什么希望让他们尝试'抛四'吗?因为对于张昊来说,他已经经历过两届冬奥会,也曾经站上过领奖台了,但对于小彭程,这是她第一次冬奥会,如果他们能够完成'抛四'和'捻四',那么他们就在难度上具备了冲击奖牌的可能性。也许不是在索契,或者是在之后的世锦赛上,他们就有机会成功。而随着她的慢慢成熟、完善,四年后的平昌,他们就有可能具备冲击金牌的实力。对于彭程/张昊和隋文静/韩聪,我希望他们都能够做到双四周。"稍后来到冰场的赵宏博看着劳瑞在冰面上和自己的弟子进行着各种编排上的尝试,转过头对配合劳瑞节目编排工作的国际裁判黄锋说道。
而这些话,他像是对在场所有人说的,也像是在说给自己听。经历过四届冬奥会终于圆梦的他,一定更加明白机会和时间对于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珍贵。然而,赵宏博的B计划并没有付诸实践,在总决赛之前的一次采访中,赵宏博告诉记者,"考虑到伤病的风险,我们还是决定放弃在赛季中尝试训练抛四,现在更重要的是保证他们能够将现有的难度完成好,把细节做得更加完善。"
但B计划并不是赵宏博的凭空想象,姚滨告诉《体育画报》,在彭程/张昊拉手的第一个赛季,两人抛跳的高度和远度就达到了尝试"抛四"的标准。"我们大概测量过,他们抛跳得最远高度可以达到7米2,高度在1米2,你知道小雪、宏博他们当初抛四周的远度也就在6米多,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他们是具备这个条件的。但彭程的肌肉力量不够,她的能力无法承受那么大的力量和转速,无法控制落冰。"
在索契,唯一挑战“抛四”的是一对名不见经传的美国选手,当然他们并没有成功,最终只获得了冬奥会的第9名。
毕竟在索契前的奥运周期,国际上的顶级双人滑选手中并没有人将精力放在"抛四"这一高难度动作上,而更多的变化体现在了增加托举、步法的难度以及难度的衔接上。在索契,唯一一对挑战"抛四"的是一对名不见经传的美国选手,当然他们并没有成功,最终只获得了第9名。
很长的一段时间,"抛四"成了人们听说过、没见过的绝世武功,却在本赛季一开始就重现江湖。2014年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美国站中,因伤缺席奥运赛季的俄罗斯老将川口悠子/斯米尔诺夫复出首秀就上演了"抛四"的好戏。而随后的加拿大站,加拿大组合杜哈梅尔/拉德福德也挑战了这一难度,虽然他们的这次尝试并不成功,但一个月后的巴塞罗那总决赛上,杜哈梅尔成功落冰,并且获得了技术加分,屈居亚军的另外一对俄罗斯组合斯托尔波娃/克里莫夫也表示接下来会在节目中引入"抛四",以增加冲击世锦赛金牌的竞争力。
俄罗斯老将(上图)在伤愈复出的首站比赛中就使出了‘抛四’,而加拿大组合(下图)则以超高的单跳和抛跳难度成为今年世锦赛金牌金牌最有力的竞争者。
这样的"国际形势"让中国双人滑不得不重新审视是否"抛四"的问题,2014年12月23日,申雪/赵宏博通过微博发布了两段视频,分别记录了隋文静/韩聪、彭程/张昊的"抛四",画面里隋文静双足落冰滑出、彭程因为落冰重心不稳摔倒,而这也宣告着赵宏博酝酿了一年多的B计划付诸实施。
和彭程/张昊不同,隋文静/韩聪这对发小的搭档对于"抛四"并不陌生,2012年的四大洲锦标赛上,他们成为国际滑联历史上第一对同时在节目中尝试"抛四"和"捻四"两种四周的双人滑组合,但遗憾的是隋文静双足落冰,这一动作并没有得到技术认定。随后的一年,隋文静因为脚踝韧带损伤缺席了整个大奖赛赛季,硬撑上场的2013年世锦赛,隋文静在韩聪的搀扶下哭着下场的画面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而"抛四"也就此封印。
在有些人看来重新捡起"抛四",对于隋文静来说就像是去揭开昔日的疮疤,但从重新起航的第一跳来看,隋文静的动作干脆利落,并没有一丝的犹豫。"我没有觉得有特别大的压力,脚伤之前一直恢复的不错,通过增加肌肉的耐力、稳定性,我感觉挺好的,这几堂课训练下来也没出现什么反应。"
此前在栾波教练的指导下,隋文静和韩聪曾经尝试过点冰鲁普(toe loop)、萨霍夫(salchow)和菲利浦(flip)三种不同的四周跳,虽然在训练中都有过成功的经验,但呈现在比赛里却多数是双足落冰和周数不足的情况。"教练在技术动作上给了我们一些建议,首先就是让我们把速度降下来,这样更容易控制;第二就是同时发力,并且让我在抛的时候把手再送出去一点,有一个提的动作再放下。都是比较小的调整,可以提高抛跳的高度,之前我们出现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欠缺高度。"韩聪介绍说。但在训练中完成并不等于能够引入到比赛中使用,还要考虑到成功率和体力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双人滑久违多年的"抛四"是否能够登上3月份上海世锦赛的舞台,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但就像1956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单冠军田莉·奥尔布赖特所描述的那样:"一名优秀的花样滑冰运动员需要结合走钢丝表演者的平衡、马拉松选手的耐力、橄榄球运动员的侵略性、摔跤选手的灵活、高尔夫球手的意志、体操运动员的柔韧和色蕾舞者的优雅于一身。"在花样滑冰这样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育项目上,单一的难度动作并不代表一切,只是高手对决时锦上添花的一招而已。
否则,你听说过维斯/特伦特的名字吗?他们可是国际滑联历史上第一对在比赛中完成"抛四"的人呢。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