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回文字【黄元白】

标签:
金瓶梅词话 |
六十六回文字 【黄元白】
1.回前诗取自《怀春雅集》苏生念玉贞
八面明窗次第开,伫看环佩下瑶台。
闺门春色连新柳,岭角寒香带早梅。
影动花梢明月上,风敲竹径故人来。
佳人留下鸳鸯锦,都付东君仔细裁。
作者利用诗词语言简练寓意抹糊的特点,通过修改其中一二关键字,使指与故事意境贴合。
2.【自京邸执手话别之后,未得从容相叙,心甚歉然。其领敎之意,生已与家老爷前悉陈之矣。】翟管家信中此句透露53-57回应有西门庆赴东京时央求翟管家在蔡京面前同情考满升迁之事,并与西门庆执手话别一段故事。
3.此回李瓶儿五七【黄真人炼度荐亡】,与一百回【普静师荐拔群寃】先后呼应。一道一僧,都是超度荐拔冤魂的意思。整部书的主旨之一。黄真人超度十类亡魂。
|
十类孤魂 |
---|---|
1 |
阵亡 |
2 |
饥死 |
3 |
客死 |
4 |
刑死 |
5 |
药死 |
6 |
产死 |
7 |
屈死 |
8 |
病死 |
9 |
溺死 |
10 |
焚死 |
4.《金瓶梅词话》作者把黄真人的名字写作【黄元白】,其用意十分明显。关于黄元白的史料记载有清《四川通志》有【黄元白】一条:
字用章州人嘉靖丙戍進士擢兵科左給事中,力詆權貴幾斃廷杖者二,尋分守陜西邊境肅清去日軍民至泣下,所著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登科录》:民籍,治《诗经》,年三十岁中式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第三甲第九十二名进士。正月二十日生,行一,曾祖黄珣,寿官;祖黄时良;父黄诰,知县;母田氏。重庆下,妻唐氏,弟元迪;元正;元恺;元嗣;元晋。由州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会试中式第八十三名。
《世宗实录》嘉靖二十九年 十二月 二十四日【。。。選授太常寺博士黃元白、中書舍人丘預達、知縣曹禾為給事中、元白兵科、預達刑科、禾工科。。。】嘉靖三十三年 六月 十日【己卯陞戶科左給事中李用敬為都給事中戶科右給事中李右滋禮科右給事中藍璧兵科右給事中黃元白為左給事中戶科給事中甄成德工科給事中曹禾為右給事中用敬璧俱兵科幼滋禮科元白刑科成德吏科禾工科】
黄元白与曹禾、狄斯彬均为嘉靖二十六年同榜。在《世宗实录》黄元白和曹禾两次同时被录入,可见二人之间或许有一定关联。《金瓶梅词话》作者对此一定有所了解。不是知情人或具手边持有第一手资料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三人被写在《金瓶梅词话》中。曹禾论劾蔡御史将其同年一十四人之在史馆者,一时皆黜授外职。狄斯彬成了苗天秀冤案首个发现者,黄元白则是超度十类亡魂的黄真人。
如果进一步猜测的话,外廷的管理机构是光禄寺和太常寺,如果用通俗一点的方式来区分这这两个机构,就是光禄寺主要负责活人吃的东西,比如宫廷的日常饮食,每逢年节时候的各种庆典仪式,以及宴请朝臣或者外宾;太常寺主要负责死吃的东西,也就是皇家祭祀时候用的物品。
本回榜文上黄真人的头衔值得注意:〈上清大洞经箓〉九天金阙大夫、神霄玉府上笔判雷霆诸司府院事、清微弘道体玄养素崇敎高士、领太乙宫提点、皇坛知磬兼管天下道教事、高功黄元白奉行。
这一长串头衔,不是一般见识的人能写出的。据62-66回对李瓶儿丧事的描写,特别是本回五七斋坛的详细描写推测《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很可能与礼部所属太常寺、教坊司、光禄寺有密切关联的人物。对于道教祭典和程序十分了解。
明代【太常寺】太常寺是掌管宗庙祭祀的机构。
名称 |
人数 |
秩品 |
所属 |
备注 |
---|---|---|---|---|
太常寺卿 |
一人 |
正三品 |
太常寺 |
|
太常寺少卿 |
二人 |
正四品 |
太常寺 |
|
寺丞 |
二人 |
正六品 |
太常寺 |
|
典簿 |
二人 |
正七品 |
太常寺典簿厅 |
|
博士 |
二人 |
正八品 |
太常寺 |
|
协律郎 |
五人 |
正八品 |
太常寺 |
|
赞礼郎 |
三十一人 |
正九品 |
太常寺 |
|
司乐 |
三十四人 |
从九品 |
太常寺 |
|
奉祀 |
一人 |
从七品 |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 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
|
祀丞 |
二人 |
从八品 |
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 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 |
|
吏目 |
一人 |
从九品 |
太常寺牺牲所 |
|
少卿 |
一人 |
正四品 |
提督四夷馆 |
|
明代【教坊司】负责庆典及迎接贵宾演奏乐曲事务。
名称 |
人数 |
秩品 |
所属 |
备注 |
---|---|---|---|---|
奉銮 |
一人 |
正九品 |
教坊司 |
|
左韶舞 |
一人 |
从九品 |
教坊司 |
|
右韶舞 |
一人 |
从九品 |
教坊司 |
|
左司乐 |
一人 |
从九品 |
教坊司 |
|
右司乐 |
一人 |
从九品 |
教坊司 |
|
明代【光禄寺】光禄寺是掌理膳食的官署。
名称 |
人数 |
秩品 |
所属 |
备注 |
---|---|---|---|---|
光禄寺卿 |
一人 |
从三品 |
光禄寺 |
|
光禄寺少卿 |
二人 |
正五品 |
光禄寺 |
|
寺丞 |
二人 |
从六品 |
光禄寺 |
|
典簿 |
二人 |
从七品 |
光禄寺典簿厅 |
|
录事 |
一人 |
从八品 |
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
|
署正 |
一人 |
从六品 |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
|
署丞 |
四人 |
从七品 |
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
|
监事 |
四人 |
从八品 |
光禄寺 |
|
大使 |
一人 |
从九品 |
光禄寺司牲司 |
|
副使 |
一人 |
未入流 |
光禄寺司牲司 |
后革 |
大使 |
一人 |
从九品 |
光禄寺司牧局 |
嘉靖七年革。 |
大使 |
一人 |
未入流 |
光禄寺银库 |
|
5.【金字登坛之时换了九阳雷巾】【金字】疑为【近至】听写错误,时间快到的意思。
6.【端的生成模样】【成】疑为【甚】形似致误。
7.【小人姓王名玉,蒙翟爷差遣,送此书来。】此回翟管家的干办【王玉】不知与十七、十八回王黼的班头【黄玉】是否为同一人?
8.【温秀才看毕才待袖单被应伯爵取过来观看了一遍】【单】字疑为【了早】二字误辩为一字。整句为:【温秀才看毕才待袖了,早被应伯爵取过来观看了一遍】《绣像本金瓶梅》改【单】为【早】欠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