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2018-10-19 13:03:16)| 分类: 三年级 | 
——《认识多边形》听后思
作为教师,都知道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从教师自己出发,自己觉得简单就迅速的处理教学内容。而是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对于新知生活中学生有哪些接触?设计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今天听姚老师上了《认识多变形》一节课,从整节课可以看出姚老师很有自己的想法,,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意在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她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我钦佩。
1、数一数认识图形
复习导入,请学生说说我们一年级时认识了哪些图形,然后出示了11个图形,让学生说说哪几个图形是认识的,哪些是不认识的?拿出长方形数一数有几条边,正方形再数一数有几条边,从而揭示“像这样有4条边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再在不认识的图形中找出四边形,然后把剩下的图形分一分类,再给每一类起一个名字,从而引出五边形、六边形。
整个板块非常顺利,从导入到现在一共花了10分钟时间,其实这样设计也可以,就是可以在细一些,让学生再说的多些。比如把这些图形给孩子,让孩子数一数,标上边数,再动手分一分,然后交流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再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这样处理是不是会好些。
2、动手操作,体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仅在感官上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操作。姚老师设置了三个活动:
 
这个环节比较浪费时间,能不能直接电脑演示,然后填写。
活动二:剪一剪。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认一认剩下的是什么图形。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知道根据同样的要求,由于操作方式不一样,所得到的结果可能具有多样性。这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图形的变换和联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这里建议多给学生一张纸,这样就能想出多种剪法。
活动三:围一围
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前面,并且老师要把活动的要求、纪律都要说清楚,否则纪律会很乱,学生都只做自己的,根本没有听老师说。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