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2018-01-19 14:22:35)| 分类: 重回二年级 |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三.表内乘法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四、表内除法
知识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熟练地运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分均分的两种分法:分法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分法2:按每几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几份。
如:有10个苹果,分法1: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得2个;分法2:按每2个一份的分,平均分成5份。
3.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社会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六、观察物体
知识点
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课本93页第7题,97页第15题,在家可利用实物进行观察,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
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课本92页第2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