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打开U盘整理文件的时候,“平阴玫瑰喜饼”的图片扑入眼帘。对于这个饼,我脑海里有些残留的印象,但什么时候做的,就完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时一夫家研制玫瑰酱,给我寄了瓶还在研发阶段的试试,然后,就有了这饼。再然后,因为那时酱并未投入批量生产,博文也就揣着没发了。
打开文件夹,喜庆的糕点,包裹着甜蜜的玫瑰酱,看着倒是格外应景。想来冥冥之中,这博文也到了该发的时候了。但是以下种种,无论是原料、做法、口味,我都只能靠着回忆瞎掰了。好在,以猪油起酥、用烤箱熟成的中式点心,大致都是那个方子和操作过程,并无难度。
发博文前搜了下,玫瑰酱现在有卖了,古法红糖酿制,也有去做了质检报告,销量和评价都不错。但至于味道,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尝的是早期还未定稿的,后头理应会做些调整和改进的。
看了原料步骤图才发现,那回居然用的黄油。对了,有点印象了,当时怕玫瑰被猪油的味道掩盖,一饼容不了二香,唯有牺牲猪油。
饼皮部分:油皮和油酥面团。
馅料部分:玫瑰酱、面粉、松仁、糖猪油丁。

大主角,自然得来个特写。

做法直接看下头两张图吧,看起来步骤应该拍的很清楚了。而且,因为是好久前做的,我对这饼的认知,其实和你们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馅料,将面粉小火炒香,拌入玫瑰酱和微烤的松仁,中心处放上一块糖猪油丁,搓成圆形。

包入馅料,压扁,整形。

木刻章蘸上红色素,盖在饼中央。

烤箱预热,至饼熟即可。温度、时间通通不记得了,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烤前,还不能吃。

烤后,心急了会烫嘴。

晚上的灯光昏暗,清晨在天台拍的,就还原出本色了。

搭配一杯普洱,感觉极好。


虽然我恬不知耻的说这也不记得了,那也不知道为何了。但是,玫瑰饼的味道依旧是能描述出个大概的。食物是有着这样的魔力的,哪怕时隔已久,哪怕周遭万物变迁,但是留存在记忆里那独特的味道,不是能够轻易就被忘却和磨灭的。
饼的外皮酥软,不干也不会过于油腻,少了些猪油香,但是很清爽。馅料是淡淡的玫瑰味,虽不霸道,但完全不是一尝便知添加了香精的那种玫瑰酱而引起人的反感,悠悠的花香搭配着松仁的坚果香,外加那一小块滋润的油脂,给人感觉是富有层次感的美味。


做了四个,我很确定自己吃了三个。可见,说它好吃是有事实依据的。

囍字在婚礼庆典上是当之无愧的文字主角,其实以两个喜组成的图符,也是汉族传统的吉祥图案。想来,在庆祝农历新年的宴席上,端出这样一盘囍字当头的讨巧点心,其寓意也是相当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