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八点,爸爸先行一步去单位,却把我给他准备的水果落在了门口的置物架上。立即打电话,推说人已在上车,懒得再回,水果放冰箱晚上回家吃。我属于事无大小都喜欢有计划按规矩来办的人,那么一盒子种类繁多、份量不小的水果,倘若留到晚上一口气吃完,不仅影响了正常晚餐的进食,在不恰当的时间过量摄入果糖对身体也无益处。偏偏我昨儿个车停在公司,今天本打算走路上班,盘算了下出行方式和路线,或许踩着时间点能玩得转。得了,索性直接把水果给他老人家送去单位。
从家步行到妈妈单位门口的公交站台,随便上哪辆车,三站路,即到爸爸单位。再次出发,步子迈大些,二十几分钟的脚程,也就到我上班的地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更喜欢步行,这样反而更能掌控局面。走快走慢可以全凭您自个儿控制,倘若选择公交,越是着急越等不来的状况,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
一个小时内,居然完成了从家到三个人工作单位的兜兜转转,回头想想,还颇有成就感。60分钟,是辗转于我们三个日常工作生活主要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看起来很远,但若有心去达成,会比想象中容易的多,也就是费些周章而已。而心与心的距离呢?紧紧挨着的两个人,哪怕靠的再近,如果各自封闭、不愿敞开心扉沟通,那无疑就是海角和天涯,难以企及了。可见,距离不是问题,两颗可以交流的心,才是维系彼此间情感的纽带。
上头这段,是我从爸爸单位走去自己公司的路上,突然想到的。一个人的时候,无需太多的言语敷衍、损耗精力,思想就会比平常来的活跃,有些天高任鸟飞的意味。
准点步入单位,收到来自爸爸的短信,言简意赅的“谢谢你“,惜字如金。我回:”无需客气,小事一桩。辗转送水果,只是想您慎重考虑下,就您目前的智商而言,是否还适合继续工作,不是所有的事都有拨乱反正的机会。”爸爸继续短信回:“我将反省”。戏谑轻松的对话,是我和爸爸交流的主体风格。这一点上,我自小他就比较惯着,给我充分的话语权,为此总被妈妈埋怨,怪他的纵容让我时常说话没大没小、失了分寸。其实哪能啊,这是在家独有的说话方式,外人面前,我掩盖的可好了。
与吃食无关的几段后,回归美食博客的主营范畴。今天说的是双酿团子,苏式糕团里不得不提的一笔。
”汤团麻团粢毛团,双酿团子南瓜团。酒酿园子甜酒酿,定胜糕来梅花糕。“是介绍苏州传统小吃的一首打油诗中的其中两句。以糯米和粳米混合为糕粉,一个团子里包有两种馅料,思议故名双酿团。苏州糕团历史悠久,以苏州地区为代表,馅料多用果仁、猪板油丁,靠桂花、玫瑰调香,口味重甜。逢农历四时八节,均有它的时令品种,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产销规律之称。爱甜如我,自然不肯放过每一季的品种,其实偏向咸鲜口味的人,一样可以从中找到适合口味的点心,譬如初夏上市的炒肉馅团子,以蒸熟的糯米、粳米粉团包上炒熟的肉馅心,浇卤汁而成。成品皮子柔软粘润,馅大卤多,现包现吃最好。
正如古语所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指的是没有人才辈出的家庭难以富过三代。苏式糕点之所以能传承,一头靠的是老祖宗的智慧传承,发展至今,其在选料、用料,工艺制作,风味上的不断改进,同样功不可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有些到了现如今,也不过是苦苦支撑着,外地人来了尝一尝,而当地早已乏人问津。所幸苏式糕点依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一块大饼裹着咸猪油糕,依旧是很多人的早餐首选。重桂花糖年糕蘸着蛋液,用少许薄油煎成金灿灿的,咬一口香甜软糯,作为大年初一的必吃品种,寓意着一年都高高兴兴、吉祥如意。
双酿团子我和妈妈都喜欢,常常去家附近一个有名的糕团店里买来吃,一口咬下去,甜甜的豆沙、香香的芝麻,外加软糯的皮子,配上一碗咸豆腐花,极其美味。但凡遇到好吃的都喜欢在家效仿一下的人,唯独没有信心触碰这一类。因为一般的糯米团子是生粉揉团,包制蒸熟。而双酿团子一类,都是讲糕粉蒸熟揉匀后直接包馅,操作难度大大提高。想想也是,黏糊糊的一大团粘在手上,还要包上两种不同的馅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当真想吃了,买两个解解馋也就成了。
这回为爸爸重温家乡食物脂油糖团,高频率接触糯米食制作有段时间,也有了些这方面的心得。偶尔在饮食制作上有些小聪明的我,灵光突现。谁说双酿团子一定要熟粉包制?我分别做两个生粉团,各自包上豆沙和芝麻馅,合一起蒸熟,效果不是一样嘛。
说干就干,小规模试验。
原料:粉团:糯米粉75克,水磨糯米粉75克,滚水100克,糖一小勺,猪油少许;
馅料:黑芝麻、红糖、糖板油丁;
红豆沙、芸豆沙。
粉团依旧采用了一半普通糯米粉一半水磨糯米粉的比例,容易塑形也软糯。
做法:糯米粉及糖混合,中间倒入滚水,大致捏成一个软烂的团,再将边上的粉揉进来。成团后,加入一小坨猪油,揉匀后醒30分钟。

醒面的时候准备馅料。双酿团子的馅,一般是红豆沙和黑洋酥。豆沙馅,我用了一半自己炒的白芸豆沙、一半京日的豆沙混合拌匀,黑洋酥是黑芝麻炒香磨粉后,与适量的红糖拌匀,混合糖板油丁。

揉匀的粉团搓长条,切成五等分,大致50克一个。一分为二,分别包入豆沙和芝麻馅。

两个团子收口处合一起,稍微搓揉下,就变成一个团子啦。

粽叶垫底,上蒸笼15分钟,蒸熟即可,时间长了容易塌。

文文版本的双酿团子出炉,虽然能看出是两个团子合一起的,但是达到了我想要的双馅目的,包起来又容易,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用什么喝的来配呢?不知为何,想想觉得最合适的就是抹茶。难道是因为受日本大福的毒害太深?那么充满中国元素的传统点心,居然想到的是日式抹茶。然后,摆一起,还真感觉就是这么协调。

团子软糯,要切好实属不易,但双馅总得看着了才算啊。我又不想让大家看到咬了一口的照片,很多博文照片里,生巧克力上头的牙印,你们肯定都懂的,我是不太能接受的。

这切开的,拍完照,就和一旁看我干活的爸爸一人一半。他说软软糯糯的很好吃,但是要提三个意见,第一馅太多,第二吃起来有点甜,第三最好是一个甜馅一个咸馅。基本听完,我就让他待一边别给我添乱了。难道要枣泥配雪菜肉丝吗?
还是我自个儿来谈谈体会。因为生粉团较熟粉更易包制,所以馅也就比一般市售的双酿团子放的多。这个糕粉比例的糯米团,我在之前脂油糖团那篇就有称赞,非常好用的配方,吃起来软糯细腻但又带着点嚼劲。馅是甜口,但是糖和油的减少,比外头卖的清爽不少。

给一样爱好糯米甜食的妈妈吃,她说你现在不得了啊,连双酿团子都会自己做啦。听了我介绍团子独树一帜的做法后,评价说这样更好,生包有个蒸制的过程,而若是熟粉,包完就直接吃了,显然前者更卫生些。对哦,这也是一大优点。
我不敢说这样的创新做法,是将传统的双酿团子发扬光大了,但想来也没有玷污它。外头卖的,依旧沿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制作,而在我家,根据实际情况,将做法适当改良,朝着更便于操作、更迎合自己口味的方向来转变,又有何不可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