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2014-08-22 13:32:20)
标签:

丹阳

脂油糖团

猪油团子

分类: 传统小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每日晚餐后的闲暇时光,无疑是我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靠在客厅的沙发上,同妈妈聊聊生活趣事,和爸爸说说工作体会,交流下对环球时报社评的看法,亦或是大家什么都不说,各自专注于手中的事物,而电视则一成不变的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即是背景音乐,又是主角。对于我来说,可以不懂政治,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能漠不关心,试图去接触、试图去了解、试图去理解,都是一件有所裨益的事情。

       前日里也不知聊到哪里,爸爸给我讲起了他儿时在丹阳外公家吃过的一道地方点心。听描述,团子表皮由糯米粉制成,馅心是几粒花生和撒了糖的猪板油丁,顶端不封口。刚蒸好的团子热气腾腾,一口咬下满嘴流油,被猪油丁和糖滋润着的团子内部,结了一层硬块,口感独特美味。爸爸说他敞开肚皮,可以吃七八个,胃口好的,十几个都不成问题。只是这点心在物资匮乏的当时也算是稀罕物,过年才有,哪能放开了随便吃呢。做了爸爸三十几年的女儿,这点心我还是头回听到。虽然第一感觉就是腻,但看爸爸那念念不忘、说到兴起时手舞足蹈的样子,就忍不住想凭着他的只言片语将这团子复制出来,重温记忆中的美味。

       团子制作想来不难,但要原样呈现出来,不见得容易。头一回做这样的陌生点心,不但没吃过猪肉,连猪跑都没见过,脑海里全然没有一丁点概念。爸爸也说不出点心的名字,可算是无从考证了。好在还有百度,键入“猪板油”、“团子”、“糯米团”的字眼反复搜索,果真被我寻出些究竟。这是江苏丹阳东部吕城镇所特有的糕点。吕城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与常州市接壤,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爸爸祖籍,差不多就在那个位置。吕城镇的地方志称此特色小吃为“脂油糖团”,而“脂油团子”、“滋油团子”、“彘油团子”则是民间的叫法,说的都是同一样东西。其实也不难理解,用我们苏南地区的方言来读,发音是差不多的。

       靠着发达的网络优势,我也算看到了张模糊的脂油糖团的照片,依据自己的经验,动手实践。

       团子的关键是猪板油,那么首先就要做糖油丁,这个简单。上好的猪板油洗净切丁,与糖拌匀后冰箱腌制两天,待油丁变成半透明时,就可以用来做馅心了。糖油丁不是陌生的东西,苏式糕点里常常会用到,这也是赤豆猪油糕里不可或缺的一味。板油丁与糖的比例理论上是一比一,我用了250克板油,混合130克细砂糖。

       倒是想做皮子的糕粉动了一番脑筋。据爸爸回忆,团子吃起来口感略粗,应该不是纯水磨糯米粉做的,但也不像粘米粉。水磨糯米粉做出来的团子软糯,缺点是不容易塑性,若全用普通糯米粉,口感又不好,所以我两样各取一半。

       原料:水磨糯米粉100克,普通糯米粉100克,糖一小勺,开水135克,猪油适量。

       做法:混合粉类及糖拌匀,开水冲入粉中央,大致揉成一个软烂的粉团后,将四周的糕粉揉入。成型后添加一小勺猪油,继续揉匀,刀切七等分。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取一块糕饼皮,放糖油丁两小块、花生数粒、糖一小勺,围拢收口但不捏实,开口处放一粒花生仁。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这空穴来风的脂油糖团可是打算作为早餐主角的,总得给可能的失败留条后路。另包三个芝麻馅的团子,万无一失。炒熟的芝麻磨粉,与红糖混合成松散的馅料,包成圆团子即可。馅料里加些猪油一同拌匀,吃口更为顺滑,可那脂油团子里不是已经有猪油了吗,芝麻馅的就省略吧。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七个团子包好,垫在粽叶上,蒸笼15分钟。团子蒸熟即可,时间过了容易塌。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蒸制的时候,团子就传来明显的猪油香,熟了装盘里,珠圆玉润这个词算有了新的涵义。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开口的团子,隐约露出透明的糖油丁,饿的时候看到,还是能激发起一些人对食物最原始的欲望。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配上一碗枸杞百合鸡头米羹,感觉甚好。百合是朋友的朋友从兰州带回,新鲜个头又大。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照片拍完,迫不及待的让爸爸尝一个。这团子做的成功与否,他是最有发言权的。爸爸说感觉有些对了,但是他印象中的脂油糖团,个子再高耸些,开的口子更大,糖油丁没有我放的多,花生是去了皮一瓣瓣的,糖粒并未完全融化,嚼着会有颗粒感。

       我忙活了半天,原来做了个四不像啊!团子的形状不像,味道不像,吃团子人的心境不像,口味也同从前不像了。听取意见,想若再做一次,一定有个七七八八了。

       我也尝一个,真的是满口流油的感觉啊,算不上很腻,花生、糖油丁,搭配糯糯的团子皮,竟也相得益彰。倘若是许久没见油水的,相必一口气吃几个不成问题。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吃完馅心,底部露出来被融化的糖油丁浸润的糕皮,有些纹路。这应该就是爸爸说的吃到的硬块了,是糖、油高温作用于粉团上的产物,确实是很特别的口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红糖芝麻团子总算没丢我的脸,皮子刚好,芝麻醇正,齿霞留香。

       无论这次的脂油糖团做成了没,琢磨出来的糯米皮的确非常成功,软糯又不失嚼劲,口感细腻。以后包团子,固定就用这个方子了。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中午在健身房跑步,关于这记忆中的乡食,到底应该就让它留在脑海深处保持一份想当年的向往,还是去尽量复制出来,重温一段美好,脑海里有了片刻的思索。毫无疑问,无论如何还原,所有的感觉都回不去了。时过境迁,无论人还是食物,都与从前不同了。而此刻,食物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不再仅是果腹之物。也许还能品出当年的味道,也许会失望,并没有确定的答案。随缘来对待,应该是中庸又比较恰当的态度。

       对爸爸来说,一只脂油糖团,是他记忆中值得回味的一段,而于我,用心去准备这样一餐,也只是表现了小小的孝心而已。爸爸绝对不是一个嘴馋之人,只是看他说起家乡食物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让人不由得想去重现。

       吃早餐的时候,爸爸嘱咐,你若要将这团子写在博客上,一定要强调,考虑到现代人的健康理念和口味,糖油丁要少放,毕竟高糖高脂。他一定是生怕他的家乡美食,受到看客们哪怕一丁点的玷污与责难。我说偏不!团子你隔了三十几年才吃着这么一回,而且就两个,能有多少糖和脂肪呢?既然想尝出记忆中的味道,自然应该用足材料。我的理念一贯如此,什么东西都可以吃,什么东西都不要多吃,只要控制好总体的量。

       身体需要我们做的,不是在特定哪一餐里去刻意回避某种食物,而是养成一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是长期的持之以恒。

       糖油丁还剩下那么多,待我周末时,改进手艺后做上那么二三十个,带去奶奶家。想来,爸爸记忆中的乡食,我的大伯、叔叔、姑妈,一定也惦念着。

       脂油糖团,为爸爸重温记忆中的美味乡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