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往事(107)都是拆迁惹的祸
(2018-05-25 13:15:01)京东往事(107)都是拆迁惹的祸
我小时候特别羡慕住在楼房的亲戚朋友家,每逢寒暑假还经常会跑到同龄的小姐妹家住上几天。现今天天都住在楼房里,反而还羡慕起有院子的小日子。看来,人们常说得不到或者失去的才是最好的,看来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和现在的郊区农民盼拆迁致富不一样,我家曾经的郊区住房被拆迁已经将近二十年了。现在还有很多村民耿耿于怀,只怪自己当初没有很好地把握政策,导致自己家受益很少,以至于现在还不断有人上访。甚至有人怂恿我的母亲也去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母亲和我叨唠这件事,我总是很耐心地做母亲的工作,现在咱们家生活都很富足,大家都很羡慕,非要整这些着急上火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况且我认为,政府也不会谁闹事给谁解决,如果确实解决了,我认为也不会把咱们家落下。母亲虽然在农村也算伶牙俐齿的,但我的思想工作一般都是在情在理的,所以母亲一般也多数会按照我说的去做。
但说心里话,母亲认为社会确实很不合理。就拿自家来说吧,都是拆迁,三舅家是3+2+2,大表哥和二表哥家也是如此,老姨家最不济也是3+2+1,偏偏我家只有3+2,要说对家里的贡献,母亲总认为她当劳动力时间最长,功不可没,祖业产都分给儿子是不合理的。我知道有的思想来源于大姨夫,因为二舅去世的早,二舅妈改嫁后也不掺和这些事,其他人都因为拆迁获得了补偿,而只有大姨解放初期早早结婚嫁到了花市,郊区的任何拆迁都没享受到,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大姨夫知道我母亲心眼实,敢说话,就话里话外渗透过这些意思,毕竟同为女儿,这样的纠缠,也许大家在兄弟姐妹中会受益呢!
我帮母亲回忆,当初拆迁政策重点对户口,咱家户籍户口仅一人,后来按照四口人算的,本来争取一下,我认为可以多要一套一居室,但是要往里搭上2万多元,后来和您协商,老两口商量绝不出钱,所以最后拿了3+2,后来给了咱们4万多,那时候这可是不小的一笔数字,您当时不是挺满意的。母亲认为当时再坚持一下还能受益,毕竟我家房子东侧的一大排平房涉及违章建筑没有被计算,后来农民盖的房子都折算了补贴。也是,当初我家最不划算的就是这排房子,实事求是地讲确实占用了公共面积,因为我家东侧就是市属道路,当初别人家的位置都是抓阄的,而我家因为要进出机动车方便要的这个位置,没想到改革开放以后政策比较灵活,后来就变成了临街商铺。办手续的时候,在乡政府工作的二表嫂还帮我们弄了一个不是违建的证明,上面有乡政府的大红章呢。说归说,我们都知道这是违建,现在政府拆迁,又怎么好意思纠缠这件事不放手呢!父亲也说,我们家作为郊区的外来户(父亲不是本村土生土长的),家里能有宅基地已经不多,如果受益太多,不说街坊四邻,就是亲戚都会红眼的,与其让人家背后戳脊梁骨,不如吃亏是福。说到这里,母亲对拆迁不满的情绪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只解决了表象问题,母亲的不满更多的是来自相互比较,古之所谓“不恨寡而恨不均”。其实很多关于人性的问题,都是因此而起的,所以我接着劝慰母亲。您看咱们家属于第一批拆迁,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一听说能给好几十万,大家不是都特别满足吗?咱们家好歹还要了两套房子,某某和某某某家不都才要一套,当时都是贪财了,现在后悔也没地方说理去了。再说,咱们是城乡集合家庭,父亲单位不是照样分房子了,我奶奶留下的那间平房不是拆给我了。这两套都是市中心的房子,别人都不清楚,要是知道价值,睡不羡慕您呢!现在咱家亲戚不是也说,咱家的日子比较舒心好过。母亲一定觉得我说的都在理,反正说完以后我感觉到老人心里美滋滋的。
这些年房子似乎成了亘古不变的话题。每次回娘家,母亲总是和我叨唠村里的大事小情,谁谁家被强拆了,谁谁家打官司呢,谁谁谁娶了外地后老伴,人家有三个儿子也过来争遗产。原本淳朴的乡村,家家户户都因为拆迁鸡飞狗跳不得安生。因为政策标准不一样,执行中也有很多灵活的水分,貌似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不承想却为今后的政府工作推进留下了后患。后来乡政府换了几任领导,虽然和这些领导算不上特别好的朋友,但也是提起大名都是知道,甚至见面也会彼此打招呼的,所以我特别怕老妈跟着去裹乱,这万一让当是领导知道了这层关系,真有点颜面扫地的味道。
那是奶奶去世后留下的平房,在2000年左右拆迁,因为房子太小,才给8.5万元,所以全家人都觉得特别不合适,还是回迁的好。因为当时房子在我的名下,父亲明确表示没钱不回迁,母亲才购买了郊区的一套楼房,我们夫妻当时有单位分房,所以也没打算回迁,妹妹当时是没有房子的。结果就是那个她那个总是算计别人的前夫,认为回迁花钱,而不回迁就会理所当然的占领我父亲单位分的房子。在这种情况下,我说服先生和婆婆,毅然决定回迁。记得当时回迁需要交18万,我也是单位分房交了一部分钱,后来单位又给换了房,里里外外的两套房子的装修,再加上刚要孩子花销都很大,所以找婆婆借了6万多块钱才凑齐回迁款。为了谨慎我特意在交钱办手续之前再次打电话给父母和妹妹确认他们都不要,而我交钱回迁以后这套房子算我的。
如今妹妹找后账,父母都说当时她买百环家园的时候给了她十万元付首付,结果她还是不满意。毕竟我现在的这套房子价格飙涨,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近千万,她心里的落差我也能理解。这两年,她又买了一套同学家的回迁房,母亲支援了70万,本来母亲说百年以后这笔钱我们一人一半。现在都投给妹妹了,母亲不无歉意地说好好多活几年,再攒点钱给我。我依旧乐嘻嘻地劝母亲该吃吃,该喝喝,千万不要想着攒钱的事,只要身体好,我们能踏实上班,这就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快乐。
其实在我骨子里并没有把回迁,遗产呀看得特别重,反而认为亲情是无价之宝。每每看到电视节目《今日说法》、《谁再说》等,看到为了利益夫妻反目、兄弟相残觉得特别没有意思。好在,在家里的具体问题面前,不管我做了什么决定,先生和女儿都会支持我。其实想明白了,五代以后,你所有念念不忘的遗产都会再次成为公共资源,而那个继承你财产的人既不会知道你是谁,也不会感恩你为他(她)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的心目中,你和其他古人、先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我也不会以为自己已经洞彻人生而无限高尚,现在依旧有自己自私的一面,这应该就是最真实的人性吧!好在天之爱怜,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资本,也就多了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