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成,妙笔生辉记先贤
(2018-02-23 09:09:42)周利成,妙笔生辉记先贤
问津书院微信朋友圈在天津称得上群贤毕至,其中名流学者众多,我有幸在此结识了老中青三代友人,我的感受是: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师友们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点,有集大成者,也有钻研小众文化者。从不同学者身上我能看到他们不同的风采。
周利成不是最耀眼的一个:他貌不惊人,话不轻易出口;他鲜少幽默感,不属于让女人一眼青睐的对象,甚至在各种集体相中,他都属于后边一排溜边的。按理说周利成含蓄内敛的性格和我大相径庭,然而,我对他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近感。
周利成是天津市档案馆的一名处级干部,但他没有官架子,对我而言,他就是一位邻家大哥,他在与我有限的交集中给了我很多细微的照顾,让我觉得这位仁兄体贴细致,很有“怜香惜玉”的情怀。说心里话,我还是很享受这种照顾的。这要从与周利成曾经起吃过两次饭说起。我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女汉子,不怵饭局,更敢端酒。每逢这时候,饭桌上总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异常热闹。虽然我能喝些酒,但酒量确实不高,喝到高兴处还有些贪杯,兴奋,控制不住自己。第一次在饭桌上,我见到仰慕并久违许久的温暖兄等人就属于这种状态,大家你敬我、我敬你,可到了周利成这里,他却悄悄地说了一声“少喝点儿”,而我还在大大咧咧地回答“没事、没事,干了!”事实证明,那天的酒桌上,我确实喝高了些,好在天津师友们没人灌我,没有献丑真是万幸。事后,回忆当天的酒局儿,我对周利成先生存有满满的感激。
第二次见面已是两年之后,大家还是利用休息的时间用餐叙旧。考虑到和大家许久未见,各位仁兄对我照顾有加。我主动带了白酒和红酒,毕竟中国文化讲究无酒不成席。但听说我是开车赴津的,不爱说话的周利成一下子成了带头人,大家坚决不同意我喝酒,说这是原则问题,害得我给自己斟了满满的一杯红酒也白白浪费了。像周利成这般严格要求我的人还真不多,大多时候是我想喝,他们就都同意了,顶多酒后问我是否找个代驾。虽然那天的聚会我没有尽兴,可我却再次感受到了周利成对我如兄长般的深情厚谊。
酒桌上的文化毕竟是肤浅的,周利成可不是每天砸应酬的主儿,要说能够和我一起吃饭,着实是看得起我,甚至说是很看重我们交往的友情。在微信朋友圈里,我和利成兄是好友,但实际上我是他的铁杆粉丝,近年来,周利成出了三部个人专著,其中有两部曾签名送给我,《楮墨留芳》属于问津文库的系列丛书之一,《民国画报人物志》成为我今年大年三十值夜班的精神大餐。
《楮墨留芳》是我读的第一本问津文库的专著,该书记述了近代许多天津文化名人事迹。为了这本著作,利成兄利用自己在天津档案馆工作的有利条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亲自走访了许多名人之后和相关朋友,确保每一份资料详实准确。利成兄一直说,工作与兴趣相一致,是他人生的一大幸事,对此他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这本著作加深了我对近代中国文化名人的理解,不由得拿起笔来,写下读后感《楮墨留芳记先贤》。本是无意之举,也是我的读书习惯,谁成想,被印成了豆腐块发表在报刊上,居然还有稿费入账。这是我前所未有的学习经历,我的读后感也被上升到“书评”的高度,这样的认知一下子打开了我的学习思路。原来在问津文友中,我一直因为自己没能为问津书院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而愧疚,至此我发现,读文友的著作写书评,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深度,也是对文友和对问津书院的支持,是多方受益之举。撰写书评也成为我业余生活中最幸福的事了。
《民国画报人物志》和《民国画报风尚志》是利成兄近年来所出的另外两部著作。民国是离我们最近的过去的历史,也是在历史教科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历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档案馆的研究员,利成兄不是把档案工作看成自己谋生的职业,而是怀着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看待这些沉寂的文本。民国画报有的残缺破损,有的布满灰尘,少人问津,利成兄认识到这些老画报的时代价值,它们是不可多得的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历史文献,抢救老画报的价值是一种对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担当。于是利成兄以天津档案馆为基点,开始了对老画报的研究。为此,他走遍了全国的各大图书馆和档案馆,不断地查阅资料,前后复制了二百多种画报十几万页的内容,这种研究正如利成兄在微信的签名栏所述“一旦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利成兄这种做学问的严谨精神和执着的研究态度令我叹为观止。
通过利成兄的著作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他的精神世界。他憨厚淳朴理性的外表下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怀。在《民国老画报》中,他本着“旧人新事,旧事新人”的原则,从“旧闻”中找到“新闻”,细数往事澄清历史。他关注画报中的一个个细枝末节,回放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场景。他并不是高屋建瓴地系统评价先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民国人物有血有肉的精神存在。利成兄涉猎的范围广视野宽,民国政界、军界、商界、学界、艺术、体育都有所记述,让我们多角度了解民国,客观地还原了历史。
纵览利成兄的研究,都是名人档案的研究,利成兄和我说起写作的动力:“将来我这个人没了,后人可以通过我的书,知道世上还有一个叫周利成的曾经来过,我的生命能够在我的书中得到延续”。也许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学者的人生意义。我想这些成就不仅仅是利成兄个人的研究成就,更是对社会文化历史的贡献,其所述著作具有重要的保存和查考价值。
“一旦让我开始,我就不会停止”,利成兄的民国文化研究一直没有止步,据闻他正在着手研究民国时期的婚礼,这真是一个不错的视角,我翘首期盼利成兄新著早日大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