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往事(101)乳名
(2018-01-17 10:47:31)京东往事(101)乳名
父亲身上有着北京人特有的贫嘴和幽默,用姥姥的话讲就是有时候“没正行”。父母经常吵架,原因之一就有闹着玩儿急眼了。比如说,人家的父母都是相敬如宾,我的父亲称呼我母亲从来都是用乳名,当着我这一代见怪不怪,就是当着孙辈人也是这样称呼,母亲也毫不示弱地指着父亲批评他“没六儿”。父亲的这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我的女儿,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听到我女儿在家里冲着姥姥说“大桌子小椅子。”我没听懂。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叫姥姥。她把“小意子”当成了幼儿园的小椅子。于是我赶紧教育她“这么称呼姥姥很不礼貌,今后不能再这样叫了”,一边忙不迭地批评父亲,这样影响不好。好在女儿很乖巧,知道不好的事就绝不再犯了。
到了我们这一代基本上乳名就是大名的简化或者家里的大排行顺序,如小七、老九等。姓氏改不了,第二个算是辈份排行也改不了,姥爷那一代是“伯”字辈,舅舅一代是“树”字辈,我们这一代是“仲”字辈,所以我周围的表兄弟们大都叫韩仲什么,只有这个不一样的什么字才是这个孩子的特有名字。所以农村也就称呼这个字。男孩子一般前边都加个大或小,如大华子,大庆,大彪子或者小国子,小川子等等。基于这样的称谓,我也被家里人称呼为“小~”,因为我家是外戚并不跟大家排着,所以家里的亲戚有的也只称呼我后两个字,也有只称呼我第一个字加第三个的。敢于称呼我各式各样乳名的都是至亲和最好的发小。虽然我不够高大魁梧,但从小上学就挺有气场,很多人都不敢轻易冒犯我,即便大家不称呼我学名也大都在姓氏前加个“老”字。
后来起名可讲究了,据说和一个人的命理相关。有些人家为了起好一个名字恨不得天天翻字典,北京顺势还开了“正名庐”和“起名斋”等专门帮人家起名字、改名字。乳名也不例外,而且原来那种随意顺口小的响的乳名已经不复存在了。按现在的理论是终究出不了“小狗子”之类的乳名,倒是真正的狗狗都也被取了好听的名字。这大致也算一种文化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