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东老地名(3)豫王坟

(2017-12-10 09:06:31)

京东老地名(3)豫王坟

打听北京的豫王坟,您一准找不到。但是要说北京的CBD和国贸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要跟您说这俩是一个地您信吗?不管您信不信,这还真是事实。只是我有印象的时候长安街对过是一机床,国贸这边八十年代已经有了建国饭店,建国饭店东边是豫王坟和光华路一小,建国饭店北边就是北京制药厂后来改名叫双鹤药业了,这些都属于豫王坟的大范畴。只是现在,在北京的地图和路标里再也见不到豫王坟三个字了。

一、豫王坟的主人

豫亲王多铎为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亲大妃乌拉氏,就是给努尔哈赤被迫陪葬的那位。据史书记载:崇德元年(1636)曾封亲王;缘事降为贝勒。清太宗“义以行法,仁以睦亲”,对这位幼弟是善待的,爱护的。顺治元年(1644)复封豫亲王。其同母兄摄政王多尔衮“视豫亲王厚,每宽假之”,顺治四年(1647)七月加封辅政叔德豫亲王。顺治六年(1649)摄政王多尔衮正在山西与叛将姜骧作战,听说多铎出痘马上班师,赶到居庸关时,讣至,三月十八日寅时多铎去世,年仅36岁,摄政王多尔衮“立去缨,易素服,号泣驰归,日暮入京城临丧”。有两位福晋愿意殉葬,多尔衮劝解无效。从这段文字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多铎英年早逝,封豫亲王,死后还有两位福晋殉葬。

二、豫王坟的规制

经搜集材料显示:多铎的墓地在京城建国门外大北窑,老地名叫苗家地。东到张洛房,南到三块板,西边是第二辈坟地,北边到关东店,占地一百五十亩。坟地两道大墙,砖墙内住有照应坟地的马姓人家和徐姓人家十户。每户住房三间,养身地二十亩。里边子墙一道,南边有碑楼一座,内立驮龙碑一方。旁有东西朝房各三间,北边为宫门三间。宫门与红墙相连接。墙外西北角有阿哥坟七座。进宫门正对着享殿五间,旁边是东西配殿各三间。享殿内有暖阁一,下有隧道直通地宫。同治、光绪之前,王爷祭祀需要进地宫行礼。并且享殿后未见宝顶,估计是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1231日)摄政王多尔衰去世不久,追论多尔衰罪,多铎受到牵连,以同母弟降为郡王,坟地工程尚未完工,尔后未再建。驮龙碑是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初一日立的。坟地周围植有松柏树数行,红黄柏为主,粗细不一,有的红柏三个人拉手围不过来。

三、豫王坟的演变与消亡

1947年,国民党十三军某部来到此间,将照应坟地户住房拆毁,构筑了工事碉堡,也烧掉了部分树木。末一代豫亲王端镇此时将成材树二百棵放掉,运到天津附近,被人民政权截留。他只得到定金若干元。

1950年这里的老百姓又重新盖了房。1953年,人民机器厂十几个人来到坟地的东西朝房筹建工厂,许多老住户参加了工作。1958年政府责成金属结构厂保管。1966年,该厂将享殿和地宫拆毁,砖瓦石片、条石木料被一车一车拉走。在地宫发现青花瓷骨灰罐和石靴等。

1983年的豫王坟当时有宫门三间,东西宽十四米,进深十米,为计量室使用,保护尚好。宫门西侧有墙一段,六七米长,上边的琉璃瓦还在。宫门东有残墙一段,呈直角形。东配殿三间。宫门外的三间西朝房在1982年夏天由朝阳区王四营公社农民拆除,砖瓦运走,木料由厂方留用。东朝房三间,顶子已换成洋灰瓦成为金属结构厂仓库。

1984年豫王坟被确认为区第一批文物暂保单位之一。但1985年经市规划局批准,因为兴建国贸被拆除,砖瓦石片赠给了平谷。

四、二辈豫亲王墓地

清朝的规矩是儿子承袭父亲的爵位以后要降规格的,所以二辈豫王多尼被封为信宣和郡王,死后追封为豫亲王。他的墓地和父亲的墓地挨着,在多铎墓地的西侧。

多尼为豫亲王多铎第二子,崇德七年(1642)受封多罗郡王。顺治六年十月袭亲王,改号曰信。顺治九年三月因伯父多尔衰罪,降为郡王。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授安远靖寇大将军,偕平郡正罗科铎等南征,与李定国、白文选作战。十七年师还,反倒被追论罪罚银五千。十八年正月初四日薨,享年26岁,谥曰宣和。乾隆四十三年追封豫亲王。

多尼的墓地,东边到老坟地西墙外,南到大北窑的西边隔块庄稼地到土城沟(现在是通东大桥的马路)东五百米,北边到张家花园子以南,这块地方现如今是驰名中外的“秀水市场”。大体东西长二百五十米,南北长四百米。墓地也是两道砖墙,外墙三米,南开大门,进大门甬路西边有碑楼一座,内立驮龙碑一方。对着甬路是三间宫门,顶覆筒子瓦。于墙有五米左右。月台上有红宝顶一座,西边是土坟—座。坟地树木以红黄柏为主,八、九十棵。这里的土地孙家耕种二十二亩,马驹桥张家耕种其余部分。孙家起初住在圈内,后挪到大墙北边,盖了三间房。

后来,豫亲王的后人墓地就散落在京城各地,到了1930年,末一代豫亲王端镇考虑到十几处王爷坟不好保守,由其母主持下将诸辈祖先移灵苗家地。王爷和嫡福晋移到二辈豫红宝顶前,按昭穆次序排成两行,用青砖砌的坟头。侧福晋坟揶到了孙家北边,东西走向排列,也是两行。1948年国民党军某部住进坟地,在外墙四角建了碉堡,将这里的树木修了碉堡,卖了劈柴。1951年,有个盗墓匪挖开了宝顶,将殉葬品卖了十根金条,案发后将该人逮捕。解放后,有关方面找过端镇先生,问他征地有什么要求。他说二辈坟地归他弟弟端窍负责,他已离开大陆,坟地贡献给国家。

 五、后续

1954年豫王坟外墙被陆续拆除,1955年坟地照应人孙德全家搬到了周转房,后来搬到了东八里庄居民区。这时大北窑砖厂的干部、家属住进坟地,盖了些小房。据当时的老人讲,光华路第一小学即坟地旧址,对这个学校的位置我是十分熟悉的;北京制药厂前门马路为侧福晋坟地点;大烟囱和国槐东边是孙德全家原址;外交部八号楼相当于当初砖厂的转盘窑。只可惜这些后来的地名和建筑,包括药厂和学校也因为时代的变迁不复存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